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势”讲起来有点玄,也的确其中有些玄机,这些词语在西方说得少,在我们这儿说得多,是从我们的国画书法中借鉴过来的,有它高明之处,更有通窍之用。但切忌简单理解,低级套用。(学生常犯错误之十一)
“气”与“势”既与前面客观存在因素中的“动态”“重心”有关,又与上面讲的对“形”的处理有关,所指同样也是在动态重心明确后如何主观处理的问题,是人体构图和创作中的重要思考因素。
中国人说“气”“韵”,西方人说“形”“势”,都与形的力量与形的动向有关。每个形都因为有内在的物质膨胀力,和外在的大气压力和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它的趋势和生命。这也是雕塑艺术形式所独有的审美。
从形中找到“气”是第一步;
把每个形中的“气”贯通在一起是第二步;
对贯通在一起的“气”的关系调整,使之有“韵律”与“节奏”是第三步。
这三步同样讲的是构造、动态和处理三个方面问题,虽为三步,但往往是一气呵成,融会贯通的。能做到这三步非常困难,除去训练培养,还需天赋。具有这种品质的雕塑作品在创作中可遇而不可求,都是精美绝伦之作,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罗丹的《青铜时代》,贾克梅蒂的《行走的人》。
正如滑田友先生借用“谢赫六法”来阐述雕塑造型理论一般,其中的“气韵生动”的确是人体雕塑的高层次目标追求。
这是一件让人赞叹的气韵十足的古希腊时期的作品,“气韵”可遇而不可求,往往是许多小体量制作快的作品容易达到的。(图44)
44 希腊 女躯干 高35cm 公元前300年 陶
站姿人体中最重要也最不易解决的因素就是“精气神”。大卫像气满韵足的原因,除了姿态、重心、各部分形体的完美塑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节奏。面目、双手、双足的有意识地加大强调,使观众站在巨像前,目光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会在这些部位产生有节奏的下意识停留,因此产生韵律。(图45)
45 米开朗琪罗 大卫 高410cm 1501年 大理石
这件作品的动态据说是罗丹在模特活动休息时偶然捕捉到的,妙就妙在此处,你无法判断出他的腿是要完全站直,还是要弯曲下蹲,手臂是要抬起,还是要落下,因此产生韵势。(图46)
46 罗丹 青铜时代 高181cm 1876年 青铜
除了动作姿态的韵律,形体本身也有韵律,每个雕塑家都有各自独特的形体韵味语言。这是每个雕塑家最最用心之处,也是判断作品作者的重要依据。(图47、48)
(www.xing528.com)
47 马约尔 坐姿女人体 高20cm 1905年 青铜
“韵味”最大的敌人是“做作”,为了有韵味而专门去设计的作品是不会有韵味的。只有在诚实、朴素、专注的作品中才能找到“韵味”。(图49、50)
49 卡·波柯涅 男孩人体 1930年 石膏
50 马特维耶夫 唤醒 高175cm 1907年 石膏
气韵十足的作品往往局部都很“难看”或有一些不合规律、不合比例的“畸形”之处,所以把握“气韵”要靠潜能,而非理性知识。(图51、52)
51 梅斯特洛维奇 亚特兰蒂达 高182cm 1946年 青铜
52 罗丹 亚当 高190.5cm 1880年 青铜
53 贾克梅蒂 行走的男子 高170cm 1947年 青铜
细心审视贾克梅蒂的人体,会发现他的形并不是貌似的粗糙,耐读性非常强,东西越看越多,越看越厚,正是他的简约,带来了无限。(图53)
这件习作的完成颇具戏剧性,模特沙沙是个中年酒鬼,正常状态下动作天生不协调。一次喝醉酒后来工作,站在模特台上晃来晃去,稳不住,也掉不下来,极富韵味,赶紧随机捕捉,最后完成了一件自认为“气韵生动”的习作人体。虽事发偶然,但不无必然的道理,值得大家借鉴。(图54)
54 张伟 沙沙 高156cm 1995年 石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