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认为山川均有神主持,它们掌管着国家和统治者的命运和水旱疠疫之灾,所以要进行祭祀。《史记·封禅书》引《尚书》说:舜时“望山川,编群神,巡祭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五岳”。又引《周官》说:西周“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洛也”。至春秋时代继续保持着诸侯的“望”祭。各国的“望”都有地区的限制。楚昭王北伐救陈,到达黄河附近得病,卜者认为是黄河之神作祟,楚王不愿去祭祀,并说:三代时规定的祭祀制度,望不超越本国山川,长江、汉水、睢水、漳水是楚国的大川,祸福的来到,不会超过这些地方。我即使没有德行,也不会得罪黄河之神(《左传》哀公六年)。由此可知楚居南方,只祭长江等南方河川,不应祭北方的黄河。同样,鲁国居东方,它的“三望”是祭祀东海、泰山及淮水。齐的“三望”是祭泰山、黄河、东海。晋国祭汾水和梁山,据说汾水之神名台骀。
但春秋时各国之间战争频繁,经常相互进入他国之境,所以有时到别国时也祭当地的山川之神以求保护。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师败晋师于邲,祀于河。”襄公十八年载:“晋侯伐齐,将济河。献子以朱丝系玉二瑴(双玉)而祷曰:‘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其官臣偃实先后之。苟捷有功,无作神羞,官臣偃无敢复济,唯尔有神裁之!’沉玉而济。”昭公十七年载:晋为了伐陆浑之戎,要经过周,先派人到周请求祭雒(洛)水和三涂山。后来“晋荀吴帅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
(www.xing528.com)
祭山川的方法,根据《山海经》等书的记载,有埋(将祭品埋入地中)、投掷、悬挂、燔燎等祭法,祭品以玉、石器为主,有时还杀牲祭祀。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楚共王无嫡长子,要选定继承人,就遍祭名山大川,并将玉璧埋在神庙中,让神灵来抉择谁为未来的楚王,结果后来的楚平王两次下拜都压在璧纽上,共王就决定将王位传给平王。又如上述晋军渡黄河时沉玉于黄河,过洛水时杀牲祭洛水之神,都是祭山川的不同方法。遇到山川出现了大灾,祭祀尤为隆重。如公元前586年,晋的梁山崩塌,晋侯听从臣下的建议:减膳撤乐,穿素服,乘坐没有彩绘的车子,不奏音乐离开寝宫。太祝陈献祭品,太史宣读祭文,以一系列复杂的礼仪来祭山川之神(《左传》成公五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