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交通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全球化逐渐形成,在这个背景下的城市不再是相互独立的空间节点,而是作为全球城市体系的一个部分。城市的竞争力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城市拥有的各功能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城市的生产率、资源配置、提供并获得产品和服务能力等都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因素[1]。而这也导致一些竞争力弱的城市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手段,而竞争力强的城市则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作为提升自身吸引力的途径。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更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环境也正成为一个城市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环境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问题。美国、日本、英国这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期也饱受环境问题困扰,而如今我们却可以看到他们的花园般的城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如图5-4所示。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比楼高比车多,而往往忽略了环境的价值,这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城市的价值,导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区域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纷纷转变模式打出“环境牌”,用“绿色”为城市升值。
图5-4 国外城市绿化(四图依次为东京、纽约、伦敦、旧金山)(www.xing528.com)
在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继承过去、创造现在、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城市生态形成、变换、发展的规律,给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让规划与建设更具目的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在城市规划阶段,充分调查研究城市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现状中所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研究确定客观、恰当的城市环境容量,对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系统的眼光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任务之一正是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准则的基础上,合理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具体来说,就是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两方面着眼,合理选择适于开展城市建设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物理环境与植被、动物等生物环境);同时,着力营造城市内部的人工生态环境,通过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建筑物合理布局、减灾措施等手段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做到对外尽量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内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乡村关系和城市体系。这种城乡一体化的田园城市也是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的一个梦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