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矿作用的进展与成果集成

成矿作用的进展与成果集成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矿作用是指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对于介于火山热液与次火山热液成矿作用方式的爆发角砾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次可将其归入次火山热液型,作为两种亚型或称之为“式”。

成矿作用的进展与成果集成

1.成矿流体特征

(1)北淮阳地区与钼、银、金、铅锌等多金属成矿有关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都很发育。根据前人(Roedder,1984;卢焕章等,2004)提出的流体包裹体分类准则,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多相包裹体。

(2)在不同的矿区、不同的成矿期次,各种类型的包裹体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

(3)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成矿类型具有不同的成矿温度特征。

(4)对于单一矿床,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也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5)区内的成矿流体组成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为主,根据含量的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岩浆水为主,并混有一定的天水,如沙坪沟钼矿、火山热液型金矿;另一类以大气降水为主,如次火山热液型金矿。

(6)激光拉曼探针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矿床流体中的化学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显示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流体来源的不同。

2.成矿物质来源

北淮阳地区的矿区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的特征,呈塔式分布,表明矿区的硫主要来自于岩浆或直接来自于岩浆热液。铅同位素在构造图解中主要分布在下地壳和造山带演化线之间,且比较接近下地壳演化线,表明区内矿床中铅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同时存在上地壳铅的加入,具有多源化的特征。(www.xing528.com)

3.区域成矿作用

安徽北淮阳地区所发现的金属矿床、矿(化)点多系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内生矿床。成矿作用是指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内生成矿作用包括岩浆成矿作用和各种热液成矿作用,而其中的热液成矿作用对于金(银)、铅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区的金(银)、钼、多金属矿均系热液成矿作用而形成的。

4.矿床类型

矿床成因类型一般均是以成矿作用方式来进行划分的。本区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是在袁见齐(1985)等划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成因类型划分结果见表3。对于介于火山热液与次火山热液成矿作用方式的爆发角砾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次可将其归入次火山热液型,作为两种亚型或称之为“式”。

表3 安徽北淮阳地区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简表

5.成矿系列

安徽北淮阳地区为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钼、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进而划分为两个成矿亚系列。第一个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高钾钙碱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金、银、铅、锌成矿亚系列。代表性矿床有东溪、南关岭、隆兴、戴家河金矿、汞洞冲铅锌矿和银水寺式铅锌矿。金矿主要分布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近东西向分布,如晓天火山岩盆地中的金多金属矿床。第二个为早白垩世晚期与中酸性—偏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钼、铅、锌成矿亚系列。代表性矿床是沙坪沟钼矿,分布在成矿带西部,为近年在大别造山带北部发现的超大型钼矿,矿床与区内银山侵入杂岩体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银山-泗河断裂与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的锐角交会部位。燕山晚期,早期的北西西向、北东向构造活化,使区内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更加强烈。两组断裂交会部位发育次火山岩相斑岩体和爆发角砾岩,在角砾岩筒中心部位形成早期面型蚀变及中高温相浸染状钼矿化,周边则为放射状的铅锌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