1.主要内容
战略规划是在战略层面重点研究城市的功能定位、结构适应、总量控制和时序开发优化,从市场资源的配置出发,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的依据。具体包括:
1)产业发展战略。
2)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3)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组织。
4)生态和环境保护。
5)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
6)实施策略与机制。
2.技术路线
1)城市发展条件、发展阶段的分析与趋势判断。首先,分析城市在区域网络中的现实地位与作用,及其潜在地位与发展可能的研究。其次,判断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如城市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空间资源处于怎样的发展态势,现状发展是否真正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需要,是否继续延续这一发展趋势或者必须改变或调整发展的方式,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作用与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否处于协调的状态等。(www.xing528.com)
2)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城市发展的诸项动力在城市发展目标的推进中不统一。如有些城市依然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落后的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发展,但这种发展方式往往面临严峻的区域竞争和对环境景观资源剥夺,必须研究如何转变城市发展的动力转型问题。
3)城市综合发展目标的确定。尽管对动力因素的综合分析是制定未来城市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城市发展目标的选择是唯一性的。因为城市综合发展目标的确定过程存在逻辑性和跳跃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通过对城市发展动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明晰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可能取向,如城市极限规模和合理规模、用地供给导向、生态维系基础、经济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体现为发展目标确定过程的逻辑性;另一方面,城市发展战略的确定还存在着跳跃性,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选择的范围和基础。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性实质上是由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不确定性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竞争有密切联系,城市发展中的沉浮或崛起因此并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4)城市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的统一设计。在逻辑分析和选择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综合发展目标后,应当紧密围绕发展目标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个重要因素进行统一安排,包括城市与区域协调策略、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安排、产业发展与布局、空间发展时序、基础设施系统支撑、生态环境与自然人文景观建设等各个方面。并且在策略建议中也应当明确阐述哪些是必然选择,哪些存在选择性并与一定限定条件下的综合发展目标相对应。
3.特点
1)灵活快速。现有的战略规划从实地探勘到提交最终成果,一般为两个月到半年。这是因为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范式,内容重点突出。另外,战略规划重在提出思路和观点,为决策提供参考,可以省去复杂的汇报和评审过程,即使是专家评审也是对规划成果的总体评议,并无太多的实质性、约束性作用。
2)务实有效。战略规划注重对城市发展战略问题的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而不是面面俱到。例如,广州、杭州、苏州和厦门是在行政区划发生重点调整的情况下展开战略规划的,城市功能定位、空间重组是规划的重点内容;宁波、嘉兴则是针对重点基础设施(杭州湾大通道)的影响重新考虑城市未来产业、空间与文化的发展;南京则从区域地位考虑,以产业和空间结构的分析为切入点,来讨论构建都市区的战略。
3)开放创新。首先在内容框架上是开放的,可以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景确定内容框架,可以吸收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比如广泛采用SWTO分析方法。另外,在形式上也可以创新,比如南京大学在杭州战略规划中,其文字表述方式突破了“规划设计说明”的教条,以优美的词句表达其战略构思。
4)视角全面。战略规划基本的视角是宏观的,许多战略规划目的是为了在城市竞争中获得优势,区域背景的研究成为各个战略规划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战略规划对于宏观区域问题的重视顺应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潜在动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宏观问题的微观视角也得到重视,逐渐增强了实施性、政策性和经营的内容。例如,有的战略规划对整体城市设计及城市意象做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引导策略;有的战略规划提出延伸性功能用地的布局与调整,即行政中心、会展、体育中心、高教园区等除了自身功能外还可以吸引居住、文化娱乐以及旅游等多种功能用地集聚的要素布局;有的战略规划根据有关城市的具体条件,研究和提出了城市管理体制及开发、经营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