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之华夏族和非华夏族在中原交错杂居,使各国的风俗差异加大,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王吉传》),直至汉代还有其深远影响。《汉书·地理志》专以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为界,作了各地区民俗情况的概括介绍:秦国地区“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在靠近戎狄的地区其民“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卫国地区“俗刚强,多豪桀侵夺,薄恩礼,好生分”。“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晋国地区“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有的地方“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嫁取送死奢靡”。周统治区其民“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不好仕官”。郑国地区“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陈国地区“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此其风也”。燕国地区“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齐国地区“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鲁国地区“其民好学,尚礼义,重廉耻”。宋国地区“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藏”。楚国地区“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蔬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百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吴、越地区其“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可见春秋时代各国风俗之一斑。虽然各国风俗有异,但总起来看也有其共同的特点和倾向。由于此时正值由宗族公社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大变动,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上,相应地出现大的变化、大的差异,在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舆论标准等方面,往往产生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整个春秋时代的社会风气,应该说是逐渐摆脱了商周以来的规范,开始呈现出新异的面貌。综观各国的风尚,大致有如下方面。
(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