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对策实践研究成果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对策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要开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6]谢云峰,武莉.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对策实践研究成果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满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首先,要基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按照不同阶段、具有递进层次的、与岗位直接接轨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着力于企业需要的涂装、车身修复、机电维修、美容装饰中级工(熟练工)的培养,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要着力于课程体系改革。按照人才培养模式中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开展企业调研,厘清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加强涂装、车身修复、机电维修、美容装饰的课程开发,构建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再次,要加强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依据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要开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同时,要开展知识、技能、情感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建设

最后,要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完善“理实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实施者,是促进专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外出培训或进修、企业挂职实践、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通过聘用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等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全面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三)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校企的深度合作

企业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只有与企业建立长效的深度合作关系,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条件。本着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国民经济的宗旨,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形成工学结合、订单培养、联合办学等办学模式,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6]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必须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接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满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水平;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校企的深度合作。(www.xing528.com)

【注释】

[1]《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2]引自《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

[3]引自中国产业调研网《2017—2020年中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4]谢云峰,武莉.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5]引自2003年7月,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发布的《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

[6]谢云峰,武莉.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