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箱基与土体接触界面的反应特性,计算中输出了箱基侧面、底面与土体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滑移量。下面针对接触压力和滑移量分析了基础的滑移、提离与基底接触压力分布。
1.基础底面的提离和滑移
对所有工况下,BS10试验模型基础底面各点的接触压力时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EL2、EL4、EL6、KB2、KB4、KB6和SH2工况没有出现接触压力为零的情况,即没有发生基础的提离现象;SH4和SH6工况出现了基础底面沿X轴端点的接触压力为零的情况,即此时基础在底面端部处发生了提离现象。这进一步说明在上海人工波激励下,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反应相对较大。图4-13给出了部分工况下基础底面沿X轴端点的接触压力时程。图4-14给出了SH6工况激励下,某一时刻基础底面与土体之间的提离量等值线,在SH6工况时发生了基础底面与土体的提离现象。由于对称,图中只给出了基础处于Y轴正方向的情况。
图4-15是SH6工况激励下,某时刻基础底面滑移量等值线,整个基础底面都发生了基础与土体之间的滑移现象。图4-16是基础底面沿X轴中线的滑移量峰值分布图,从图中看出:滑移量峰值在基础底面中线呈两边大、中间小的分布;滑移量峰值与激励的大小、输入的波形都有较大的关系。对于同一波形,随输入激励的加速度峰值增大,滑移量峰值增大。当输入激励的加速度峰值一定时,随输入波形不同,滑移量峰值改变,Kobe波情况下最小,El Centro波较大,上海人工波最大。
图4-13 基础底面沿X轴端点的接触压力时程(BS10试验模型)
图4-14 基础底面提离量等值线(SH6工况)
图4-15 基础底面滑移量等值线(SH6工况)
2.基础底面的接触压力峰值分布
图4-17是基础底面中线接触压力峰值分布图,从图中看出:接触压力峰值在基础底面中线呈两边大、中间小的分布,且中间部分的接触压力在较大范围内大小比较接近;接触压力峰值大小与输入激励的波形有关,对于El Centro波和Kobe波激励时接触压力峰值比较接近,上海人工波激励时接触压力峰值比El Centro波和Kobe波激励时大。
图4-16 基础底面沿X轴中线的滑移量峰值分布(BS10试验模型)(www.xing528.com)
图4-17 基础底面沿X轴中线的接触压力峰值分布(BS10试验模型)
3.基础侧面的滑移和提离
图4-18 基础侧面(垂直于振动方向)上下两端接触压力时程(BS10试验模型,SH激励)
图4-19 基础侧面(垂直于振动方向)上下两端接触压力时程(BS10试验模型,KB激励)
图4-18~图4-19是各工况下基础侧面(垂直于振动方向)上下两端接触压力时程图,可看出:在所有工况下,基础侧面下端都出现了接触压力为零的现象,即在基础侧面下侧发生了基础与土体的脱离、闭合现象;而对于基础侧面上端,只有SH4和SH6工况时发生了基础与土体的脱离、闭合现象,其他工况下基础侧面上侧都与土体一直保持接触状态。
图4-20是SH6工况激励下,某一时刻基础侧面与土体之间提离量的等值线,可见,除了图中标注为“H”的线以上的位置有部分基础仍与土体保持接触外,其余部分都发生了基础与土体的脱离现象。图4-21是SH6工况激励下,某一时刻基础侧面滑移量等值线,可见,整个基础侧面都发生了基础与土体的滑移现象。
图4-20 基础侧面提离量等值线(SH6工况)
图4-21 基础侧面滑移量等值线(SH6工况)
从分析中可见,基础侧面和土的接触界面的稳定性远远低于基础底面。因此,基础侧面和土始终是完全接触的假设不一定总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