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春秋时代“国人”与贵族的矛盾成为阶级矛盾的重要方面,对国家的安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周时由于“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改变了国家政权。春秋时“国人”暴动更加频繁,而且往往与统治者内部的斗争交错在一起,对春秋时代各国历史的演变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并直接推动某些国家由宗族公社制向封建制逐步过渡。现以国人斗争的不同结果分类叙述如下:
(一) 国人驱逐或杀死大臣
宋国大臣华臣派贼人杀死华吴,禁闭华吴的妻子,向她索取大玉璧,宋国君感到华臣残暴,使宋国政治大乱,但君臣都不敢过问,结果,“国人逐瘈狗(疯狗),瘈狗入于华臣氏,国人从之。华臣惧,遂奔陈”(《左传》襄公十七年)。
郑国子孔执政独断专行,“国人患之”,“子展、子西率国人伐之,杀子孔,而分其室”(《左传》襄公十九年)。
蔡国的公子想要让蔡国顺服晋国,“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左传》襄公二十年)。
庆氏带领陈国背叛楚国。楚将屈建包围了陈国。陈国人筑城,夹板掉下来,庆氏就杀死了筑城的人,筑城的人互相传令“各杀其长,遂杀庆虎、庆寅”(《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陈国司徒辕颇当政时对封邑内的土地都征收赋税,用来出嫁陈哀公的女儿,多余下来的为自己铸造大铜器。“国人逐之”(《左传》哀公十一年),辕颇只能逃亡郑国。
宋景公无子,将公孙周的儿子得和启养在宫里。当时国君近臣大尹经常假称君命发号施令,“国人恶之”。后来景公死,大尹藏匿景公的遗体,以甲士劫持六卿与其盟誓,立启为君,造成国人的不满。得乘机“使国人施归罪于大尹,大尹奉启以奔楚”(《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国人”就立得为国君,即宋昭公。
(二) 国人赶走或杀国君
公元前632年,卫成公想结好楚国,“国人不欲”,将卫成公赶走,以讨好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www.xing528.com)
莒纪公生了太子仆,又生了季佗。纪公喜欢季佗而废黜了太子仆,并且在国内办了许多不合礼仪的事情。公元前609年,太子仆依靠“国人以弑纪公”(《左传》文公十八年)。
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晋大胜楚之后,晋厉公自夸英明,欣赏自己的功业,在文教方面懈怠,加重赋税,增加宠臣的俸禄,杀死了郤氏三卿,把他们的尸体摆在朝堂上示众,并接收他们的家财,分给他的爱妾。于是国人认为国君的行为不正当,就把他杀死在翼(《国语·晋语六》)。
莒国犁比公生了去疾和展舆。原来已立展舆为太子,后又废了他。犁比公暴虐,“国人患之”。公元前542年,展舆依靠“国人以攻莒子,弑之”,自立为君(《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莒国君庚舆暴虐而喜欢剑,如果铸造了剑,就一定要用人来试,“国人患之”。公元前519年,莒君庚舆打算背叛齐国,莒国大夫“乌存帅国人以逐之”(《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三) 国人暴动使国家溃灭
公元前660年,狄人进攻卫国。卫懿公喜欢鹤,鹤有车子坐。将要打仗,国人都说:让鹤去吧!鹤享有官禄官位,我们哪能作战?由于国人拒绝作战,结果“卫师败绩,遂灭卫”(《左传》闵公二年)。
梁国君喜好土木工程,屡次筑城而无人居住,“民”疲倦得不堪忍受,就说“某寇将至”。公元前641年,在国君的宫室外挖沟,宣扬说:“秦将袭我。”“民”恐惧而溃散,“秦遂取梁”(《左传》僖公十九年),梁国就此灭亡。
春秋时代的阶级斗争剧烈而频繁,奴隶的逃亡和斗争,“百工”的武装起义,以及国人的暴动,都大大动摇了各国宗族贵族的统治基础,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在政治上代表新兴封建势力的贵族集团,在各国的内部斗争中充分利用了被统治者们反抗宗族贵族统治的斗争,较顺利地掌握了政权,使国家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