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由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代理型施工管理模式(Age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风险型施工管理模式(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t Risk)转变为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克服了上文所述各传统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各参与方处于对立位置的不利局面,使各参与方集合成一支相互协同工作的队伍,最大化实现BIM的应用价值(见图6-3)。
1.策划与规划阶段
策划与规划阶段,业主需要确定出建设项目方案在满足类型、质量、功能等要求下是否具有技术与经济可行性。但是,如果想得到可靠性高的论证结果,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可以通过BIM创建项目策划、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规划报建等任务信息模型,为业主提供概要模型对建设项目方案进行分析、模拟,从而为整个项目的建设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并提高质量。
2.勘察与设计阶段
勘察与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对以后各项工作的进行具有直接影响。对于传统的CAD及其辅助软件等任务信息模型,BIM所带来的价值是巨大的。
首先,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地基基础设计模型,保证概念设计阶段决策正确。BIM技术可以对各种不同的方案进行模拟与分析,并可集合更多的参与方投入该阶段,对拟建项目的选址、方位、外形、结构形式、耗能与可持续发展、施工与运营概算等问题做出决策,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与可操作性。
图6-3 BIM应用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
其次,通过BIM快捷、准确地创建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设计、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电气设计、智能化设计、幕墙设计、装饰装修设计、消防设计、风景园等信息模型,为业主、施工方、预制方、设备供应方等项目参与人的沟通协调提供了平台。同时,多个系统的设计协作进行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BIM整体参数模型可以对建设项目的各系统进行空间协调、消除碰撞冲突,从而大大缩短设计时间且减少设计错误与漏洞。(www.xing528.com)
再次,结合运用BIM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模型,分析拟建项目的结构合理性、空气流通性、光照、温度控制、隔声隔热、供水、废水处理等多个方面,并基于分析结果不断完善BIM模型。
最后,利用施工图审查模型,提高可施工性。由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及国内绝大多数建设工程所采用的设计与施工分别承发包模式的局限性,设计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甚少,加之很多设计人员缺乏施工经验,极易导致施工人员难以甚至无法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BIM可以通过提供3D平台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交流,在设计阶段早期植入可施工性理念,以解决问题。
3.施工与监理阶段
传统CAD时代,存在于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2D图可施工性低、施工质量不能保证、工期进度拖延、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利用BIM可以在施工前构建地基基础、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等施工信息模型,以便及时改正设计错误与漏洞,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浪费,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各专业人员间产生纠纷的情况。除此之外,4D施工模拟、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与BIM模型连接起来以动态的三维模式模拟整个施工过程与施工现场,为节约成本、优化整体进度安排提供了帮助。
4.运营与维护阶段
BIM参数模型可以为业主提供建设项目中所有系统的信息,在施工阶段做出的修改将全部同步更新到BIM参数模型中形成最终的BIM竣工模型,该竣工模型作为各种设备管理的数据库为系统的维护提供依据。
5.改造与拆除阶段
在此阶段,通过创建各部分(结构、机电等)改造或拆除模型,可同步有关建筑使用情况或性能、入住人员与容量、建筑已用时间以及建筑财务方面的信息;同时,BIM可提供数字更新记录,并改善搬迁规划与管理。BIM还促进了标准建筑模型对商业场地条件的适应;有关建筑的物理信息和关于可出租面积、租赁收入或部门成本分配的重要财务数据都更加易于管理和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