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城市化的特征及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提高情况

我国城市化的特征及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提高情况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城市化重心仍在东部地带,但已开始向中、西部推进“八五”期间,除青海仅提高0.23个百分点外,其余省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幅度均超出1个百分点。其中,居于第一位的广东,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1.94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最快的省区依次是:青海、云南、江苏、重庆、广西。与此相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城市化的特征及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提高情况

(一)资本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资本的分配是城市经济和城市人口发展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持续执行控制大城市增长政策,但在80年代大量的重工业发展投资仍然投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例如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天津和南京的石化公司都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这些城市的继续发展。

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并首先在东部沿海指定了一批作为吸引外国投资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经济特区,上海、天津、大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对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城市化重心仍在东部地带,但已开始向中、西部推进

“八五”期间,除青海仅提高0.23个百分点外,其余省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幅度均超出1个百分点。“八五”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最快的省区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广西和吉林(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其中,居于第一位的广东,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1.94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最快的省区依次是:青海、云南、江苏、重庆、广西。其中,居于第一位的是青海,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7.86个百分点。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辽东半岛、京津唐、胶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东南、珠江三角洲等若干城市密集地区。虽然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但“十三五”期间将弱化城镇化率增速指标,转而加强人口城镇化的建设

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十二五”前四年平均每年提高1.21个百分点,经历了快速上涨阶段。而从2020年城镇化比重达到60%的目标来看,未来几年该比重每年需要提高0.8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城镇化速度将有一定改变。(www.xing528.com)

(三)城市空间拓展的速度加快,城市用地结构日趋完善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不仅是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认识城市设施水平、环境质量和城市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城市的各项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经济和社会开始步入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与此相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城乡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失控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失控,主要表现在:①城市间职能分工不明确,结构趋同,发展和建设缺乏各自的特色,不顾实际条件,相互攀比,重复建设,浪费严重;②许多城市的领导认为把自己所就职的城市建设得越大越好,想方设法提高城市的等级地位;③大城市、特大城市建成区不断摊大饼式地向四周蔓延,城乡接合部建设布局杂乱;④乡镇企业过于分散,小城镇建设缺乏规划指导;⑤各种类型的开发区过多过滥,大量侵占耕地;⑥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与城镇发展布局不够协调;⑦有些地区的城乡发展和建设布局与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不够协调,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