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现状的问卷、访谈调研,其具体情况如下。
1.身体素质状况不良
据统计,学生力量、速度、耐力满意度为53%,灵活性满意度为64%,协调性满意度为62%,知觉、色觉、听觉等感觉满意度为95%。由于目前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劳动锻炼,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协调性方面存在不足。然而,汽车维修技能操作对身体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大约有18%的实习学生是因为身体条件不适合而流失的。
据统计,专业情感满意度为56%,职业道德规范、行业规范满意度为68%。表现为“5S”“EHS”专业情感素质没有形成;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缺失;工作和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特别是吃苦耐劳精神严重不足。这是企业十分看重的因素,也是实习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有25%的实习学生因此而流失。
3.专业知识体系没有建立
据统计,了解行业法规、技术标准的占12%,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和要求的占17%,具备机电技术专业知识的为45%,具备车身修复技术专业知识的为10%,具备涂装技术专业知识的为8%,车身修复、涂装技术专业知识完全没具备的占该岗位人数的83%。具体有以下特点:
(1)专业知识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应该熟悉的行业法规、技术标准、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和要求的知识缺乏;机电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不扎实;最为突出的是车身修复、涂装技术专业知识严重缺失。
(2)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差,专业知识应用性不够。学生在学校进行了相应的课程学习,但是所学的知识实用性不高、应用性不强,学非所用。
4.专业技能严重不足
据统计,具备机电技术专业技能的为57%,车身修复技术专业技能的为12%,涂装技术专业技能的为10%,车身修复、涂装技术专业技能完全没具备的占该岗位人数的81%。具体有以下特点:
(1)专业技能的规范性差。在作业中的操作规范、技术规范完全不能符合企业的需要。(www.xing528.com)
(2)对工具、设备、仪器、材料的安全、规范使用能力缺乏。
(3)对作业项目的完成能力低下。学生对作业项目的实施,问题的分析、解决方面的能力是不具备的,其心智技能的构建更是贫乏。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1.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完全走出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学生适应企业实际生产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课程体系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学科体系,学生能力与企业之间的要求还不能达到零距离接轨。
2.课程体系陈旧
现有课程体系没有围绕汽车维修岗位及工作任务来开设专业课程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未与岗位要求完全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没有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专业教材开发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滞后;教学评价模式不合理,评价标准不科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组织方式与企业生产车间要求未完全匹配。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以我校为例,在目前专任教师26人中,有16人是2008年后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的,专业能力急需培养;现有高级教师1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6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专业建设要求;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聘用不够,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因此可见,当前大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结构需要优化,整体水平还需加强。
4.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运行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的机制需进一步创新,相关管理制度与保障措施需进一步完善。[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