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吴六志:第五编《志生徒》-寅生的耐劳与学业

东吴六志:第五编《志生徒》-寅生的耐劳与学业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年后,生一子,以适在寅年,因名之曰寅生。及东吴开办,力劝寅生父母送入肄业,且于校长前竭力煦拂之。寅生有三长,为他人所不及:其一,耐劳。寅生则准时而到,准时而去,无风雨寒暑,始终不贰。寅生却常抱此态度也。本校开办第一年,四十五人中有殷生焉。本校高才生奚柏寿,素为孙校长所钟爱。惟孙校长对于陈牧师素有不满之处,今任平日钟爱之生与素所不满者联为姻好,未免不惬于怀,因示意于余,彼等姻事,最好不之过问。

东吴六志:第五编《志生徒》-寅生的耐劳与学业

东吴诞生之日,为前清光绪二十七年(西历一千九百又一年)旧历二月初一日。是日开校实到之生,共有四十五人,此为本校开辟时代之人才,兹为全数录出。并查四十五人中,其后毕业大学课程,给予文凭、学位者有陈海澄、尢怀皋、奚柏寿、李骏惠四人;毕业医学课程,给予文凭、学位者有富绍卿、陈蓉孙、沈嘉平三人;毕业中学课程者有潘绶卿、蒋国勋、沈仙彭、张菊泉、袁叔平、杨葆龄、周克家、卫寅生八人;而袁仲云、潘荣生、富振卿、丁仲祜、谢利恒、杨仰盘、杨朴人、杨右人、沈仙鹤、顾松生、殷龙生、周叔人、赵澄怀、赵仲敏、朱鹓青、李慕驹、李慕陶、江锡龄、盛霞初、顾起凤、沈寿康、朱德保、杨桔生、黄钧铸、陈润生、黄东屏、徐季文、程叔良、郭慎之、谢兰坡等三十人,则有仅一学年者,有仅两学年者,或则改就别业,或则转学他校,然均属我东吴同学会中之起家老前辈云。

有卫某者,性行诚朴,闾里著“卫好人”之称。中年后,生一子,以适在寅年,因名之曰寅生。其家住景海女学后,隔河密迩孙校长住宅。童年嬉戏,恒往来于孙夫人前,夫人喜其幼慧,甚钟爱之,若预知其他日必蔚成令器也。及东吴开办,力劝寅生父母送入肄业,且于校长前竭力煦拂之。寅生入校后,资秉既高,又能刻励勤勉,故所学成绩甚优。惟卫某年事既高,家境尤非宽裕,寅生才中学毕业,即命中止读书社会,以求谋位置。时孙校长仲子明甫除任校中教授外,兼充永年人寿保险公司驻苏经理,因即以代理之职畀之。既而明甫脱离东吴,改就镇江美孚火油公司大班,又挈之偕往,赞助一切,颇得其力。盖寅生赋性聪颖,凡事一经指示,无不头头是道,故所至受人欢迎。忆是时,余曾因事诣京江,与明甫接洽,归后,寅生致一函,洋洋数百言,写作俱佳。计出校历时未久,已令人刮目相看,殊堪惊喜。厥后,明甫入我国政界,为农商部顾问,又挈之北上,介绍入财政部,初为试用司员,年余即升佥事。寅生有三长,为他人所不及:其一,耐劳。部中办公定章,虽各有应负之责,顾其他司员,或以饮博、狎邪为正事,应办公件,均委寅生一人代劳,而彼则一力担承,丝毫不苟。其一,有恒。时间问题,我国人素不注重,各司员到部,均极自由。寅生则准时而到,准时而去,无风雨寒暑,始终不贰。其一,镇定。我人处事,每值变端猝至,举措未免惊惶。生则无论若何,利害当前,急来缓受,一以镇定处之。谚云:“船到桥,直苗苗。”寅生却常抱此态度也。有此三长,故深得同部各司员之见好,总、次长之倚重。且经办外人交涉事件,有时总、次长尚不能取信,必得卫某一言,方为准的。由是而公债司长,由是而全国烟酒局长,凡他人所百计营求而不得者,彼则不劳而获矣。

晚清末造,两江总督端方招考赴美游学生,奏准官费资遣。盖端本满人中之皎晈者,平素自负通才,此举又意在延揽俊乂也。学生杨葆龄,松江金山人,随其尊人旅苏,就近在本校肄业。时本校各班年级虽尚未确定,而杨生则向学较早,盖自宫巷中西书院转学而来者,英文程度颇有根柢,闻此机会,亦往投考。迨揭晓,正取十名,备取三名,正取生准即给资派遣,备取生须正取或有缺出,方可挨次抵补。生列备取第二名,望正取缺出固难,即有缺出,尤须两人,方能挨到,此实难于希望之事,亦已置之度外矣。不意正取中有无锡籍肄业北洋大学之二生在焉。北洋大学系官款所办,每生每年统计学、膳费,连各种科学书籍、用品、试验消耗及津贴等,约计须银币八百元,恐有半途而废之弊,校章规定,如不俟毕业,半途中止,该生须遵照公家所费,如数清偿。是时,二生回南投考,系由其家属托言亲病,急电促回,且投考时名字业经更换,方谓可以无事矣。不料旋被北洋当局察知,即发电江督,声明缘由,必将北洋问题先行解决,方可自由。二生不得已,竭力求摆脱北洋拘束,但一人已肄业三年,一亦二年有半,遵缴官费,为数甚巨,力有未逮,只得仍返北洋。至是,正取既开两缺,照章备取前二名挨补,生乃恰如地位。一转瞬而东渡太平洋,毕业以归,即入全国水利局供职。十余年来,宦囊稍裕,集成四千金,交托本校,为有志无力者平借助学,以成先人之志。《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杨生之谓乎!

本校开办第一年,四十五人中有殷生焉。年龄尚稚,而体质坚实,性情尤特别,喜任意径行,事为彼所不欲为,虽百般策励,终亦漠焉置之。读书亦然。在其志不属时,无论若何督促,彼则呆若木鸡,略不为动。如在注意时,师友纵不相过问,亦能自加研习。故不知其性者,往往见前后如出两人也。犹忆殷生之学踏自由车也,程度尚浅,一无把握。一日,时已向晚,天适下雨,泥地泞滑,旋踏旋跌,旋跌旋踏,虽同学在旁呼阻,置若罔闻。迨至兴尽而返,已浑身泥污,宛若一尊泥塑菩萨。此似富于冒险性也。彼时林堂尚未落成,权以博习书院监院住宅为课室,楼下左、右两室授西文,楼上左、右两室授中文。某日午餐后,有富生者先携其课本,在楼上课室独自温习,而殷生后至,戏由居中一室通气楼之小门挨入,气楼内黑暗无光,生竟信步而前,任其所至。而富生所坐处之上端平顶,约有二三尺见方,系另行附合,不甚坚固,表面粉刷平整,毫无痕迹可见。生在气楼暗中走动,适经其处,忽然脱落,全身及附合之平顶,同时坠下,紧落富生近身。富生目本短视,又在用心研究之际,只觉有物从空而下,莫名其故,大声呼叫。众人毕集,抚掌大笑,富生尚惊惶未定也。此又近于好奇心矣。生既具此特别性情,如能纳入正轨,对于各种学业上有长时间之研究,后来结果,安知不有特别之成就?惜乎!膏粱文绣,富贵误人,急欲享受公子福,良可惜已。

我国古礼:男女联姻,两家说话,都由媒介人传达,孟子所谓“媒妁之言”也。如或男女宅发生争执,亦由媒人当其冲,非但诟詈,且有挥拳者,俗谓之“打媒酱”。本校高才生奚柏寿,素为孙校长所钟爱。是时,文明结婚尚在萌芽,奚生与陈盈卿牧师次女公子有婚姻之约,欲循旧礼,请余作媒,且由女宅指名相邀,未便推却。惟孙校长对于陈牧师素有不满之处,今任平日钟爱之生与素所不满者联为姻好,未免不惬于怀,因示意于余,彼等姻事,最好不之过问。因是,余即相机自退,另荐一人。对于彼等姻事,仍无阻碍;对于校长示意,亦得顾全,方自谓两面俱到也。爰拟饰词请代亲诣陈宅接洽,不意一言未毕,陈即大怒,见势不佳,返身欲出,陈竟闭门不放,搥台击桌,经一刻钟之久。措词大意,完全对孙校长而发。余俟其语毕,乃用极和平之语而告之曰:“凡此不平之处,固莫怪先生盛怒,但先生应往孙先生处发挥,晚生徐某,先生误认矣。”一笑而出,然一顿闭门媒酱,吃得饱之又饱矣!

宣统元年(西历一千九百又八年)春季学期,有高姓生,浙之湖州人,乃翁为该处富室,以独子,钟爱殊甚,不令远离。惟生之岳翁陆姓,则为显宦,不肯任其婿为没字碑[1],必使入校求学。遂于是年负笈来苏,肄业本校。生虽膏粱子弟,读书尚有进境。时适四月下旬,其宿舍在朝西下排南首,约三十六七号。星期六晚,因前一夕似有窃贼在其窗外伺探,私向同学某借得手枪,装纳子弹,置床头席下。盖备此安心丸,欲以饷惠顾之梁上君子也。不料酣然一梦醒来,已日上三竿,顾因星期无课,不必急起,陡忆昨宵手枪,取而把玩,乃一不措意,机关触动,枪口适对右肩膊。隔舍生忽闻砰然一声,急趋入视,瞥见生在地板上旋滚,满身血污,即大声疾呼,邻舍毕集,然皆无从措手,不得急救之法。幸孙校长幼子大卫亦闻声而来,即抱置于床,急寻创口所在,用手帕抵塞,以止其血之喷出,并亟延医士至,如法施用手术,更通电告知其家属,家属至,主张即日领回。经医士及本校当局再三劝阻,不宜移动,并许其家人与生同住一室,自由看护。两三日后,现象安和,已料其不至有何危险。惟子弹未经取出,屡用手术窥探,究不知在何处,未敢冒昧从事。后以弹在肩膊厚肉之内,即不取出,谅亦无所妨害,遂决定不取,而果也日见痊可。两星期后,已平复。余于此事而写有感矣。当邻舍诸生之闻声而集也,只见张皇失措,初无一人能念及出血不可过多,盖几分钟之间,血若出完,虽华佗再生,亦难为力。及乎大卫既至,乃能临变不惊,胸有成竹,抱之上床,止其出血,救生命于顷刻之间。我不敢谓中国少年之智力,果出于西国少年下也,但卫生常识,素不注意,而临时急救,尤非所习,故不能见义勇为耳。

吴江周生赓唐,于民国十一年本校暑假时,校中青年会举其为夏令青年会,赴杭出席代表,公毕回苏。抵苏时,适乃翁孚先先生亦因公在苏,同舟而归,天伦之乐,良足多焉。盖苏州距离吴江不远,每日有小轮往来,交通便利。舟行约半程,天气酷热,生因往外纳凉,走出舱门,见船旁有矮凳,即据以闲坐,举目前瞩,背倚棚板,以为安稳之至矣。不料生所坐处,当船之右舷,而船适向左转,轮机力猛,倏忽旋折,仓猝之间,人被一掀,抛入中流。舟人急停轮援救,则已随三闾大夫去矣。周氏累世单传,至生又系兼祧,上有重慈,下有少妇,骤闻凶耗,其悲痛为何如耶!尤难堪者,乃翁同伴在船,有此疏忽,我虽不杀伯仁,而坐视其子之溺,不能援之以手,此实椎心痛哭而悔之不及者也。闻抵家时,夫人以其不能保护爱子,屡欲与所天[2]并命。亲戚故旧之劝慰者,咸谓“生死大数”。然此“生死大数”一语,只可用以劝慰悲伤之人,实非确论。假使生不出舱门,或出舱门而惧防之,亦何至于死。人谓“只有错死,不有错生”,此语庶几近之。生殁两月后,本校同学为开追悼会,各师长、各同学所挽诗文、联语甚多,余亦代文校长作一联云:“可怜碧水无情,竟与楚左徒同沉终古;果是玉楼待记,应偕李长吉并话千秋。”

宣统元年(西历一千九百又九年),教授英文兼拉丁文之戈壁先生,貌诚笃,性平易。以来华未久,华语不甚娴悉,然如我侪日与相接之人,尚可勉强接谈。其英文原名是即动物中之骆驼,以骆驼生长沙漠之中,故中文即译其名为戈壁,而字以瀚海。某生素佻,初知此意,即戏以骆驼呼之,致有多人和之者。(其实本名如是,某生以戏谑出之,闻者认为讽刺,遂亦相率效尤。)日者,戈因莫名其妙,而问于余曰:“六度[3]两字何意?”余沉思半晌,不识其所以,迨反复详询,方知即“骆驼”二字。余即直告之,并言该生等不过戏道其真,并无他意。彼因笑置之。厥后,虽仍有所闻,彼却视若无事。久之,亦不再有闻矣。古语云:“见怪不怪,自然无怪。”此等戏谑隐语,施诸西国教员者,尚不多见,而本国教员,则几无一人获免。余尝语诸同事曰:“苟无明白显著之字面,虽语涉讥讽,只宜付之不闻不问,久必自然消灭。若计较追究,则非独示人以不广,抑且徒滋纠纷,而侮慢益甚焉。”(www.xing528.com)

前清光绪二十九年(西历一千九百又三年)春季学期,有某先生者,本地人,家住因果巷,新聘到校,教授中班生。盖是时国文课仅分高、中、次三班,中班生最难管理。时交初夏,天气渐热。一日,某先生在课堂内解所御马褂悬于座后椸枷。及休息走出,有某生戏摸其马褂袋,发现小纸包一,内裹烟泡六七枚,盖某先生本有鸦片癖,携此以备过瘾者。时学生虽心非之,仍置原处。旋某先生返室授课,诸生亦并未稍露声色,某先生亦不知学生之已发其覆也。次日,适值作文之期,内有某生甚黠,题虽照写,而文中议论,都系痛骂吸烟人。某先生阅之,大为不怿,即将此文加批发还。批语中有“狂吠”二字,于是全班大哗,谓:“某生以文字骂吃烟人,与先生何涉?即谓文不对题,只须责以重作,而竟斥之为疯狗咬人,岂非怪事?且先生既视我侪学生为疯狗,先生何苦不自爱,而来为狗教习?请先生明白答复。”此事遂一发而不能收。最后某先生不得不用三十六着中之顶上一着,始获无事焉。

前清光绪三十年(西历一千九百又四年),国文分级仍未大定,向来以中班生为最难管理,不图又蔓延于他班。是时,有新聘教员黄某者,其人性本谦冲。初到课时,对于诸生尤为和蔼,不料反为学生所戏侮,甚至面询先生尊姓是否草头或三划,在昆仲行中是否第八。问时故作庄重之态,而全班诸人却哈哈大笑。盖隐以忘八先生呼之也。事由提调报告于校长孙公,大怒,查系某二生所为,即将二生开除示儆。当时清廷已裁学政,改设提学使,驻节苏城。孙公特函致提学樊公,请其整顿学生浇薄之风。函中大意谓:敝校学生某某二人,因其有侮辱师长行为,业已除名,倘又转学官校,请尊处留心察看,设法惩儆,俾知悔改。又谓:敝校学生,对于西国教习,无不帖然就范者,乃对于本国教习,小则戏谑,大则侮辱,时有龃龉,此种心理,实所不解。若不力加整饬,长此以往,将寖失其独立自尊之国民性。故本校务必矫正此恶习云。

【注释】

[1]没字碑:徒有外表而没有文化的人。典出《旧五代史·唐书·列传十·崔协传》:“如崔协者,少识文字,时人谓之‘没字碑’。”《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六·安叔千》:“ 叔千状貌堂堂,而不通文字,所为鄙陋,人谓之‘没字碑’。”

[2]所天:旧时代对所依靠之人的代称,这里是指丈夫。

[3]六度:吴语“骆驼”之读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