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个找矿远景区内根据矿产检查成果圈定了5处找矿靶区,分别为大洪山钨多金属矿找矿靶区,铜坑岭钨、金矿找矿靶区,泉塘王金矿找矿靶区,邹家山铅矿找矿靶区,孔家湾锑矿找矿靶区(图1,表1)。
1.大洪山钨多金属矿找矿靶区
该找矿靶区位于湖北省大冶市灵乡镇,东西长2km,南北宽4km,面积约8km2。
该区处于鄂城-大幕山隆起带北缘的北西西向毛铺-两剑桥断裂西段,总体出露走向近东西向的背斜,核部为志留系,翼部为石炭系—三叠系。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大面积出露,该区位于铜鼓山岩体西段。铜鼓山岩体呈浑圆形的小岩株,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K1δο),总体为向北东延伸的岩株形态,侵入的最新地层为二叠系茅口组。接触带附近发育有高岭石化、硅化、矽卡岩化。
图5 叶家垄铜、金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地质矿产简图
表1 找矿靶区一览表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显示,袁家铺-铜鼓山异常HS-3-乙1综合异常,面积10.64km2,向西至袁家铺未封闭,主要为Au、W、Hg、Cu、Bi组合,呈带状北西向展布。前人1∶5万土壤测量成果圈定了大洪山Cu、Au、Mo、Ag综合异常。以上化探异常各元素重现性好,Au、Cu等元素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具3级浓度分带。本次在1∶5万化探浓集中心及附近布置了9条土壤地球化学剖面进行异常检查。结果表明,老人窝-桃花尖地区石英闪长岩附近出现了Cu、Au、Mo、W等元素组合异常。异常区内土壤剖面组合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分布规律性较强。异常主要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与围岩接触带附近,浓集中心发育褐铁矿化、硅化。
本次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做6条北东-南西向的激电中梯剖面,圈定了2处激电异常。激电异常中的相应测点段均出现中低阻、高极化特征,地表断续见褐铁矿化、硅化、铜矿化,推测激电异常为金属硫化物矿化的反映。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经槽探工程施工,揭露出钨、钼、铜矿(化)体,由此确定该异常为接触带内及其附近的钼、铜矿化体的反映。
该靶区圈定3个矿体,Ⅰ号钼多金属矿体赋存于矽卡岩内的铁帽中。矿体顶板是弱风化矽卡岩,底板未揭穿。围岩-含矿地质体-岩体的岩性特征依次是白云岩(大理岩)→矽卡岩→铁帽(硅化褐铁矿石)→石英闪长岩。Ⅱ号钨矿体赋存于矽卡岩内的铁帽中,顶板为强风化黄褐色矽卡岩,底板未揭穿接触带。Ⅲ号铜矿(化)体由Ⅲ1、Ⅲ2、Ⅲ3铜矿(化)体组成,由采坑dCK3控制,围岩-含矿地质体-岩体的岩性特征依次是白云岩(大理岩)→矽卡岩→铁帽(硅化褐铁矿石)→石英闪长岩。矿石结构为交代结构、不等粒状变晶结构,矿石的构造为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白钨矿、辉钼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玉髓、方解石及黏土矿物;白钨矿以浸染状零星分布于硅化碎裂褐铁矿石中,孔雀石呈星点状分布于裂隙中。
2.铜坑岭钨、金矿找矿靶区
该找矿靶区位于湖北省大冶市灵乡镇。东西长3.3km,南北宽2.2km,面积约5.5km2。
该区位于毛铺-两剑桥断裂西段。区内早白垩世侵入岩较发育,出露古家山岩体及铜坑岭岩体,岩性均为石英闪长玢岩(K1δoμ)。围岩主要为新滩组砂页岩,两者为侵入接触,接触带上见角岩化现象。其中铜坑岭岩体接触带地表未见金、铜、钨矿化,据武汉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资料,接触带无钨矿化,但深部见隐伏钨矿化体。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表现为多期次活动特征,主要为近东西向断裂,次为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主要控矿断裂为F155,岩石主要为碎裂岩、硅化碎裂粉砂岩、碎裂石英砂岩,并具揉皱现象,见褐铁矿化、硅化、金矿化、钨矿化等蚀变或矿化。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区内圈出规模较大的HS-5-乙1综合异常,呈近三角状,面积7.31km2。异常以W、As、Au、Sb、Mo元素为主,并叠加Cu、Bi、Sn等元素异常。其中W、As、Au、Sb、Mo异常强度高、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套合关系好,具3级浓度分带。该异常布置了13条化探土壤剖面,在泰山姜—黄梅尖一带发现了规模较大的W、Au异常,该异常以W、Au、Cu元素为主,并叠加Sb、Sn、Hg、Mo、Ag等元素。其中的Au、W吻合较好,异常重现性好,其浓集中心多位于铜坑岭岩枝及断裂构造附近(图6)。
本次工作沿大致垂直于F155破碎带的方向,布设了3条激电中梯剖面,成果基本类似。整体呈中低阻,为志留系砂页岩的反映。在194~196测段有一处明显视极化率高异常,推测为F155破碎带内金属硫化物富集的反映。
该靶区共圈定6个矿化体以及1处北山贺铁帽。AuⅠ、WⅠ、WⅡ为本次新发现矿化体(图6)。
含金、钨破碎带:位于铜坑岭岩体西北部,为F155断裂破碎带,赋存于新滩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破碎带呈条带状,走向近东西向,长约390m,宽13~17.5m,内由碎裂岩、硅化碎裂粉砂岩、碎裂石英砂岩构成,并具揉皱现象,可见褐铁矿化及硅化蚀变。见AuⅠ1、AuⅠ2、WⅠ1、W Ⅰ2矿化体,是区内主要含钨金破碎带。WⅡ1矿化体走向长度约85m,含矿岩性为硅化碎裂粉砂岩,临近石英闪长玢岩脉。WⅢ1矿化体为隐伏钨矿化体,呈透镜体状、条带状,长度20~150m,倾向南西向,近于平行分布。铁帽呈脉状赋存在F36构造破碎带中。走向近东西向,长约100m,普遍宽在3~6m间。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褐铁矿石呈角砾状分布在F2构造破碎带内,交代残余结构明显。
3.泉塘王金矿找矿靶区
该找矿靶区位于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镇。东西长约5.7km,南北宽约2.4km,面积约14km2。
本区为大幕山背斜北翼次一级褶皱,总体特征是褶皱紧缩,局部挤压较剧烈,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向。主要断裂是近东西向的F159、F160。层间破碎带(F159)延伸长约3.2km,普遍发育于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破碎带内岩石主要为角砾岩,并发育方解石化、硅化等蚀变。硅化破碎带(F160)延伸长约4.6km,普遍发育于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娄山关组。破碎带内岩石为硅化碎裂岩,破碎带内、外常见褶曲、揉皱等现象,具硅化、褐铁矿化等蚀变。
图6 铜坑岭钨、金矿找矿靶区土壤测量W、Au等元素异常图
1.第四系全新统;2.上二叠统茅口组;3.上二叠统栖霞组;4.下志留统新滩组;5.下白垩统石英闪长玢岩;6.石英闪长玢岩脉;7.矽卡岩脉;8.大理岩脉;9.实测地质界线;10.实测正断层位置及编号;11.实测及推测断层位置及编号;12.Au异常及编号;13.W异常及编号;14.Cu异常及编号;15.探槽位置及编号;16.破碎带;17.金矿(化)体及编号;18.钨矿化体及编号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区内圈出规模较大的综合异常HS-7-乙3综合异常,呈不规则葫芦形,面积7.37km2,组合元素为Au、Sb、As、Mo,并叠加Hg、Cu。其中Au异常强度高,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具3级浓度分带。经化探土壤剖面对该异常进行查证,结果表明Au异常重现性好。Au异常高值点位于奥陶系南津关组层间破碎带附近,见硅化、黄铁矿化现象。层间破碎带附近围岩以碳酸盐岩为主,Au异常沿断层分布,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通过施工QBT1、QBT2、QBT4,本次工作揭露AuⅠ、AuⅡ矿化体,判断Au异常由此引起(图7)。(www.xing528.com)
该靶区圈定了2个金矿化体,编号为AuⅠ、AuⅡ。AuⅠ矿化体位于异常区中部大屋明村以南约550m,地表长约20m,呈似层状,含金破碎带近北西向。矿化体宽约2.5m,赋矿层位为下奥陶统南津关组(O1n)的层间破碎带中,顶底板岩性为厚—巨厚微晶灰岩,含矿岩性为层间滑脱角砾岩。AuⅡ矿化体位于异常区中部泉塘王村庄南侧约100m,地表长约27m,含金破碎带呈140~320°方向产出,矿化体可见宽约1.40m。赋矿层位为奥陶系南津关组(O1n)的层间破碎带中,顶底板岩性为厚—巨厚微晶灰岩,含矿岩性为层间滑揉角砾岩。
图7 泉塘王金矿找矿靶区土壤测量Au元素异常图
1.第四系;2.茅山组;3.新滩组;4.龙马溪组;5.宝塔组;6.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并层;7.南津关组;8.娄山关组;9.实测地质界线;10.实测及推测断层位置及编号;11.硅化带;12.金矿化体位置及编号;13.Au元素异常范围
4.邹家山铅矿找矿靶区
靶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东西长约2.5km,南北宽约1km,面积约2.5km2。
该靶区位于大幕山背斜北翼,区内地表构造不发育,仅在检查区中部F160构造破裂带出露。F160硅化破碎带发育于下奥陶统南津关组(O1n)与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娄山关组(∈2O1l)接触界面。总体呈近东西向走向,受覆盖影响,断续出露。硅化破碎带地表出露宽度10~30m,硅化破碎带内硅化蚀变强烈,岩性主要为硅化碎裂岩,次为硅质岩,可见部分白云岩团块,团块多呈角砾状,硅化破碎带总体呈一陡立的巨型板状产出。硅化破碎带与本区铅矿化关系密切,严格控制着铅异常的分布。
利用土壤剖面对该铅矿化点进行查证,本次圈出以Pb异常为主,并叠加Sn、As、Hg的异常。其中Pb异常呈近东西向展布,呈椭圆状,Pb异常平均值为127.8×10-6,峰值达608.6×10-6,面积0.39km2。Pb异常范围较大,浓集中心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奥陶系硅化破碎带附近(图8)。通过施工ZTC01、ZBT02确定Pb异常由硅化破碎带内的方铅矿化引起。
前人曾在此处利用平硐开采铅矿,本次圈定铅矿化体1处。铅矿化体长约600m,宽1.5~2.5m。呈似层状,赋存在硅化破碎带(F160)中。铅矿化呈斑点状或细脉状赋存在硅化破碎带内次级构造破碎带中。矿化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化。
5.孔家湾锑矿找矿靶区
该找矿靶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东西长5.7km,南北宽0.95km,面积约5.5km2。
图8 邹家山铅矿找矿靶区土壤测量Pb等元素异常图
1.第四系全新统;2.下志留统新滩组;3.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龙马溪组;4.中上奥陶统宝塔组;5.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并层;6.下奥陶统南津关组;7.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娄山关组;8.地质界线;9.硅化破碎带位置及编号;10.产状;11.探槽位置及编号;12.剥土位置及编号;13.老硐位置及编号;14.铅异常;15.砷异常;16.锡异常;17.汞异常
区内为单斜构造,位于大幕山背斜北翼,总体特征是褶皱紧缩,挤压较剧烈。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主要断裂是呈东西向延展的F76、F75断裂,两者均为区域性徐家山断裂的一部分。F76断裂带纵贯本靶区,产于陡山沱组第四段、第五段间,宽一般为4~5m,主要由碎裂白云岩,碎裂白云质灰岩、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及构造透镜体等组成。断层破碎带附近发育强烈硅化、碳酸盐化及弱辉锑矿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本区锑的控矿构造。本靶区东部的徐家山中型锑矿就受该断裂构造控制。F75断裂带长约2km,断裂宽一般为1~1.5m,为正断层。断裂破碎带主要由碎裂灰岩,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等组成,断层破碎带内见硅化及褐铁矿化。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区内圈出HS-10-乙1异常,近似椭圆状,面积4.42km2,两处异常所处构造部位均为大幕山背斜北翼。该异常以Sb、As、Hg、Ag、V元素为主,并叠加Zn、Mo、F等元素异常,该组异常强度高,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套合关系好,具3级浓度分带。化探土壤剖面对该异常进行核证结果表明,Sb、V异常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异常吻合较好,异常重现性好。其中Sb异常(Sb1)呈近东西向展布,近似椭圆状,面积0.26km2,峰值20187×10-6,主要分布在陡山沱组层间破碎带(F76)及其附近,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图9)。V异常呈近东西向展布,近似椭圆状,面积0.1km2,峰值3392.1×10-6,主要沿牛蹄塘组第一段碳质页岩地层分布,与牛蹄塘组碳质页岩密切相关。
经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在陡山沱组发育的F76断裂附近呈中高阻高极化特征,经地表工程DTC02揭露,发现锑矿化体,确定该激电异常为锑矿化体的反映。
图9 孔家湾锑矿找矿靶区土壤测量Sb、V元素异常图
1.第四系全新统;2.寒武系下统天河板、石龙洞并层;3.寒武系下统石牌组;4.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第3岩性段;5.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第2岩性段;6.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第1岩性段;7.震旦系上统老堡组第2岩性段;8.震旦系上统老堡组第1岩性段;9.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第5岩性段;10.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第4岩性段;11.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第1~3岩性段并层;12.南华系上统南沱组;13.南华系下统莲沱组;14.地质界线;15.平行不整合界线;16.实测断层及编号;17.推测断层;18.层间破碎带;19.锑异常;20.钒异常;21.锑矿化体及编号;22.钒矿化体及编号
本次共圈定矿化体3个,其中锑矿化体1个(编号为SbⅠ),钒矿化体2个,C编号为Ⅵ、Ⅶ。
SbⅠ含矿层为陡山沱组第四、第五岩性段间F76层间破碎带,顶板为微晶灰岩,底板为白云岩与泥质白云岩互层,含矿岩性为硅化碎裂岩。SbI矿体长约850m,水平出露宽1~11m,矿体厚度变化趋势由东向西逐渐变薄。呈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倾向北,倾角70°~83°。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呈团块状、透镜状、脉状充填于F76层间破碎带内。团块大小多在2×1.5~4×6cm间;脉状辉锑矿脉宽多在1cm以下,偶见脉宽大于3cm者。
钒矿体主要赋存于牛蹄塘组下部含碳页岩、含碳质黏土岩。Ⅵ钒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下寒武统牛蹄组,含矿岩性含黄铁矿碳质页岩,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矿体长约600m,水平宽约2.8m。矿化体产状及延伸受地层控制,总体产状353°∠47°。Ⅶ钒矿体与Ⅵ钒矿体同处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内的碳质页岩段,顶板为泥质灰岩、底板为页岩,含矿岩性为黑色碳质页岩,矿化体与围岩呈突变关系。矿体长约240m,水平宽约6m。矿化体产状及延伸受地层控制,总体产状10°∠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