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时节气节日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时节气节日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经·豳风·七月》是描写西周春秋时代农村一年的生活和农事安排的诗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具体情况88。由于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对天文气象知识的逐渐掌握,人们开始认识农时的重要,慢慢就形成了农业节气的概念。这时已将一年分成八大节气。以上事实说明,春秋时农时节气已在人们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时节气的基础上,春秋时逐渐出现了节日。

农时节气节日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诗经·豳风·七月》是描写西周春秋时代农村一年的生活和农事安排的诗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具体情况88

《七月》叙述了农民一年的生产情况:“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这是说农民在正月就开始修理农具,二月即赤脚下地耕种,农妇和孩子送饭到地里,开始了春耕生产。“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到了三月,村女采桑养蚕,采蒿繁忙。“四月秀葽”,四月王瓜结实,可以采摘。“六月食郁及薁”,六月采食郁李和野葡萄。“七月亨葵及菽”,七月收煮葵菜和大豆。“八月萑苇”,“八月载绩。载玄载黄”,“八月其获”,“八月剥枣”,“八月断壶”。八月份开镰收获,割蒲苇、缉麻,织丝、染色,打枣、摘葫芦,开始了一年的秋收和纺织。“九月菽苴,采荼薪樗”,“九月筑场圃”,九月份收麻子,采苦菜,打柴火,改建打谷场。“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十月纳禾稼”,“十月涤场”,“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十月份收割稻子,把各种庄稼运进来,收拾好打谷场,脱粒进仓,并酿酒、割茅草、修房子。“一之日于貉”,“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十一月份打狐狸,十二月份田猎习武功,还要凿坚冰,明年正月藏入冰窖。从这首诗可以看到,农民一年四季生产非常繁忙,男的耕种、打柴、盖房子、打猎、凿冰,女的采集、养蚕和纺织,全家都要参加生产,真是“嗟我农夫”,农民一年忙到头。

《七月》也叙述了农民生活的艰苦情况。农民赤脚下地种田;“穹室熏鼠,塞向墐户”,居住的是鼠洞般黑暗、窗门有缝的茅草房子;甚至“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当寒风凛冽之时,还有人没有寒衣。平时吃的主要是郁李、野葡萄、苦菜、葫芦、麻子、王瓜、葵菜、大豆等野菜和蔬菜,“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到了年终才能“朋酒斯飨,曰杀羔羊”,吃到羊肉和喝到酒。

《七月》更反映了农民所受的剥削十分沉重。一年辛苦种地,“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刚将庄稼运进谷场,就要到城里为贵族修葺房屋。“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织染了丝麻,要给贵族做衣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言私其,献豣于公”,打到狐狸,忙将其皮献给贵族做衣裘,打到大的野兽要献给大贵族。此外,还要为统治者凿冰,运入冰窖,尽各种劳役义务。甚至“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农民的姑娘还要被迫跟着公子回去,被贵族玩弄。
(www.xing528.com)

由于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对天文气象知识的逐渐掌握,人们开始认识农时的重要,慢慢就形成了农业节气的概念。春秋时已有土圭,《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揆之以日”,根据日影的长短来测定季节。这时已将一年分成八大节气。《左传》僖公五年:“辛亥,朔,日南至,公既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林尧叟注:“盖十一月一日冬至也,自秋分日行南陆,至冬至之日,日南极。”杜预注:“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说明春秋时已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主要节气。当时人们已按照这些节气来安排一年的劳动。上述《诗经·豳风·七月》一年十二个月的农耕活动基本上与节气相符。牧业也是如此,《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厩,书不时也。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杜预注:“日中,春秋分也,治厩当以秋分,因马向入而修之,今以春作,故曰不时。”林尧叟注:“春分百草始繁,则牧于原野,故日中而出。秋分农功始藏,水寒草枯,则马还厩,故日中而入。”也就是说春分以后将马群放出,秋分以后将马群归厩。土建也是这样,《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日至而毕。”杜预注:“日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息。”即冬至以后不再施工。以上事实说明,春秋时农时节气已在人们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农时节气的基础上,春秋时逐渐出现了节日。一年的农事结束之后和开春之时,为了庆贺丰收和祈祷来年好收成,往往要进行祭祀和庆祝活动。当时年底要进行腊祭,《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令兵搏治,当腊,冰月之间而寒。”《礼记·月令》:“孟冬腊门闾及先祖五祀。”说明春秋时代腊祭是一个重要节日。岁末人们还要集体庆祝,“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并为来年新春的祈祷作准备,“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嗟我妇子,曰为改岁”(《诗经·豳风·七月》)。这也许是我国古代春节的雏形。《荆楚岁时记》载:“晋文公介子推俱亡,子推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推独无所得,子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这仅是传说,与《左传》所记不合,但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寒食之节可能起源于春秋之时,到后来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成为清明节的一部分。总之,春秋时的节日对中国以后的传统节日的形成起了萌发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