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官府商业解体,私人商业兴起!商业转型的春秋史

官府商业解体,私人商业兴起!商业转型的春秋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初的商业和手工业控制在官府手中,实行“工商食官”制。官府商人不仅隶属于官府,而且和手工业者一样是世袭的。官府商人不能随便迁徙,改变其职业。春秋时商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私商不仅已经产生,而且在有的国家中力量已相当强大,他们中的上层已参与政治。郑私商不仅有自由,而且有较高的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各国纷纷出现大商人。

春秋初的商业和手工业控制在官府手中,实行“工商食官”制。《国语·晋语四》:“工商食官”。官府商人不仅隶属于官府,而且和手工业者一样是世袭的。“商之子恒为商”(《国语·齐语》),“商、工、皂、隶不知迁业”(《国语·晋语四》),“人民不迁……工贾不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官府商人不能随便迁徙,改变其职业。官府商人在市井中居住,“处商就市井”,并且“市立三乡”(《国语·齐语》),与农民、手工业者一样,生活在公社组织中。

春秋时商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私商不仅已经产生,而且在有的国家中力量已相当强大,他们中的上层已参与政治。如齐桓公的相管仲,据说就是“鄙之商人”(《战国策·秦策》),他上台之后提出减轻商税,发展商业的政策。又如郑桓公立国时就与商人订立盟约,统治者对商人发誓说:“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只要商人不背叛,郑统治者不能强买和掠夺商人的货物。后来晋国大臣韩起想强买郑商的玉环,就遭到郑执政子产的反对,认为这将违背郑祖先的盟誓(《左传》昭公十六年)。由此可见郑国私商只要不叛国可以自由行动,当然属自由民身份。郑私商不仅有自由,而且有较高的地位。如公元前627年,秦国军队偷袭郑国,到达滑国,碰到准备去成周经商的郑国商人弦高,他得悉秦军的来意,一面假称受郑国君委托,以四张熟牛皮、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一面派邮车紧急向郑报信。秦军以为郑国已有准备,不敢继续向前进军,只好灭了滑国就回军(《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这件事反映了郑国私商在郑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弦高不可能以国君的名义来交涉,秦军也不可能轻易相信。又如公元前588年被楚国俘虏的晋国大臣荀,为了外逃,曾与郑国商人私下商量,郑国商人打算将荀藏在大口袋内偷运出境,后因楚王释放了荀而没付诸行动(《左传》成公三年)。这事说明郑国商人的势力不仅在本国强大,而且已远及楚国,并直接参与了当时最激烈的晋、楚两大国间的政治斗争。除了郑国外,晋国的大商人也直接插足政治。《国语·晋语八》:“夫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晋都城的大商人居然像外交使节一样,坐着豪华的马车,穿着艳丽的服装,到各诸侯国去行贿,可见他们的政治地位已相当高,他们不仅有经济实力,而且成为统治者中一个独特的阶层。
(www.xing528.com)

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各国纷纷出现大商人。正如管仲所说:“故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者。”(《汉书·食货志》)上述齐、郑、晋的商人均是富比诸侯的大商贾。春秋战国之际比较著名的大商人有越国的范蠡,他助越王句践灭吴后,“变名易姓”,越海经齐至陶,自称陶朱公,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其子孙积财“至巨万”(《史记·货殖列传》)。还有孔子的弟子端沐赐(卫国人,字子贡),他“废著(居)鬻财于曹、鲁之间”,发迹后“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孔子所以扬名天下,也靠了这些弟子的宣传彰扬(《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是个政治家、外交家,他“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他又是个大商人,“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从范蠡、子贡两个例子看,前者是从政治家变为大商人,后者是从大商人变为政治家,这一方面说明大商人已是春秋时代统治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权力和商业资本已开始互相渗透和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