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技能训练是专业课教学的核心,是满足企业岗位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最直接途径。应依据技能及其形成机理,结合汽修技能的特点,实施基于汽车维修任务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模式及方法,促进技能教学的有效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提高技能教学效果。
(一)汽车维修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训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技能水平不高、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生产岗位需要。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1)由于对技能训练的规律不了解,没有充分认识技能的形成机理,在训练组织和方法上存在不合理现象;
(2)存在技能训练目标不明确问题,不了解企业岗位需要,以及岗位(工种)职业能力标准;
(3)存在技能训练内容及项目选择不合理问题,不了解汽车维修技能的特点而导致训练项目和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4)存在技能考核的标准、内容、方法落后等问题。
(二)汽车维修技能及形成机理
1.技能的含义
(1)技能的本质。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从职业角度而言,技能是为了完成某职业活动,按照职业要求,通过练习而建立的操作和智力系统。其特点在于:
①技能不同于本能,必须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有研究证明,技能的练习符合幂定律。如图7-3-1所示。
图7-3-1 技能练习的幂定律
②技能的功能在于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形成职业需要的能力,影响个体的能力发展与问题解决能力。技能是为了胜任某职业岗位,按照岗位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练习而建立的操作和智力系统。建立的操作和智力系统中包括了对知识的理解、实践应用,以及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应该具有的职业情感和观念。所以,技能、知识、情感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技能训练也包含了知识掌握与情感培养,即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也应该开展对学习、工作的态度、习惯、方法等的学习,以及对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的培养。因此,技能的训练应该是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观。
③技能与程序性知识既相关联而又有区别。技能学习是依靠知识,特别是程序性知识为前提的,程序性知识是技能活动的定向依据,技能是知识的实践应用,二者密切相关;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的动作经验,必须通过实践操作而获得,所以技能又不等同于知识。
④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活动方式不是随意行为,也不是习惯,而是必须符合活动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规律,即职业活动的专业规范,包括标准及要求。
(2)技能的类型。
技能有许多类型,相互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很难进行区分。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把技能分为两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事实上这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有机统一的技能整体。
①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汽车维修的焊接、喷涂、拆装等。主要的特点在于:操作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操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就动作的结构而言,具有展开性。汽车维修职业中存在大量的操作技能,尤其在汽车车身修复、涂装工种的作业任务中特别突出。
②心智技能。又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汽车故障诊断和漆面损伤处理工艺编制的思维活动等。主要的特点在于:动作对象的观念性,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主观映像;动作执行的内潜性,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动作结构的简缩性,心智活动是借助内部言语工具进行的。目前,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操作技能训练而忽视心智技能构建的现象,更存在学生心智技能水平低下的问题。
(3)技能的作用。
技能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影响,是个体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
①技能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实施。由于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对动作具有调控作用。对于职业活动而言,正是因为其调控作用才使操作的规范得以实现。
②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前提条件。一般是先通过实践操作获得感性经验,再通过心智活动获得理性经验;理性经验又指导实践技能的不断应用而得到逐步完善。所以,技能是经验获得的手段,也是经验应用的表现;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技能,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都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来实现的。
③技能既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对活动起稳定调节作用的一种心理特征,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概括化、系统化实现的,是知识、技能广泛的迁移而发展形成的。所以,技能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学习在不同阶段其动作表现的特征不一样,但彼此间相互关联和影响,最终建立一个技能形成系统。一般可以将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操作定向阶段。所谓操作定向是指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并在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即首先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准确、清晰的定向映像可以有效调节和控制实际操作活动。该阶段主要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包括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和顺序关系,以及对活动方式的认识。
②操作模仿阶段。所谓操作模仿是指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模仿必须是在定向的前提下,以认知为基础,将知转化为行。模仿是技能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表现在于:一是通过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映像,并使其更完善、充实、巩固,保证定向映像在技能形成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二是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获得动觉体验。动觉是一种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姿势的内部感受,它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可以调节、控制动作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机制。
模仿阶段的动作特征在动作品质方面表现为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原因是尚未建立稳定的、清晰的内部调节系统,包括动作映像和动觉体验;动作结构方面表现为动作各要素方面的协调性、连接性较差;动作控制方面表现为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低,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顾此失彼;动作效能方面表现为花的时间长,消耗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动作反应慢,容易紧张和疲劳。
③操作整合阶段。所谓操作整合是指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和一体化的动作。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趋于合理、顺畅,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可以实现;同时,对动作的控制、协调才能逐步增强。所以,操作整合阶段是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在动作品质方面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会出现下降;动作结构方面表现为动作各要素逐渐协调,连接性较好,也会出现重新形成的动作结构;动作控制方面表现为视觉控制减少,让位于动觉控制,但稳定性有待提高;动作效能方面表现为效能提高,花的时间缩短,消耗的精力和体力减少,紧张和疲劳感下降,但还不够稳定。
④操作熟练阶段。操作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变化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执行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这是通过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它是技能最终形成的高级阶段,是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核心环节,各种技术能力形成都是以操作熟练为基础的。
操作整合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在动作品质方面表现为在各种变化条件下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动作结构方面表现为各动作之间的高度协调,连接性好;动作控制方面增强,不需要视觉专门控制和有意识活动,能准确感知外界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动作效能最佳,可以同时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
(2)心智技能的形成。用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先生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进行说明。
①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即事物的原样。虽然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高度简缩性的特点,但也有其外化的物质原型,即实际的活动方式或实践模式,反映为心智技能来源于实践活动。原型定向就是了解这个实践模式,认识动作的结构及顺序等,也就是在头脑中建立程序性知识,形成实践活动的定向映像。实践活动的定向映像可以调节以后的实际心智活动,也是心智技能产生的基础。
②原型操作阶段。原型操作是指把头脑中建立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践。此时的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外显的、展开的。也就是说,练习者是把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运用于众多问题的解决,以便为其内化打下基础。
③原型内化阶段。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个体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并以快速、简缩方式进行。在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将实践模式内化为熟练的思维方式。[17]
(三)汽车维修技能训练模式
1.汽车维修技能训练的意义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成为具备从事某项职业行动能力的人,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职业能力培训的最直接形式。总体而言,通过技能训练,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前面的分析来看,技能训练事实上不仅仅是技能本身的掌握,也是知识得以应用、掌握,心智技能得以发展、提升,职业道德和情感观念逐步养成的过程。因此,技能训练是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2.汽车维修技能“六步”训练模式
汽车维修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念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张根据中职学校汽车维修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汽车维修技能特点,依照技能形成规律来构建技能训练教学的模式、方法和策略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虽然在实际的技能训练教学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具体方法、策略和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但学生技能形成的本质和基本过程是难以改变的。科学建立技能训练的一般过程体系,连续、系统地将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培养融合起来,才能使技能形成得以实现。
基于上述有关技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策略,在多年的汽车维修技能训练中总结出来的“六步”训练模式,在许多学校得到有效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技能训练方式,表现出教学效果突出、组织模式创新、操作简单和师生容易接受等特点。核心是把汽车维修技能训练的一般过程分为动员阶段、定向阶段、模仿阶段、重复整合阶段、熟练内化阶段、考核评价阶段,形成汽车维修技能训练的“六步”训练创新模式。如图7-3-2所示。
图7-3-2 汽车维修技能“六步”训练模式
①动员阶段。一般而言,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前首先要考虑:做什么?有无兴趣去做?动员阶段主要是目标先行,以明确技能训练目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判断学生完成技能项目的可能性等为目的。可以通过设置情境问题、讲述案例现象、观看视频资料、现场观察等,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检测等方式,结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确技能项目及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也要检查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发现学生技能的不足,为下面的训练开展打下基础。
②定向阶段。主要以教师讲解和示范结合的形式进行。核心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构建实践模式,这是操作技能的定向阶段,也是心智活动的原型定向阶段。主要是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包括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顺序关系,以及活动方式的认识,形成实践活动的定向映像。根本是学生建立实施汽车维修作业任务所要具备的知识、关键技能和情感,即工量具、设备、仪器和材料的正确操作,作业任务组织方法和过程,作业要求等定向映像。这是学生动手操作前的准备环节。最好要求讲解与示范结合,力求使讲解简练、正确,突出重点和难点;示范准确、标准,把技能的操作、技术规范,以及工艺规范和安全规范准确地展示出来,达到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建立操作活动实践模式的目的。
a.组织方式。汽车维修作业依据岗位和任务的不同,有不同的组织方式,一般多以小组形式组织生产。技能训练多按小组方式进行,每人在不同的角色中进行转换,如1~2人为作业者、1人为记录考核员、1人为安全员,原则上让小组所有人参与训练中。
b.知识信息方面。依据对技能的解析,把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梳理,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状态,以够用、实用的原则使学生掌握。依据知识容量和难度,通过讲授与演示、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资料查阅和自学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
c.技能信息方面。包括工量具、设备、仪器和材料的使用规范,工艺过程,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等。一般以教师示范为主,结合知识讲解进行,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以及让学生预操作等方式进行技能学习。
在信息处理上要求如下:信息要视觉化、生动化;信息必须清晰、准确;信息具有时效性(新信息);突出重难点,突出对关键技能和重要环节的示范与讲解;信息的关联性、系统性;信息与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相适应;语言表达简单明了。在示范环节要求如下:示范要规范、准确;示范要分步进行,流程明确和清晰;知识同步讲解;学生必须能清楚看见示范,保证可见性;示范的快慢、次数要合理;明确安全性;学生应有记录等。具体示范可以是老师操作演示,结合视频和微课等形式。
d.专业情感方面。主要考虑学生的职业习惯、态度的养成,作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特别要重视“5S”“EHS”观、安全观、质量观、服务观的问题。在定向阶段必须把这些专业情感方面的意识、方法和措施等信息准确传授给学生。
③模仿阶段。这是学生技能实践的第一步,既是对操作技能的模仿,也是心智技能原型操作的第一步,是把已形成的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通过自己的实践外现出来,即对教师的标准示范进行模仿。通过模仿来检验、加深、完善、充实和巩固已形成的动作映像,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获得动觉体验。由于汽车维修技能的动作操作要求较高,在模仿时动作活动要求必须准确、标准和规范,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管控,及时地比较、检查和矫正,使模仿的效果得以保证,这对后面的训练十分重要。
④重复整合阶段。在重复整合阶段,通过适当的重复训练,一方面把模仿阶段习得的操作动作技能,变成为准确、稳定和流畅的一体化动作。同时,动作的控制、协调也逐步增强。另一方面,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实践模式程序运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面,为内化形成心智技能打下基础。因此,重复整合阶段是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技能训练中,重点注意以下几点:训练量的合理选择,主张采用适当的过度训练;及时检查和纠正;维持学习兴趣,避免机械而枯燥的训练;安全训练;适时对技能训练进行总结、梳理和评价;开展技能的拓展训练,促使技能的内化和迁移。
⑤熟练内化阶段。通过一定训练量的学习,对操作活动方式进行概括化、系统化,动作方式对各变化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高度完善和自动化;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内化为熟练的思维方式。这是技能内化为能力的核心环节。在该阶段技能训练中,关键是促使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和提炼,针对解决不同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使技能发生内化和迁移。既可以通过针对本身工作任务技能项目的归纳、概括和提炼,建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岗位职业能力,又可以通过对相关或相似工作任务的拓展训练,进行技能的运用与迁移来达到内化目的。
⑥考核评价阶段。通过对技能训练的考核和评价环节,一是检查技能训练是否达成目标,学生操作技能的特征要素是否建立,心智技能的行动思维和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否养成;二是发现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补充和改进,进一步促进技能的迁移和内化。因此,考核评价只是手段,促成技能内化和能力提升才是目的。
(四)汽车维修技能训练方法
目前,汽车维修技能训练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只要在具体技能教学中可以达成训练目的,学生技能与能力得以形成,高效和安全的技能训练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应依据技能培养目标,按照汽修技能特点和技能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结合不同岗位具体技能的类型、内容及难易程度,结合技能训练条件以及学校和教师情况等因素的训练方法才是科学和合理的。正确的技能训练方法直接影响实训课堂的有效性和训练效果,作为专业教师应在技能训练方法上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技能教学风格。下面简单介绍常见的汽车维修技能训练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www.xing528.com)
1.项目训练法
在汽车维修技能训练中常常采用项目训练法,它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念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核心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训练。简单地说,就是提供学生工作岗位的职业情境,按工作任务要求,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一般以小组方式进行组织,包括收集信息、计划、决定、执行、检查、文档记录、演示和讲解、评估等环节。项目教学法对于汽车维修技能训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方法,符合汽车维修职业特点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对于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技能教学,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时间较长,实施难度较大,教师不易控制,效果不好把握等。所以,必须合理采用这一技能训练方法。建议在一学期选择2~3个技能训练项目,既可作为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也可作为考核项目。另外,还可以把项目教学法融入技能训练的一般过程中,如在动员阶段、定向阶段、模仿阶段合并采用项目训练法来进行,在重复整合阶段、熟练内化阶段、考核评价阶段也可以分别按项目训练法来实施。项目训练法还可以派生出引导文训练法、情境训练法、案例实训法、抛锚式训练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训练法等,这里对这些训练方法就不再多述。
2.分散与集中训练法
分散与集中训练法是按照技能训练时间分配不同来划分。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连续性的技能项目,集中练习效果优于分散练习效果;对于不连贯的技能项目,分散练习效果优于集中练习效果。应依据实际技能任务需要和训练条件来确定具体的方法,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先分散再集中,或先集中再分散。
3.单项(专项)与综合训练方法
单项(专项)与综合训练方法是依据技能练习内容不同来划分。如果技能任务比较简单且各动作组成成分的内在组织性比较强,采用综合训练法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如果技能任务比较复杂且各动作组成成分的内在组织性比较差,采用单项训练法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先单项再综合,或先综合再单项。另外,还应依据实际技能任务需要、训练条件等来确定。
4.实际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心理训练法
实际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心理训练法是基于训练途径不同划分。一般以实际训练法为主,结合模拟训练法、心理训练法,可以使心理、身体动作都得到练习,训练强度得到调整,具有练习效果更好、训练成本更低和训练组织方式更灵活的特点。模拟训练法、心理训练法共同的缺点主要是职业情境和动手操作欠缺,存在真实性不够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1)虚拟训练法。就是利用虚拟教学软件进行训练。一般在技能训练前期采用虚拟训练法,然后才接着进行实际训练。也可以用于训练中后期的训练或考核。具有节约训练成本、减少损耗和便于人员的组织安排的优势;技能训练前期采用虚拟训练,具有促进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和实践模式构建,技能训练后期采用虚拟训练,具有后期考核方便、灵活和公正的特点。
(2)观摩讨论法。主要有录像训练法和现场观摩训练法两种。一是观看、分析和讨论他人或自己的作业录像方式;二是观摩、讨论他人的现场操作方式。如果在训练初期采用则具有更加明晰定向映像和实践模式作用,如果在中后期采用则具有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矫正错误,促进技能的整合、熟练作用。观摩他人训练也是训练,对观摩对象也有训练作用。同时,还有解决训练条件不足、降低训练成本等优点。
(3)冥思训练法。也称“精神训练法”,是在不需要任何实践作业情境下,利用大脑虚拟出作业情境,想象作业的操作过程,甚至书写出作业步骤、技术要点等。包括对实际训练作业的归纳和总结,对练习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冥思训练法具有强化记忆、理解和熟悉技能体系,促进技能的内化、迁移,具有有效发展心智技能的作用。由于不受训练条件的限制,一般多用于技能训练中后期或考试、比赛前的辅助练习。
(4)空气流程训练法。它是利用大脑的想象,虚构作业情境,按照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动作虚拟演练。把“思”和“动”结合起来,有利于技能的熟练、内化。适合在技能训练的中后期或考试、比赛前的补充训练。
5.拓展训练法
就是对技能进行拓展训练,或让技能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的训练。拓展训练法对技能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完善和强化技能要素及特征形成,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技能熟练、整合、内化和迁移而构建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般适合在技能训练后期或比赛集训期。
6.对抗比赛法
就是按照训练目标,由多人或多组同时进行同一技能项目的对抗训练,并由教师或他人进行监督和考查,然后再进行讨论和总结。对抗训练可以激发学生激情与自信,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技能的提高,并能帮助发现问题。一般多用在技能训练的考核或比赛训练阶段。[18]
7.工艺训练法
“工艺”一般是指按照标准要求生产加工产品的过程和方法。技能的工艺训练法是指按照多媒体播放的标准作业音视频对应起来一步一步完成操作训练,学生边看边做,教师也可边讲边指导。工艺训练法适合技能训练初期,具有操作动作映像和模仿操作结合起来的特点。多用在技能比较简单、技能流程组织性较强的项目技能训练。[19]
(五)汽车维修技能训练的评价
1.技能训练评价的意义
由于技能教学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所以,技能训练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所谓技能训练的评价是依据技能教学目标和作业要求,按照适当的规则和科学的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价值判断。通过对训(教)、练(学)双边教学活动的评价,获得实际训练情况的表现和信息,从而起着检查和促进技能训练的作用。由于技能训练的核心是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职业特点。所以,技能训练的评价更复杂和特殊。
2.技能训练评价的内容
从教学系统理论观点来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系统的功能和效能的评价。教学评价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学系统的要素和结构的评价。依据技能教学系统的特殊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技能训练目标的评价。技能训练目标既是技能教学的依据,也是技能训练评价的标准。技能训练的实质是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是指学生是否具备完成生产岗位工作任务的行动能力,并达到企业、行业的技术要求和作业要求。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三方面能力的训练:
①专业能力。以具体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技能为主,结合知识、情感。
②方法能力。重点是指工作习惯与方法,以及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养成情况。
③社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合作、沟通和组织方面的能力等。
对技能训练目标的评价应围绕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这既是教学评价的具体标准内容,也是技能训练效果和质量的具体表现。
(2)技能训练内容的评价。技能训练内容的评价主要以评价技能及特征要素的构建是否满足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的完成,包括技能体系、知识信息体系和情感要素的整体构建情况。
(3)技能训练组织与实施过程的评价。首先,是对技能训练条件和媒介的评价,包括对实训场地、工位、设备、材料、媒介和资讯等配置的合理性及使用效果的评价;其次,是对技能训练实施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训练时间和空间安排,技能训练过程,以及练习量多少等进行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最后,是对训练过程的管理评价,主要指训练过程的管理是否有效和有序。
(4)技能训练模式和方法评价。主要针对技能训练模式或方法实施情况的评估,以及对有效性的评价。
(5)技能考核的评价。主要是对技能考核的标准、内容、方式和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3.技能训练评价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技能训练整体性评价原则在评价目标、内容与标准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以操作技能为主,充分发展心智技能,强调二者复合性的整体性评价;二是坚持以技能评价为核心,结合知识、情感要素的评价,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体性评价。
(2)规范性原则。由于汽车维修技能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十分突出,技能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在技能训练评价上必须坚持规范性原则。尤其是汽车维修的作业流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作业要求应作为技能评价的核心标准与内容。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过程评价是指对学生技能操作过程的表现情况的评价,或者是学生训练到一定阶段的过程性考核。过程评价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具体行动能力表现,把握学生技能的真实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学生技能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后是否达到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是否胜任岗位工作,以及是否达到学校的考核标准、职业资格和从业资格鉴定水平,这都需要进行结果性评价。因此可见,技能训练评价必须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4)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原则。由于汽车维修作业多以小组团队方式实施,汽修专业技能训练也多以小组形式进行组织。所以,在评价方式上应把学生的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的目的更容易达到,使评价的可靠性更高。
(5)发展性评价原则。技能训练评价的目的不只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技能教学的评价必须遵循发展性观点,一方面通过评价考查技能训练在实施中的个性问题,便于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训练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个人特点,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训练项目,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
4.技能训练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技能训练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应依据技能训练的目标和内容,采取训练现场评价为主,结合考试、比赛、认证等多种形式进行技能训练评价。
(1)现场性评价。这是技能训练评价的主要形式,包括对作业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可采用教师的过程记录表和学生的任务书(工单)的形式进行过程与结果评价。
(2)研讨与答辩。主要包括技能训练中的活动讨论的形式,技能训练后的展示和答辩等形式。
(3)技术探究。对技能的探究、拓展能力表现的评价,如对作业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的创新,以及技能的拓展应用等方面考核。
(4)技能考试。学校及上级教学部门组织的阶段性技能考试。
(5)比赛。包括组内、班内、校内外的技能比赛。
(6)认证鉴定。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中级)、从业资格和职业水平的认证情况。
(六)汽车维修技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由于汽车维修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所以,在技能训练中必须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念,坚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心智技能的发展结合起来,使技能、知识、情感和职业道德培养融合起来,构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融合的岗位职业能力。[20]除此以外,在具体开展技能训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坚守技能规范性观念。汽车维修技能的核心是工艺流程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作业要求。所以,汽车维修技能训练必须坚持规范性的观念。
(2)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感受,做到身心兼练。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出身体运动时各肌肉活动特性,其对动作具有调控作用,能保持技术的稳定性。汽车维修作业中如喷涂、焊接操作等属于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必须具备稳定清晰的动觉感受才可以使操作不出现失误。另外,技能训练事实上包括了心智动作的练习和身体动作的练习,二者共存,当它们同时得到训练,其练习效果更好。
(3)不同训练项目应用不同的训练方法。由于不同工种岗位或工作任务的关键技能及特征要素不同,决定了技能训练的具体目标指向不同,训练内容和要求等会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训练项目需要应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才能达成训练效果。
(4)考虑不同层次、难易的技能类型的影响。由于技能层次不同和难易程度的差异,对技能要求和内容不一样,实施条件和难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技能训练组织和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5)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十分明显。存在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欠缺,基础能力较差,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差等问题,但也具备可塑性强、喜欢动手实践等优点。另一方面,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行动能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技能训练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
(6)考虑训练条件和资源的影响。技能训练的场所、设备等条件直接影响训练的教学组织实施。具备完好、齐备训练条件可以选择分组训练法、项目教学训练法等,而条件不齐备的可以采用模拟训练法、观摩训练法等。
(7)坚持安全与环保、节约与高效的观念。在汽车维修作业中涉及车辆的安全使用和大量工量具、仪器和设备安全操作,还涉及危险和有害物质材料使用、回收等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所以,在技能训练中必须坚持安全和环保、节约与高效的观念。
(8)考虑技能训练师资条件。由于技能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技能训练教师要求更高,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企业从业经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即“双师型”教师。还存在不同层次教师技能教学的调控能力不同的问题。因此,技能训练必须考虑专业教师的配置和能力因素。
总之,汽车维修技能训练应符合教育教学技能及形成机理,结合汽车维修技能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与素养为目标,连续、系统地将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融合培养,实施包含动员阶段、定向阶段、模仿阶段、重复整合阶段、熟练内化阶段、考核评价阶段的“六步”训练模式,方能产生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提升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