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国的疆域形势发展及与戎狄族融合的春秋史

晋国的疆域形势发展及与戎狄族融合的春秋史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地处今山西汾水流域,这里原是戎狄之族的游牧区域。戎狄与晋的关系一直密切,连晋公室成员也把与戎狄族婚配视为平常事。总计晋灭同姓异姓二十余国,成为能与楚国相匹的最大华夏国家。此后,戎、狄之族中同晋国长期杂居者,变游牧为定居,从事农业生产,渐同华夏族融合。

晋国的疆域形势发展及与戎狄族融合的春秋史

晋地处今山西汾水流域,这里原是戎狄之族的游牧区域。周初封叔虞(成王同母弟)于唐,有北御戎狄侵扰之意,于是该地区形成了中原华夏族与戎狄之族杂居的局面。所谓“晋居深山之中,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左传》昭公十五年)唐叔虞在封地内实施的民族政策也较奇特,《左传》定公四年谓唐侯“疆以戎索”,即按照戎狄生活惯例分配牧地,而不像鲁、卫农业地区按周法分配耕地。戎狄与晋的关系一直密切,连晋公室成员也把与戎狄族婚配视为平常事。如晋献公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史记·晋世家》集解)。韦昭曰:“西戎之别在骊山也。”后骊姬生奚齐,献公还要立其为太子。另有晋公子重耳和夷吾之母,为戎之女,“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尤其与姜戎关系密切。文献记载姜戎首领驹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剪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左传》襄公十四年)可见晋的政治活动,晋文公之称霸诸侯,均曾得力于姜戎。

春秋初期,晋献公建都于绛(今山西翼城),开始了对外兼并的战争,在战胜骊戎和北狄之后,又接连吞并了霍(今山西霍县)、耿(今山西河津)、魏(今山西芮城)、北虢(今河南三门峡市)、虞(今山西平陆)等华夏姬姓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国土跨到了黄河南岸和西岸,成为据有崤(崤山)天险而又多马的强国。(www.xing528.com)

在春秋时代二百四十余年间,被晋国先后吞并的华夏族诸侯小国有霍、耿、魏、北虢、虞等,而更多的还是戎、狄族国家,主要有赤狄潞氏(灭于前594年)、赤狄甲氏(灭于前593年)、留吁(灭于前593年)、铎辰(灭于前593年)、肥(灭于前530年)等。总计晋灭同姓异姓二十余国,成为能与楚国相匹的最大华夏国家。此后,戎、狄之族中同晋国长期杂居者,变游牧为定居,从事农业生产,渐同华夏族融合。另外,晋为了同楚国抗争,还曾以军事技术援吴,以牵制楚人北上,这无疑又将华夏文化传播到了东南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