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仅仅通过城市用地指标来控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城市空间设计的过程来研究建筑、景观的位置关系,确定哪些用地是可以盖房子的,哪些是必须建设城市绿化的。这个工作就是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城市空间的整体,意味着城市中各种开放空间的整合、各个片区形态的整合,需要以空间和形象为出发点,来研究如何整体设计城市:研究城市范围内各个局部的主次关系,哪些是主角,哪些是配角;哪些是当家花旦,哪些是跑龙套的;然后通过规划手段对空间诸要素关系进行合理组织安排,对建筑与景观进行研究,对局部各要素进行交叉综合设计,建立起各个片区、各个局部建筑与景观之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将松散的珍珠和配件串联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无价之宝。在具体手法上,通过构建不同等级的“轴”空间来建立城市中不同层次区域之间功能与空间的关联,以有机序列形成城市的脊梁;通过构建“核”空间形成城市中不同区域的重点地段,在建筑上发挥重要功能,在景观上起到标志性作用,成为片区的主角;通过构建“群”空间,形成城市中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景观特色的组团,它们镶嵌在城市骨架之内,共同组成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
大多数城市中都存在不同等级的“轴”,它的本质是一种基准,确定了空间形态的主要结构秩序,其具体表现为城市中有特征的线形空间。常见的建立城市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山脉、河流、湖滨、海岸等,顺应其固有的地形特征来寻找线索;另一种是从城市已有的建筑形态出发,比如街道、建筑群等人为的各种城市环境要素。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新的城市发展区域中延续原有的空间轴线,北京城的建设就是这种规划方法的一个典型例子。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延续北京城固有的城市中轴线,以此为基准进行新建筑、新场地的规划与设计,将新中国的城市形象与古城原有的形体融合在一起,延伸和强化丰富了城市轴线,丰富了城市风貌。在具体轴空间设计时,可以结合轴线空间的变化,确定轴线上具体的物质形态,可能是以建筑为主体的实体空间,也可能是以绿地井灌为主体的虚空间;根据基准的控制作用,建筑与景观以对称、均衡、拓扑等形式、方法构成整体、统一的秩序,并形成起承转合的序列节奏变化。
城市中的核通常在形态上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在功能上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城市特定区域的中心空间。城市中的各级中心区、大型公共性设施和有影响力的公共建筑以及功能建筑群落、重要城市广场都可以视为城市中大大小小的核空间,很多时候,核也是城市轴上的一个节点或者轴线的对景。与轴空间一样,作为一个能被人感知的城市空间,核空间应当具有整体性、可识别性、相对独立性和等级性,城市中的核分为以建筑为主体的实核以及以绿地景观为主体的虚核。在政府大楼、火车站、歌剧院等和拥有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群等城市实核中,通常通过改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风格等方法加强核空间与城市环境的对比,南京的新街口、上海的浦东这些典型的城市中心区或商务区就是典型的城市实核;在城市广场、中心公园等城市虚核中需要加强空间围合,从14—16世纪建成的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天安门广场,到上海人民广场,都是借助周边建筑的围合关系形成具有一定内聚感的城市空间;此外,在城市实践中往往也会将实核与虚核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空间的城市核心。(www.xing528.com)
城市中的群是指城市中一定地段范围内的建筑形体空间组织及其相关要素的集合,如学校、医院、工厂、居住区等都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群。根据结构形态,群可以分为带形、有机形、中心集结形、网格形、轴线控制形等五种。无论属于哪种结构形态,作为城市中相对独立的建筑群体,应当根据整体规划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构成要素、空间层次相互协调,形成整体感和场所感,并与环境有所区别。
借助这些设计手段进行城市空间整体规划,能够从城市整体角度来基本确定建筑、绿化场地的分布位置以及不同城市组团之间的关联,为下一步设计提供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