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是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一类高等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是其在自身条件不佳的状况下快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所采取的特殊措施,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使得高职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在这一特殊措施的作用下,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概况
在邓小平提出的“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思想的指导下,为适应地方建设对专门人才的急需,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大中城市创办了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特征的短期职业大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兴起。[1]30多年来,高职教育摸索前进,整体而言,学校数量越来越多,在校学生人数也飞速上涨。从教育部网站上可找到的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来看,1994—1998年,高职(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均为100多万;2004年,高职(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达到800多万,此后不断上涨,2007年突破1000万,并持续了3年;2010年,高职(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回落到730多万,此后又不断上涨,到2018年,在校学生人数达960多万。具体情况见表1-1。1999—2003年高职(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准确数值无法获得,但从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高职(专科)在校学生数(见表1-2)来看,高职(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估计也相当可观。
表1-1 高职(专科)学校及在校学生数量
表1-2 普通高等学校及在校学生数量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除了“愿意且适合”走技能成才道路的之外,还包括“愿意但不适合”以及“不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的[2],而且,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早期,由于师资、设备、经费等条件都欠佳,不是所有高职学生都能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在过去的30余年中,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他们唯有“既来之,则安之”“学一行,爱一行”,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不良处境。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业,成长为具有一定技术技能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鉴于高职教育历年在校生的庞大规模[3],高职教育30多年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应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具体到制造业,高职教育仅在2012—2016年就为这一行业培养和输送了170万名毕业生,优化了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为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4]
(二)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www.xing528.com)
根据多年来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的观察,笔者认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主要存在对职业技能培养的认识不足、职业技能培养条件不够完善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1.对职业技能培养的认识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目标不清晰。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大目标”方面,也就是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一些高职院校不能及时把握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例如,高职教育发展初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员”,21世纪初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普遍认可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好不容易弄明白了,刚开始着手各项工作,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又调整了,这时候因为不能或者不愿意及时调整,所以表现得“后知后觉”“反应迟钝”。“小目标”方面,也就是高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目标方面,一些高职院校不能妥善处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重视外显、见效快的职业技能、操作技能的培养,对内隐、见效慢的职业精神、心智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当然,一般高职院校都知道职业精神、心智技能重要,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重视,因此在自身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会针对这些培养目标做一些安排。但由于这些安排不能与职业技能、操作技能的培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而使得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显得不清晰。
二是对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提到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有利于学生就业或者是可以在各种技能竞赛中获奖,从而为学校赢得荣誉。这都没有错,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对于前者,还有助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对于后者,还有助于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技能宝贵”“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但是,除了这些,职业技能培养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目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当然也可能有极少数学生是出于对技能学习的热爱。对于前者,学好职业技能,甚至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有助于他们重拾信心,重返成长成才的轨道;对于后者,学好职业技能,是对他们选择高职教育的很好肯定,可以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2.职业技能培养条件不够完善
职业技能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需要很多条件的支持。例如,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设备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专业课程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等等。然而,由于不同高职院校自身及外部因素的限制,以及这些条件的配备也具有较大的难度,不少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养条件都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实训基地数量偏少,设备更新速度偏低;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技能教学方法单一、要求偏低;实践教学时间所占比例偏低。
3.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分为愿意且适合走技能成才道路、愿意但不适合走技能成才道路以及不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三类。第一类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对象,第二类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尴尬对象,第三类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错误对象。[5]第三类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除非在老师的努力培养下转变成了前面两类学生。第二类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可能比较高,但在持续遭受失败挫折的情况下,其积极性可能下降较快。第一类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最高,但这一类学生的数量往往较少,而且其积极性容易受到外在诱惑的影响。因此,整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