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调查成果集成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调查成果集成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东向断裂控矿:主要有双庙关金矿点。双庙关金矿化与北东向构造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蚀变关系密切。随后在1∶5万矿产地质填图过程中对该区域进行重点调查,发现了两路口钨钼矿。矿化岩石主要为碎裂岩化、初糜棱岩化闪长岩,次为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化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经初步估算Ⅰ号矿体最终全矿段共计算出333+334级资源矿石量7019.1×103t,WO3资源量达11.1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调查成果集成

1.化探异常

圈定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单元素异常共计380个,其中W异常26处,Mo异常23处,Au异常40处,Ag异常28处,Cu异常17处,Pb异常3处,Zn异常4处及其他异常;圈定Au、Au-Ag、Mo-Au、W-Mo-Au为主的各类综合异常37处,编制了一系列基础性化探异常图。

2.遥感异常

通过遥感地质解译,本次工作建立了工作区的地层、构造、岩石的解译标志,划分了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碎屑岩片麻岩、花岗岩等几大类遥感影像区;利用8个波段的遥感影像进行band1、2、3、4、5、7六个波段的融合,通过噪声去除、大气校正、辐射校正,以及去除云、霾、水体、植被等干扰的影像预处理后,采用ETM1、4、5、7波段提取羟基为主的基团异常,ETM1、3、4、5波段提取以铁染为主的变价元素异常处理,圈定了铁染异常14处,羟基异常7处,钨矿异常6处,钼矿异常8处,金矿异常9处。

3.断裂控矿

工作区内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韧性、韧脆性剪切带和脆性断层,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早期表现为顺层滑脱,晚期为挤压推覆阶段,此阶段为区内变质热液矿床的重要成矿条件和控矿构造。脆性断层尤其是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断层,控矿作用明显。

(1)近东西向小断裂控矿:主要包括两路口钨矿、程家寨金矿点。两路口钨矿主要发育于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内,构造破碎带是主要的赋矿空间。程家寨金矿点金矿化主要受构造破碎带内的硅化蚀变带控制。蔡家寨铅锌矿发育于近东西向构造次级裂隙内。

(2)北东向断裂控矿:主要有双庙关金矿点。双庙关金矿化与北东向构造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蚀变关系密切。

(3)近南北向小型断裂控矿:主要为栗子岗铜矿点。南北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

4.重要成矿远景区

本次工作按区内化探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找矿意义和工作程度进行异常价值分类,根据异常评序结果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在工作区划分出两路口钨、钼矿(A1)、双庙关金矿(A2)、大松树岗金矿(B1)、石门畈金矿(B2)、牛占鼻钨、钼矿(B3)、白鸭山钨、钼矿(B4)共6个不同级别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其中A类2处,B类4处。

5.找矿靶区

遵循先概略检查,再重点检查原则,本次工作先后开展了两路口、双庙关、大松树岗、蔡家寨、栗子岗、成家山、桥头湾、伍家岗、白鸭山、土楼、香椿树湾、程家寨等17处找矿潜力较大的异常(或成矿远景区)以异常查证为主的矿产检查工作;共新发现重要的找矿线索6处,其中热液型钨矿点1处(两路口),蚀变岩型金矿点4处(双庙关、大松树岗、成家山、香椿树湾),矽卡岩型钨矿点1处(土楼);提交两路口钨矿矿产地1处,提交两路口、双庙关、土楼、白鸭山等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4处。现将新发现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两路口钨矿、双庙关金矿点、白鸭山钼矿点特征分述如下。

1)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

两路口钨矿检查区属武当-桐柏-大别山造山带,行政区划属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管辖,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毗邻,距麻城市约40km,检查区面积24km2

2014年度,通过1∶5万遥感地质解译成果,发现在两路口地区发育有较好的遥感异常,在检查区东部周家湾一带发育有铁染异常,检查区南部纯阳山一带发育有钼矿化遥感异常,在齐头山—单尖沟一带发育有钨矿化遥感异常。随后在1∶5万矿产地质填图过程中对该区域进行重点调查,发现了两路口钨钼矿。随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也显示本区有大范围高强度的钨钼异常,重现了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两路口异常(Mo86)。

2015年度湖北省地勘基金及时跟进,通过调查发现矿体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明显,初步圈定了2条钨矿体,含矿断裂带延伸稳定,具有进一步开展工作的价值;通过普查工作,还圈定了4条钨矿化体、1条钼矿化体,大致查明了钨矿和钼矿化体的地表形态、产状、矿石质量、规模及分布特征。

矿化蚀变带特征:区内发现多条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受近东西向构造影响,受多期次构造活动控制、改造,宽5~15m,呈近东西向展布。矿化与早期的自北向南逆冲断裂构造密切相关,中、后期的断裂构造主要对矿化体进行改造破坏。带中岩石节理发育,具硅化、铁矿化、碎裂岩化等蚀变现象。带中常见近东西向闪长岩脉侵入,钨矿主矿体(ⅠW1)赋存的F3断层破碎带内见近东西向花岗斑岩脉出露(图1)。化探异常与地层及岩浆岩无明显关系,异常由密集的构造矿化蚀变带中钨、钼矿化引起。蚀变带中矿化强度与岩石中的微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正相关。地表露头可见蚀变岩石受到明显的3期构造改造,镜下鉴定也显示矿化岩石受到多期脆性动力变质作用,具碎裂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现象,褐铁矿化沿裂隙分布,且在岩石碎裂之前有硅化石英形成。

矿体特征:目前发现并控制的钨矿体有2条,钨矿化体4条,主矿体ⅠW1资源量WO3(333+334)达11197.02t,该矿脉已达中型钨矿床规模;ⅡW2资源量WO3(334)达2959.48t,该矿脉达小型钨矿床规模(图2)。

ⅠW1矿体:呈近东西向展布、脉状发育,产状与断裂构造基本一致,产状345°~15°∠45°~60°。目前有多条槽探控制,连续探槽见矿,控制的矿体长度已达1500m,地表矿体垂向高差大于250m,矿体走向延伸连续。矿化岩石主要为碎裂岩化、初糜棱岩化(或片理化)闪长岩,次为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化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矿体厚度为1.10~10.30m,矿体WO3品位0.08%~0.38%,WO3平均品位为0.16%。矿体品位与硅化、褐铁矿化、碎裂岩化关系密切。

图1 两路口钨矿地质矿产略图

ⅡW2矿体:呈近东西向展布,脉状发育,倾向北北东—北北西向,倾角较陡,一般在60°以上。矿体由4槽探工程控制,控制长度约1050m。矿化体主要与石英脉相关,石英脉中黄铁矿较发育,见少量辉钼矿。矿体厚度1.01~1.9m,矿体WO3品位为0.084%~0.454%,伴生钼矿化,Mo含量最高为0.028%。钨矿化与硫化物发育关系密切。

经初步估算Ⅰ号矿体最终全矿段共计算出333+334级资源矿石量7019.1×103t,WO3资源量达11.12×103t,达到中型钨矿床规模。

矿石特征:矿石赋存于齐头山—单尖沟间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受构造控制显著,与不同性质围岩关系不大。钨矿石以白钨矿形式存在,金属矿物主要有针铁矿、黄铁矿、赤铁矿、辉钼矿等,偶见黄铜矿、方铅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长石萤石角闪石碳酸盐岩(方解石)等。

矿石以粒状、碎裂状及糜棱状为主,白钨矿呈板片状、四方锥状,局部呈团块状、四方双锥状,表面呈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呈参差状。矿石构造以块状、浸染状为主,次为角砾状、条带状、碎裂状等构造。

图2 两路口钨矿W1、W2矿体平面分布图

1.新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2.实测正断层;3.实测逆断层;4.实测平移断层;5.构造矿化蚀变带;6.钨矿体;7.钨低品位矿体;8.勘探线及编号;9.施工钻孔及编号、孔深;10.见矿钻孔及编号、孔深;11.施工探槽及编号

根据矿石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等特征,可将本区钨矿矿石划分为碎裂岩型、角砾岩型两大自然类型。破碎蚀变岩型多产于断裂上盘与围岩接触带上,为强蚀变岩,经构造作用呈碎裂状,裂隙发育,矿质沿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细脉)浸染状矿石,局部可形成面状蚀变。角砾岩型产于断裂带中断层角砾极其发育的部位,角砾多被泥质、硅质及黄铁矿、赤铁矿等含矿矿物所胶结,较易形成富矿石。钨矿体赋存于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及其次级裂隙中,形态简单,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围岩为古元古界大别山岩群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闪长岩脉等。通过地表勘查发现,矿体结构简单,中间无夹石。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主要受构造及顺构造后期热液活动控制,蚀变带宽度一般5~35m不等,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硅化、次生石英岩化、绿泥石化等。褐铁矿化在地表局部矿化露头以铁帽产出。矿化强度与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硅化蚀变关系密切,与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关系次之。

综合研究认为,该矿为一处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裂隙充填型白钨矿床,以钨矿化为主,伴生钼矿化。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既发育燕山期岩浆岩,又有大别山岩群变火山岩这类化学性质不活跃的围岩,且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构造均比较发育。该区物探、化探、遥感均有非常吻合的强异常显示,结合已知的地表矿化信息,本次认为该区所存在异常均为矿致异常,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可作为寻找热液脉型钨钼矿的矿产地,同时可以兼顾探索斑岩型钼矿。(www.xing528.com)

检查区已转入钨矿普查,该矿点(找矿靶区)可提交中型钨矿矿产地一处。

2)湖北省麻城市双庙关金矿

该矿点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北部的福田河镇双庙关一带,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毗邻,距麻城市约45km,行政区划隶属于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106国道从检查区西部通过,交通较为便利。距离两路口钨钼矿点约6km。检查区面积约25km2

本次矿调在检查区所完成工作为:2014年通过1∶5万矿产地质填图、1∶5水系沉积物测量及遥感地质解译等工作,该矿点被确定为有利的金矿找矿远景区;2015年,通过1∶1万地质草测、1∶5000岩石剖面测量及探槽揭露,在Au异常富集区发现有矿化信息反映,有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必要;2016年,在概略查证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重点矿产检查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矿(化)体的分布及特征,发现并控制一条金矿体。

检查区位于团风-麻城断裂东侧双庙关一带,区内地表多为第四系(残坡积为主)掩盖,零星出露地层主要为西张店基性火山岩(岩)组。构造以断裂活动为主,发育有各方向的脆性断裂(裂隙),其中北东东向、北北东向两组尤为发育,为商城-麻城断裂的次级断裂,基本与区域构造配套。断裂构造总体呈北北东向,性质为压扭性断层,出露长度大于5km,向东延伸至河南境内。破碎带一般宽5~10m,走向35°~48°,倾向320°~335°,倾角60~70°,断面一般呈舒缓波状。组成破碎带主要岩性为辉绿岩、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及断层角砾岩、少量断层泥等,带内岩石可见强片理化,局部见弯曲变形,并见石英细脉沿裂隙面充填及黄铁矿化、褐铁矿化。

岩浆岩主要出露有片麻状二长花岗岩(Pt3ηγ)、辉长岩(Pt3γ)、中北部见出露有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K1πηγ)、中粒二长花岗岩(K1ηγ)、细粒钾(二)长花岗岩(K1ξγ)及少量花岗斑岩(K1γπ)。区内脉岩较为发育,按岩石类型可分为石英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花岗斑岩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等;按产状可分为顺层侵入脉和斜切地层面理的穿切脉;按走向大致可分为北东向及北北东向、北西向及北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岩脉。较早期侵入的脉岩以中基性—中性为主,多呈顺层侵入产出;较晚期侵入的脉岩以中酸性—酸性为主,多呈穿切脉体产出。从脉岩走向上看,以北东向及北北东向、北西向及北北西向脉岩较为发育,其次为近东西向脉岩,近南北向脉岩极少见(图3)。

1∶5万水系沉积物圈定的Au元素异常面积达16.5km2,最大值达150×10-9,平均值达7.27×10-9,呈不规则状,规模大,衬度高;异常以Au、Ag为主,伴有Cu、Mo、Pb、Sn、W异常,其中Au异常面积大,其他元素异常叠合于Au异常内;具一定规模,有3个明显的浓集中心。该异常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对成矿较为有利。本次选择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Au异常较高处,在梁家湾—桐子冲—双庙关一带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工作,测试分析了Au、Ag、Cu、Pb、Zn、W、Mo共7个元素,其中Au、Ag、W异常套合较好,Au异常在ST04线、ST05线处显示较好,范围较大,具一定的金矿找矿潜力。

检查区发现多处金矿化露头,金矿化与构造破碎带及硅化蚀变密切相关(图3,蓝框部分)。金矿体赋存于含褐铁矿化硅化破碎带中,破碎带出露长约9m,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向,岩性为碎裂状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沿裂隙充填有石英细脉。探槽LTC001控制金矿体厚约0.92m,Au品位1.42×10-6。探槽STC05控制金矿体厚约0.88m,Au品位3.15×10-6,金矿体赋存于含石英细脉褐铁矿化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石英细脉顺片麻理产出,宽1~3cm,石英细脉处见褐铁矿化。探槽STC09控制了一段金矿化和一段金矿体,金矿化处控制厚约2.67m,金含量为0.41×10-6,岩性为褐铁矿化斜长角闪岩;金矿体厚约1.29m,Au品位为1.08×10-6,为硅化带含金。

矿床成因探讨及找矿标志:区内岩体、地层、断层、岩脉、石英脉和含金石英脉的展布方向基本与团风-麻城大断裂展布方向一致,说明团风-麻城大断裂的次级构造是检查区金矿产出的重要控制因素。其中赋金岩石碎裂或片理化强烈,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蚀变发育。根据矿(化)体的产出部位,矿体形态、产状、交代和蚀变作用等,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构造主要为北东向次级断裂构造;与金矿化相关的围岩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区内化探Au异常多受构造影响,在异常叠加的小型汇水盆地,均有一定的金矿找矿潜力。

检查区地质成矿条件有利,既发育有燕山期岩浆岩,又有大别山岩群变火山岩这类化学性质不活跃的围岩,且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同时该区地质、化探、遥感均有非常吻合的强异常显示,结合地表已发现的矿化信息,该区所存在异常均为矿致异常。且已发现的金矿化远不足以解释异常规模,指示该区有较大的找金矿潜力,可作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产地。

建议在该区进一步开展金矿预普查工作,有望提交金矿找矿靶区(或小型矿产地)1处。

3)湖北省麻城市白鸭山钼矿

白鸭山钼矿位于麻城市东南白果镇与龟山乡大坳水库一带,行政区划属麻城市白果乡、夫子河镇和龟山乡。

主要工作包括:2014年,通过1∶5万遥感地质解译成果,发现在白鸭山岩体内发育有铁染异常(FE12),为一、二、三级铁染异常,受一组交叉断裂构造及白鸭山岩体影响;2015年,在1∶5万矿产地质填图过程中对该区域进行重点调查,发现了白鸭山钼矿点,随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也显示该区有大范围高强度的Mo、W异常;2015—2016年间,投入1∶5万地质路线、1∶5000地质剖面、槽探等工作,控制了一条约250m钼矿体(图4),大致查明了钼矿化体地表形态、产状、矿石质量、规模及分布特征。

图3 双庙关金矿区地质矿产图

1.第四系;2.中元古代西张店基性岩组;3.早白垩世中粒钾长花岗岩;4.早白垩世中粒二长花岗岩;5.新元古代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6.新元古代变辉长(绿)岩;7.花岗岩脉;8.花岗斑岩脉;9.花岗闪长岩脉;10.闪长岩脉;11.煌斑岩脉;12.辉长(绿)岩脉;13.闪长玢岩脉;14.基性岩脉;15.石英脉;16.实测逆断层;17.实测正断层;18.硅化;19.褐铁矿化;20.1∶5万水系Au异常及编号;21.金矿体及其编号;22.金矿化体及其编号

区内地层属秦岭-大别地层区卡房-龟峰山小区,出露白鸭山岩体和第四系盖层。岩浆岩广泛发育,主体出露早白垩世黑云二长花岗岩(K1βηγ)和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K1πβηγ)。钼矿化主要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区域地处大别山中段,构造位于秦岭褶皱系桐柏-大别山隆起之核部,南与扬子准地台相接,北靠北淮阳凹陷,处于工作区团风-麻城大断裂西侧。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检查区圈定了HS-29、HS-30综合异常,HS-29综合异常以Zn元素异常为主,HS-30综合异常以Au元素异常为主。

检查区内仅发现一条钼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发育(图4),沿北西向展布。通过追索路线以及探槽控制IMo1钼矿体,长度约250m,厚度7.88~11m,平均厚度9.44m,产状206°~218°∠78°~86°。Mo品位在0.064%~0.570%,平均品位0.2312%。初步估算钼资源量为1664.9t,达到小型钼矿规模。钼矿产状稳定,品位高,具有一定的工业开采价值。

图4 白鸭山钼矿区地质矿产图

1.早白垩世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2.早白垩世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3.早白垩世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4.破碎带;5.断层及产状;6.褐铁矿化;7.硅化;8.辉钼矿化;9.1∶5万水系Au异常及编号;10.1∶5万水系W异常及编号;11.1∶5万水系Mo异常及编号;12.钼矿体

钼矿金属矿物组成简单,主要为辉钼矿,其次有黄铁矿、黄铜矿、蓝铜矿等。辉钼矿为鳞片自形晶集合体产出,片径一般在1~3mm左右,常与黄铁矿、黄铜矿共生。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矿石具粒状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块状、脉状、条带状、斑点状构造。根据矿石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等特征,可将本区钨矿石划分为碎裂蚀变岩型、角砾岩型两个自然类型。破碎蚀变岩型矿石多产于断裂上盘与围岩接触带中,为强蚀变岩,经构造作用呈碎裂状,裂隙发育,矿质沿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细脉)浸染状矿石,局部可形成面状蚀变。角砾岩型矿石产于断裂带中断层角砾极其发育的部位,角砾多被泥质、硅质及黄铁矿、赤铁矿等含矿矿物所胶结,较易形成富矿石。

检查区钼矿体赋存于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及其次级裂隙中,形态简单,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围岩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肉红色(钾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通过地表勘查,矿体结构简单,中间无夹石。

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与钼矿化相关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钠化、钾化、绿泥石化以及萤石化,主要发育于矿体附近,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内。随着硅化、钠化、钾化增强,钼矿化也增强,且暗色矿物明显减少,硅化在区内较普遍,钾化成带分布,绿泥石化和萤石化主要出现在浅表,白鸭山山顶地表能见到少量紫红色萤石矿。沿北西向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在矿体周围常出现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蚀变现象。

矿区位于桐柏-大别变质核杂岩隆起亚带中部,而侵入岩则主要表现为晋宁期的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造山期后拉张环境。整个大别造山带内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发育多期岩浆岩,尤以燕山期后碰撞钙碱性花岗岩最为强烈。钼矿体受北西向构造控制,与后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后期岩浆沿构造裂隙活动,使Mo元素富集成矿,该矿床为热液型钼矿床。

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发育,物探、化探、遥感均有较吻合的强异常特征。结合地表矿化信息,本次认为该区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可作为寻找热液型钼矿的矿产地,建议在该区开展钼矿普查工作。

6.成矿远景区

结合区内典型矿床和对本次工作新发现矿点的研究综合确认:本区矿产预测类型为蚀变岩型金(银)矿、热液型钨-钼-铜矿、接触热液变质型钨矿。

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本次在工作区内划分出8个Ⅴ级成矿远景区(图5)。其中A级成矿远景区3个,即Ⅴ-1两路口-双庙关钨钼金成矿远景区(A1)、Ⅴ-2张店西金铜成矿远景区(A2)、Ⅴ-3白鸭山钨钼成矿远景区(A3)。B级成矿远景区3个,即Ⅴ-4石门畈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远景区(B1)、Ⅴ-5八磊公社钨铜镍铬铁成矿远景区(B2)、Ⅴ-6龟峰山南金铜镍铬铁成矿远景区(B3),C级成矿远景区2个,Ⅴ-7伍家湾铜镍铬铁成矿远景区(C1)、Ⅴ-8舒家畈西金银磁铁成矿远景区(C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