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秦内斗与改革,《春秋史》揭示五国之战

楚秦内斗与改革,《春秋史》揭示五国之战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随着吴国的崛起和兴盛,对楚构成了外部的严重威胁。但到春秋中后期,令尹的腐败,加之有才能的大臣因内部矛盾而外流他国,成为导致楚国中衰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楚国的内部改革相对比较缓慢。白公胜是外逃的楚太子建的后代,后被令尹子西召回,安置在楚国边境。公元前479年,白公打败了吴国的军队,借口奉献战利品,发动叛乱,杀了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劫持了楚惠王。秦国的改革情况与楚国相类似。

楚秦内斗与改革,《春秋史》揭示五国之战

楚庄王楚国称霸,之后一直十分强大,与晋国中原相互争夺。但随着吴国的崛起和兴盛,对楚构成了外部的严重威胁。

楚国公室力量一直强大,虽然令尹(除个别人外均为王族)权力较大,但不见卿族专权而倾公室之事,反而是城濮和鄢陵之战失败后,令尹子玉和子反先后自杀,这表明王权能驾驭臣下。但到春秋中后期,令尹的腐败,加之有才能的大臣因内部矛盾而外流他国,成为导致楚国中衰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楚国的内部改革相对比较缓慢。公元前548年,掩为司马,“书土田”,“井衍沃”,“量入修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一方面在肥沃的土地上巩固旧的井田制,另一方面又承认私田的存在,向其征收赋税。这种不彻底的改革,使得楚国封建力量的成长较慢,不可能形成代表新兴势力的强大世族。但随着封建力量的逐渐积聚,到了春秋末期,也一度出现卿大夫的夺权斗争,那就是所谓的“白公之乱”。白公胜是外逃的楚太子建的后代,后被令尹子西召回,安置在楚国边境。他早有夺权之心,为了积蓄力量,和齐国田氏一样“卑身下士,不敢骄贤。家无筦籥之固。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淮南子·人间训》)。公元前479年,白公打败了吴国的军队,借口奉献战利品,发动叛乱,杀了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劫持了楚惠王。但他终究没有根深柢固的势力,很快被叶公子高等镇压了下去,白公被迫自杀,他的同党石乞被杀,他的弟弟王孙燕逃亡吴国。白公失败后,楚惠王任用叶公子高为令尹并兼司马之职。等国家安定后,子高退休,推荐贤明的子国为令尹,公孙宽为司马,使国家重新恢复元气。公元前478年灭掉陈国,打败巴人。公元前447年灭蔡国,过两年又灭杞国。这时正好越国灭吴国,江淮地区空虚,“楚东侵,广地至泗上”(《史记·楚世家》),楚国复兴。到了战国时代,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使楚国完全封建化,因此国力日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www.xing528.com)

秦国的改革情况与楚国相类似。在春秋时代秦国称霸西戎,但因被晋国所阻隔,国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私田的发展也很缓慢,直到公元前408年才实行“初租禾”,承认封建性私田的合法化。正因为如此,秦国在春秋之时未出现代表封建势力和公室相抗衡的强大卿族,更谈不上卿族起来夺国君的权力。但秦政权却在相当程度上控制在带有原始性的贵族庶长之手,庶长拥有军事大权,往往带兵出征,如“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左传》襄公十一年)。又如“秦庶长无地伐宋”(《左传》襄公十二年)。正因为庶长有军政大权,对国君的废立起了决定作用,如秦怀公被庶长鼂与大臣围困而自杀,共立秦灵公。又如庶长改杀出子及其母,立灵公之子公子连为秦献公。秦献公因在封建性变法最早的魏国生活了二十多年,接受了封建社会的熏陶,回国以后,自上而下地进行了封建化的改革。接着,秦孝公任用从魏国带着李悝《法经》进入秦国的卫鞅(商鞅),实施了更彻底的封建性变法,使秦国力大增,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封建国家,最后统一了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