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M与GIS技术的融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规划管理、设计和监督部门在国内最先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城市规划设计、审批管理、实施监督等主要工作环节人机互动作用的信息化工作方式变革。我国城市规划行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在规划编制、规划设计、规划管理等多方面推进信息技术已取得丰硕成果。在2D图时代,建筑信息与其他城市信息一起仅能呈现其位置,其间的联系与影响无从体现与管理;而到了3D模型时代,如果将BIM引入城市规划三维平台中,BIM参数模型融入GIS系统中,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BIM建模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是否与周围的城市信息数据相冲突,这可以解决传统城市设计和管理方法无法量化的问题,诸如舒适度、空气流动性、噪声云图等指标,BIM的性能分析通过与传统规划方案的设计、评审结合起来,将会对城市设计多指标量化、编制科学化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见表6-3。
表6-3 BIM和GIS的对比
(续)
(www.xing528.com)
目前,国内规划GIS平台图形界面以二维表达,其内部信息基本涵盖了所有规划信息,衍生了不同层次的规划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根据以上GIS和BIM的功能比较可以得出,在未来发展中规划信息模型库需要与不同层次的规划GIS平台相互结合,如红线系统、控规导则、交通规划系统、修规平台、各个层次业务平台等。对于GIS与BIM结合的技术路线,可以从城市规划的几个层次定义不同的BIM模型结构,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再到建筑单体,如果将这些不同层次的规划要素都统一应用BIM模型,并需要相应地应用这些平台对模型进行分析,高级的GIS功能分析还是需要借助GIS平台的优势,以GIS平台作为底层的数据层,BIM作为应用层,可以提取GIS层的数据并通过相应对应关系直接付诸到三维的BIM模型上。这样,BIM模型与GIS可以扬长避短,在二维和三维两个方向上结合,既发挥了GIS平台大尺度管理和规划各个专业专项高级分析的优势,也发挥了BIM数据整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及BIM高级分析的优势。
2.BIM模型自检功能
在国外,很多项目的BIM模型已经有了自动检测其是否符合规范与可施工性的要求;而其他的一些主要进行创新设计的公司,像Solibri公司和EPM公司,它们都是以IFC为标准(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Data Model,IFC,由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制定,它是一个在信息资源和技术领域非常权威的专业委员会)研发出了新型的软件,这些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模型自检功能。
3.实现预制加工工业化与住宅产业化
BIM模型具有详细并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实现场外的预制加工,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预制加工的工业化与全球化既可以缩减工期,又可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并为住宅产业化提供了可能,即把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从自古以来的“设计→现场施工”模式进化为“设计→工厂制造→现场安装”模式,事实上工程项目机电系统的设备部分有史以来就是采用“设计→制造→安装”模式的,另外钢结构也基本上是采用“设计→制造→安装”模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