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著作
春秋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宗族公社制社会的崩溃,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士”阶层表现得最明显。老子主张天即“自然”;孔子讲“爱人”、“泛爱众”等,突破了西周时代神权至上的观念。春秋时代思想、教育的解放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正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正因为如此,春秋时代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它的文学创作对后世文学乃至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作为现代文学的概念——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当时尚未齐备,但其中的两种形式:诗歌与散文已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时的诗歌主要体现在《诗经》的《国风》中。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春秋》是这个时期以纪年为线索的历史散文。哲理散文有道家的简本《老子》和儒家的《论语》。
(二) 《诗经》中春秋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成书于春秋时代。《诗经》共收入西周初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间歌谣,共有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其中绝大部分是春秋时代的诗歌。“颂”40篇是庙堂诗歌,内中仅《鲁颂》、《商颂》9篇是东周的诗篇。
1. 《诗经·国风》的内容
代表春秋时代的《国风》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数量最多、居首位的是关于男女情爱的诗歌。《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就是青年男子思念姑娘的恋歌。类似的情歌在《国风》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如《召南·草虫》、《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陈风·月出》等。其中既有男欢女爱的情歌,如《邶风·静女》、《鄘风·桑中》、《卫风·木瓜》、《郑风·溱洧》等,也有哀怨的情歌,如《召南·江有汜》、《邶风·谷风》等,还有反对礼教束缚,要求婚配自由的情歌,如《鄘风·蝃》、《王风·大车》等。
(2) 反映社会习俗和日常生活的诗篇,有写新婚归宁的《周南·葛覃》,写男婚女嫁的《周南·桃夭》、《召南·鹊巢》、《齐风·著》等,反对殉葬的《秦风·黄鸟》,还有专门的缝衣曲《魏风·葛屦》,乞食之歌《唐风·杕杜》。
(3) 讽刺王公贵族荒淫无耻的诗歌,有《鄘风·鹑之奔奔》、《鄘风·墙有茨》、《齐风·南山》、《齐风·敝笱》等。
(4) 诅咒统治者的剥削、反对压迫的诗歌,有《鄘风·相鼠》、《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齐风·东方未明》等。
(5) 歌颂和赞美统治者功劳和品行的诗歌,有《鄘风·载驰》、《卫风·硕人》、《郑风·缁衣》、《唐风·无衣》、《秦风·车邻》等。
(6) 描写和歌颂战争的诗歌,有《郑风·清人》、《秦风·无衣》。
(7) 描写农业生产和田猎、采集活动的诗篇,有《豳风·七月》、《齐风·卢令》、《魏风·十亩之间》、《秦风·驷》等。
(8) 抒发情怀的诗歌,有发牢骚的《魏风·园有桃》,岁暮述怀的《唐风·蟋蟀》,悼亡之诗《唐风·葛生》,送别之诗《秦风·渭阳》,哀叹生活每况愈下的诗《秦风·权舆》等。
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体现了地方艺术风格和当地人民的爱憎。如《郑风》21篇中有16篇是情诗,反映了郑国男女情爱的奔放自由。又如《秦风》10篇中就有4篇与战争、田猎有关,体现了秦地的尚武风情。
2. 《诗经·国风》的艺术特点及文学价值
《诗经·国风》在艺术上的成就,和《诗经》其他篇章一样,首先就是采取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赋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兴者托物兴辞。赋的特色在于铺陈,《国风》中的许多篇章采用了这种手法,如用巨鼠比喻统治者的贪婪(《魏风·硕鼠》);用癞蛤蟆比卫宣公,鞭挞他的好色丑行(《邶风·新台》);以和煦的南风比喻温柔的母爱(《邶风·凯风》)。“兴”是感物生情,托物起兴,是一种以联想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15。其次,创造了四言诗的优美形式,四言句式,反复咏唱,极富表现力。其内容分为:陈述句、描写句、感叹句、设问句、排比句、对比句及灵活句。第三,用韵形式丰富多采,以双句押韵为主。句数成双的诗篇,往往韵脚在双句的结尾;而单数的诗篇,用韵则较灵活。诗句押韵后,使语言流畅,便于吟诵、记忆和抒情。第四,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使人通过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深切感受到或深邃高洁、或雄伟壮烈的浓厚的思想感情。《国风》中的许多篇章实为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经典之作,例如《关雎》的幸福意境,《黄鸟》的悲凉意境,《溱洧》的欢乐意境,《无衣》的雄壮意境等,无不细腻深刻,如历实境。第五,从《国风》中的习用套语可以看出其民歌特色。如《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唐风·扬之水》,内容完全不同,却都用“扬之水”开头。《邶风·谷风》和《小雅·谷风》皆用“习习谷风”开头,写弃妇诗。《周南·桃夭》、《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都有“之子于归”诗句,还有不同篇章中成段地套用诗句,都说明了《诗经》便于流传和吟唱的特色。第六,《国风》中运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如《东山》的丰富想象;《北山》、《采薇》末章的鲜明对比;《风雨》、《君子于役》的氛围烘托;《新台》的讽刺;《采葛》的夸张等,技巧的应用非常成功。
3. 《诗经·国风》文学笔法举例
《国风》中的歌谣民俗,直接反映了春秋时期底层社会的生活情景。这些诗篇除了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之功用外,文笔优美,刻划细腻,甚至达到“动天地,感鬼神”的境界,体现了很高的文学价值16。下面举若干篇章为例,以明了其文笔与寓意。
《诗经·周南·关雎》以优雅的笔法抒写了少男少女的情爱蜜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唱歌的雎鸠,站在大河的沙洲上。
身材姣好的少女,是好小伙的追求。)
《诗经·周南·桃夭》以比喻手法刻画了待嫁女子的光彩夺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妖娆的嫩枝啊,绽出火红的花朵。
少女将要新嫁,要去她的夫家。)
《诗经·周南·兔》用铿锵的语气刻画了武士的威武气概:
肃肃兔,椓之丁丁。
纠纠武夫,公侯干城。
(密密的兔网,打桩声丁丁。
雄壮的武士,家邦御侮的干城。)(www.xing528.com)
《诗经·周南·麟之趾》用祥兽麒麟比喻有德行的少年: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的蹄,振奋有力的公子,唉呀麒麟呀!
麟的额,振奋有力的公孙,唉呀麒麟呀!)
《诗经·召南·草虫》以细腻的文笔抒发了男女相思怨旷的心境: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爬上那座高山,采摘那里的柔薇。
没见到君子,我心充满伤悲。
若能见到他,共度好光景,我心才能平静。)
《诗经·召南·小星》用形象的语言描画了差役小吏的劳苦之情: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闪光的小星,三三五五散落在东方。
火速出差夜行,不分早晚办公,命运实是不同。)
《诗经·邶风·燕燕》借南归的燕子,以凄婉之笔述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离情,催人泪下: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子飞飞,羽毛不整。
人儿归去,送至郊野。
不见背影,泪如雨下。)
《诗经·鄘风·相鼠》讥讽官僚的丑陋行径尚不及鼠辈,令人痛恨: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耗子尚有皮毛,人却失去仪表。
人无仪表,为何不去死掉?)
(三) 春秋时代散文的文学价值
《春秋》一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它的写作风格,如简洁而严谨的格式,朴素而精辟的语言,含蓄而蕴藉的文风等,为后来的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们所借鉴。
简本《老子》是春秋至战国时代的论述文。甲、乙、丙三组均文字简约,含义丰富,哲理性深奥。如甲组:“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将天地形象地比喻为鼓风的橐籥,虽然内中是空虚的,却包含着无穷的能量,只要来回抽动,就能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对宇宙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和深刻!简本《老子》文笔优美,如甲组:“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丙组:“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安有正臣。”这些字句均排比相叠,并有韵律,读时琅琅上口。
《论语》虽多以记言为主,但记言的同时,将孔子及其弟子的仪态、举止、神情乃至音容笑貌一一描绘出来,往往口吻逼真,情趣盎然。它的许多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将人物写得动静有致,深刻传神。如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子路的坦率自负;冉有的谨慎;公西华的谦虚;曾晳的志趣高远和性格洒脱等,都跃然纸上。《论语》中还有许多语录格言,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等,值得后人借鉴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