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吴六志-第三编:志成绩,学校成绩汇报及目标设定

东吴六志-第三编:志成绩,学校成绩汇报及目标设定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屡经修改之后,每恨不知与第一次之所订相去几何。无论大考、小考,均须将所考成绩函报各家长。要其目标,则在联合同志,各以学问、道德相砥砺,不听个人放弃其应尽之职务,有背基督救世之旨而已。军乐为学校所规定,与体育之兵操并重。兹值新院落成,爰师西例,各摄一图,汇列成册。

东吴六志-第三编:志成绩,学校成绩汇报及目标设定

校中规程,历年多有修改。屡经修改之后,每恨不知与第一次之所订相去几何。兹因摘开办时紧要数则,录刊于下,以资考证:

(一)修业年限:备等四年,高等四年,专门二年。(二)暑假、年假前,各有大考一次。每大考前,各有小考两次,相距约六礼拜。无论大考、小考,均须将所考成绩函报各家长。(三)每年暑假约六礼拜,年假约四礼拜,端午、中秋两大节各假三天,每礼拜六停课半天。(后以地方各学校多于礼拜六给假出校,恐彼此生事,改于礼拜一停课半天。)(四)学、膳两费,全年统收银洋九十五元,半膳者减去十五元,单缴学费者六十五元。能预缴五年者减收洋二百八十元,预缴十年者减收洋四百五十元,惟此种预缴之生,须先经试读一年。(五)宿舍每间住一人或两人。(六)每日七时起身,七时半早膳,八时三刻上礼堂,九时上课,十时半下课,十时三刻上课,十二时下课,一时半上课,三时下课,三时一刻上课,四时半下课,七时晚膳,十时安睡。(七)下午散课后,一律到操场体操。(八)学生遇有疾病,请博习医院医生诊治,医金由学校致送。(九)各家长既送子弟来校,当以全权相畀,幸勿有所掣肘,一切世俗酬应、有碍学业者,亦当禁绝。幸而未有家室者,切不可急于完姻。(十)本学堂以君子待人,设规极简,务望诸生亦以君子自待,勿负本学堂厚意。

某年春季学期,时交初夏,吴谚有“楝树花开苏迷迷”“吃饱打磕盹”等语,确是实情。午餐后上课,各有苏迷不醒之象,因暂定变通之法,将每日上课时间提早一小时,接连至午后二时。俟全日之课完毕,始进午餐。午餐后,各自休息。然究有诸多不便之处:接连上课六小时,精力不济,一不便也;午饭迟两小时,学生有不得不私携食物者,二不便也;日长如年,二时后学生即无正课讲习,因逸生事,不免多生枝节,三不便也。故此种办法,不过半学期即废除之。

青年会虽同一公会之组织,然其内容,则专注重于青年人,尤注重于学校中之青年人,故其工作任务,多在学校中进行。我国自有教会学校以来,各校皆有校内青年会。本校则成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西历一千九百又三年),组织之始,公推司马德先生为会长,学生奚柏寿副之,李永和为书记,联合本校与医院学生,及李仲覃牧师[1]、孙明甫教习,共只四十一人。事属起点,初无事业可纪。要其目标,则在联合同志,各以学问、道德相砥砺,不听个人放弃其应尽之职务,有背基督救世之旨而已。[2]

东吴大学青年会简介及总干事部成员,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青年会惠寒小学,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陶情淑性,莫善于音乐。本校研究音乐,向有两种,一为弦乐(苏地社会上一种相沿之乐,所用乐器,半系丝弦,故名弦乐,音节悠扬,颇堪悦耳),一为军乐。弦乐系学生自组团体[3],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西历一千九百又三年),当时组织之团员,有周石笙、蒋鹤庭、陶甸夏、陈海澄、沈伯安、陈荣生、卢赋梅、何仲璧、张季常、医院生潘莲生等十人。内中蒋善胡琴,潘善弦子,张善琵琶,余则笙、箫、笛、板,各擅其长。嗣是至今二十余年,凡留心此道者,课余辄事研习。军乐为学校所规定,与体育之兵操并重。[4]入军乐队学生,准免兵操。宣统二年(西历一千九百十年),购到全副乐器后,延聘专门教习,开始教练,另订规则,酌定毕业年限。十余年来,毕业给凭者,有鲍咸锵、吴翰香、张信孚、史襄哉、袁守礼、胡经甫、秦俪范、鲍庆明、沈惠元、陶心治、汪子愚、沈体兰、殷新甫、黄仁霖、盛振为、潘履洁、刘崇恩、董俊、张尔馨、欧阳旭初、老见春、张天荫、陈恩贤、史醴伯、陆近仁、俞普庆、施鼎莹、程玉鳞、李国宁、毛宗英等三十人。

景倕会成员合影,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殷新甫、秦俪范肖像,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东吴大学军乐队,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东吴大学军乐队徽标,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我校月刊,创始于光绪三十二年(西历一千九百又七年)[5],初名《学桴》,第一期第一册封面画一帆船,驶行波涛中,桅杆旗上有“东吴月报”四字。嗣是两三年,即更名《东吴月报》,中间又去 “月报”二字,单名 《东吴》。至本年,则又名《新东吴》矣。我校年刊出,世人咸知在民国七年(西历一千九百十八年),实则前清光绪二十九年(西历一千九百又三年),已有《雁来红》特刊。虽无年刊名目,而内容多系年刊体例,有校长及甲、乙、丙、丁四级学生之影片,有论说,有记事,并有插画,或寓讥讽,或示劝勉,各有命意。其属寓意游戏者,无锡学生同乡会缘起,附有插画一帧,为倒合之。尖底缸一只,上立一豕,翘首后向,似有旋转之意;下有三豕,首尾衔接,又有绕转之势。阅之颇堪发噱。“缸尖嘴上团团转”七字,锡人土音为“缸尖猪娘团团转”,是外人戏讽锡人之语,今乃出于锡人自己口中,不亦奇乎!首页有孙校长弁言,叙述当时学校概况,录刊于后,以资考证。

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 《学桴》,苏州大学博物馆藏

黄人所作《学桴》发刊词

《雁来红》杂志封面,苏州大学档案馆藏

点线相切而成世界,水火相激而成地球,人群相切相劘而成学问。学校者,切磋之地,亦大改良之地也。西国学校,月异而岁不同,一岁有一岁之改良,一年有一年之进步。故吾国卡伦例有年报,凡学生程度之渐进,教习诱掖之殷情,以及斋舍之营缮,社会之兴创,莫不事绘为图,所以明示学子,策同群也。鄙人来游中土,念载于兹,记自开创学堂至今,前后负笈至者,不下百余人,不敢自负育才之任,然吴下英髦,已毕萃于此。比年以来,从游日众,校舍逼仄,乃重营广厦以居之。兹值新院落成,爰师西例,各摄一图,汇列成册。俾览是图者,睹学堂之巍如、翼如,而知经营者有年;睹班序之秩如、肃如,而知肄业者有年;聆自治会、演说会之绪论,而知青年之志趣;数健身[6]、赛走会之姓氏,而知卫身之功用。掷球、竞走,天趣横生,傅之图中,咸栩栩焉。虽然,此特吾学堂今日之现象耳,西国教育之理,尽于是乎。吾愿图中人相切相劘,他日所造之学问,必有进于是者。吾故曰:学校乃改良之地也。如谓斯图之成,仅以志一时之雪泥鸿爪已也,是岂鄙人设立学校之初心也哉!

西人尝谓:学生、班级如浮屠,形级愈高,人愈少。本大学第一次毕业,只沈柏甫一人。沈生先肄业于长春巷英华学校,转入本校中学,十年茹苦,一旦成功,非易事也。本校初创,先从中学办起。惟因我国昔在科举时代,尚无学校,无可取法,而欧美学制,又未能遽行于我国,故初时各级年限,尚未确定。至光绪三十三年(西历一千九百又七年),仍参酌欧美大学程度,将最高一级准予毕业,给以文凭、学位;又将前数年读毕中学课程各生,补给中学证书,此为东吴大学办毕业之第一次。[7]孙校长对之非常郑重,事前柬请本、外埠绅学商各界,及曾捐资赞助诸君,外又函请本省督、抚、藩、臬、府、县各官场,莅校观礼。兹将各官场之覆函,附刊于后,藉觇当时我国人对于教会学校之态度焉。

两江总督端方

敬复者:

曩在苏台,亲见贵学堂规模宏备,负笈者咸乐甄陶[8],至为景佩。昨展惠书,敬审月之二十六日为贵学堂正科第一次毕业发给文凭具征,造就人才,日新月异,鄙人不获躬承雅教,顷已委派毛学司代表观礼,以志响慕嘉与之素,尚希亮察。专泐布复。即颂道祺。

(名正肃)[9]

此函外先有要电一通:

苏州东吴大学堂孙乐文君函悉:贵校发给毕业文凭,极愿参观,惟公冗不克前来,已电请毛学司届时代表奉诣,特先电闻。方号印。

江苏巡抚陆钟琦

谨复者:

久钦道范,未接光仪,辱荷宠招,备承藻饰,感愧感愧!鄙人承乏兹土,常恐教育未能普及,民智未能渐开,夙夜系心。承贵教士等乐育为怀,不分畛域,八年之功,成于一旦,教习诸生,鱼鱼雅雅[10],荟萃一堂,鄙人得预斯盛,感幸何如!乃因枭匪猖獗,方筹缉捕,羽电交驰,不遑昕夕,届时诚恐未能亲临,祈向诸教习代道感忱,并语诸生:光阴有限,学问无穷,利禄之事,勿系胸襟,君亲之恩,常怀报答,日新又新,力求根柢,酬师长之提撕[11],全学堂之名誉。是则鄙人之所深祝厚望无穷者也。肃此奉复,并达谢忱。顺颂台祺。

(名正肃)

江苏布政司使陈启泰

敬复者:

顷奉赐函,如聆巽语[12],就念化隆,作育教思,无穷无任。钦仰承示贵学堂念六日初次毕业,发给文凭,届时自当躬诣学界,以观厥成,先此布复。顺请台安,不备。

(名另肃)

江苏粮储道惠纶

敬复者:

接展台函,承示本月廿六日为贵校第一次毕业诸生发给文凭之期,嘱即躬诣观光等由具征。文明有效,欧化灌输,祗聆之余,不胜佩仰。惟近日正值验米匆忙之际,且鄙人于学务,诸多未谙,若贸然与于斯役,转劳诸君子加一周旋,于贵校实无丝毫裨益,是以届期不克前来,非敢故逊,尚祈谅之。泐此奉复。顺颂大安。

(名另具)

苏松太兵备道梁如浩

敬复者:

顷诵来函,备纫雅谊。贵校规模宏大,教育完全,久深钦仰。兹届毕业,重荷嘉招,极应趋赴,乐观盛典。惟适值开印伊始[13],公务纷繁,不克抽开,尚希鉴谅为幸。专复。顺颂日祉。

(名正肃)

元和县魏诗铨

敬覆者:

顷奉华函,藉念二十六日为贵校正科毕业初次给凭,诚盛事也。以乐文先生海外文豪、吴中学范,同仁一视,艳桃李于门墙,著述千秋,导骥骐之先路,企仪矞采[14],曷切瞻依。弟守土鸿城,躬逢胜典,届期自当趋前观礼,藉沐陶镕,雅蒙惠招,合先订覆。敬候日祉,统祈亮照,不一。

(名正肃)

本大学与上海圣约翰大学有国文辩论联合会[15],藉是习练口辨,亦以储将来折冲坛坫之才也。每年会辨一次,约在五月内举行,地主则两校轮流。先三个月,由主校拟定题目,寄示对方。题旨须具正、反两意,俾双方均能发挥。[16]正面、反面,先听对方认定,认定之后,各即选派代表三人,着手预备。将届辩论时,须延请评判者三人,顾其人,必为双方同意、所认可。故事前必由主校先多拟几人,开单寄示对方,听凭选定寄回,然后再由主校具函邀请。从民国三年(西历一千九百十四年)起,至民国十一年(西历一千九百二十二年)止,除中间曾因事停办一次,前后共办七次。第一年,本校代表潘慎明[17]、徐景韩[18]、邵桐轩;第二年,本校代表徐景韩、高践四、邵桐轩;第三年,本校代表陈调夫、王怀仁、陆季清;第七年,本校代表李兢渊、张师竹、沈体兰。先后夺得锦标四次[19]。统观开始时,接连三年,均系本校获胜。嗣是以后,又接连三年均系对方获胜。至第七年,则本校又奏凯而旋。此如运动决赛,在胜负各半之下,最后疾驰,本校卒崭然出人一头地,故当时曾开庆祝大会,以资鼓励云。

1916年辩论夺锦标,图录自《1918年东吴英文年刊》(www.xing528.com)

东吴大学主要辩论会成员合影,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东吴大学主要辩论会成员徐景韩、沈体兰肖像,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辩论比赛锦标获得者:李兢渊、张师竹、沈体兰,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本校体育对外之竞争,前有南洋、约翰、金陵沪江、之江及本校,东方六大学之联合组织田径赛、足球赛,每年汇比一次,以各显身手。时南洋、约翰学生较多,易于选练,故每赛均占优胜。而本校自司马德先生来后,竭力提倡习练,故在六大学时代,田径赛、足球赛、网球赛各得锦标一次。近年,东南、复旦加入,又成八大学之新联合。民国十一年(西历一千九百二十二年),在金陵比田径赛,本校以四十二分又得锦标一次,且个人首奖亦为本校代表李骏耀[20],独得十五分[21]。忆本校初创时,暂由罗格思先生任兵操教习。二年之后,即由司马德先生专任体育,规划一切,均与别项科学一体注重。至先生故后,聂显先生以助理而升主任,萧规曹随,未尝或怠。最奇者,某年秋季,往南洋足球锦标比赛时,本校球员雇一小快船,载铺盖、行李上火车,船泊水门外,甫欲解维,不知何因,舟子一不慎,船身一侧,铺盖、行李欹倾一面,连船侧翻,尽入水中,余戏谓之曰:“破釜沈舟,此必胜之兆也。”既而果然。亦一佳话矣。

以上图片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田径赛队凯旋盛况,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东吴大学兵操场景,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东吴大学兵操场景,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东吴大学兵操场景,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本校学年起讫,初创时,沿旧教育时代之习惯,由年初至年底为一学年。继以诸多不便,且国家亦已停止科举,改办学校。多有仿照欧美学制、日本学制,以暑假为学期终止者,学生毕业、教员进退,都在此时作一大结束,九月开校,则为一学年之起点,法至善也。故本校于民国二年(西历一千九百十三年)更易学年起讫。事前先行商决,将本年春季学期变通常例,更订课程。其法一方于每星期略加授课时间;一方暑假略迟,俾学期加长三星期。在此一学期中,读完一学年之课程,于阳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第一次暑假毕业典礼。此次大学毕业者有钱保和、陆志韦[22]、程人俊、程人杰、俞恩嗣、王正德、马润卿等七人;中学毕业者有裴冠西等十四人。此次毕业之生,就学费而言,便宜半年;就学业而言,吃亏半年。故有人谓为便宜,有人谓为吃亏,不知究竟如何。

本校大学科向章四年毕业,给以学士文凭、学位。至民国七年(西历一千九百十八年),因教育部之改章,华东各教会大学之协议,本校亦顺应时势之趋向,加大学修业期限为五年,惟前二年为预科,后三年为本科。预科毕业,先给证书;本科毕业,再给文凭、学位。此次又变通前订规程,权将原有之大学一二三三级,作为新制之本科一二三三级。又将中学四年级中之分数及格而能升级者,升入预科;二年级分数不及格应行留级者,作为预科一年级;再就中学三年级中,择成绩优异之八人,准令超升预科。一年级如此分配,当时颇觉平允,故学生亦一律乐从也。

民国十二年(西历一千九百二十三年),各地学校都改行三三四新制[23],惟大学虽改四年,实际上不重年级,总以读完一百六十学分为毕业之规定[24],以故大多数学生总在暑假毕业,间有在寒假毕业之生,但给予文凭、学位,仍须俟至暑假时,一并办理。

1922年级各科学生,图录自《1922年东吴年刊》

附录 黄慕庵先生所作孙先生遗志集资平借助学缘起

天下事之至可惜、情之至可闵者,莫如有才而无成、有心而无力。天下功德之最大者,莫如成人之美、拯人之急。故乐育之惠,胜于馈贫粮;培才之效,神于肉枯骨。盖天之生材无炎凉,而人之处境有丰啬。今教育虽云普及,然贫不能就学者,十之三四焉;就学而不能卒业者,十之五六焉。非其材之罪,而贫累之也。虽志堪十驾而囊涩一钱,则有正发轫而废于中途,或成山而亏以一篑,此不独一人之不幸,而实为全国培植人才之一大缺陷也。欧美文明各国,则有补救之法。热心有力者,每预集巨资,仅取薄息,专贷贫生,助其向学,学成已有进益,始量力清偿。故寒畯无向隅之人,荜门多成名之士。中国今日尚无此盛举。以全国计,贫富参半,则失学者去其半矣;贫者不必尽愚,富者不必尽智,则学不成者,又去其半矣。虽百年不能普及也已。故东吴学堂监院孙君,为教育名家,成绩共知,无庸赘述。设学多年,及门中每遇寒素,辄曲意成全。然乘舆之济[25],势难遍及,焦思积虑,欲于中国亦仿行此举。粗定章程,未及发表,而遽归道山。易箦[26]时,谆属某等,必继其遗志。凡在亲交,已多赞成,惟是杜陵广厦,非一木能成,白傅大裘,须千狐同缀。为此,略陈大旨,上浼高贤,资以侠肠,共成闳愿。无论醴泉芝草,白版每出英奇,须知木本水源,青年莫非子弟。诸君素明乎以义为利,当无惮于解囊。中国所乏者,非财而才。可取喻于树木,俾济济多士,幽谷生春。即冥冥有灵,九京戴德,不胜呼吁。

附录 黄慕庵先生所作为樊提学拒绝教会学堂学生致各教会学堂联合抗争书

圣主垂裳,贤王负扆。国家百度维新,既行地方选举,立自治之基础,更饬教育普及,树文明之先声。凡属国民,固莫不享此权利,邀此幸福矣。乃闻有教会学堂之学生无选举权,及教会学堂学部不认可之说,更属道路谣传,妄加逆亿,有识者断不深信。岂意今岁有东吴学堂毕业生某,向本省学堂投考,为樊提学所拒,谓教会学堂文凭,不能与他学堂一例准行。异哉!其反对教会乎?抑以教会学堂之教育,为全无价值乎?然则传问之说,不尽无因,而吾教会之前途,大有可危。此中有种种疑义,不能不与诸君一熟虑之。夫中国之有学堂也,实以教会为创首。即从前国家所设同文馆、广方言馆、制造局等,所聘教员,有名者大半为教会中人。而近年所遣出洋留学之学堂,亦多为教会所设。若新立各官学堂,其西教员之十九为教会中人者,更无论矣。乃前日则惟迎之,而今日则拒斥之;留学则崇拜之,而内地则菲薄之。此其不可解者一也。教会自宣宗教,学堂自求学问,二者绝不相妨也。学生之就学于学堂,为学问,而非为宗教也。即学生而为教会中人,亦与学问何损?况本非教会中人,而因其入教会学堂,即屏之不齿。此又不可解者一也。如曰教学会堂之学问不完善也,则但当考验其学问之优劣而进退之,不应借口教会,而一概抹煞也。如曰教会学堂之章则、课目,与国定者不合也,则事前固未有明文宣告,临时亦未曾细意比较。且学部之教程、教科,至今尚未有一定方式,令人可确然遵守。而东、西洋留学之学堂,及内地各学堂,其卒业而登进者,其规则、程度,果尽合学部范围而毫无出入乎?且以东吴学堂论,其西学则一准美国高等学堂,其中学亦略遵学部假定之章程,而斟酌用之。今不问其善否,不问其合否,而但以教会而拒绝之。此又不可解者一也。旧日应举之功令至严,凡身家不清,及有刑、伤、过、犯者,则不准应试。而教会中人无预焉,就学于教会者更无预焉。今学堂之取士已渐宽矣,而独苛待教会,其将以教会与倡优、隶卒及罪犯等视乎?且应试者,但问本人之身家与品行,而初不问其就学之人。今则本非教会中人,因学于教会而屏斥之,则是视吾教会,将更不如倡优、隶卒及罪犯乎?而吾教会其甘之乎?此又不可解者一也。其或以教会为西教而歧视之乎?则已与国家条约违背矣。况教会中人,非尽西人也;受学教会之人,更非尽教会中人也。即使西人受学中国,卒业而得文凭,亦不容歧视也。乃以受学于教会,而剥夺其国民之权利、学生之资格。其故又安在?此又不可解者一也。虽然,我辈皆中国国民也,国民之权利,当由国民自争之政府。虽歧视吾辈,吾辈仍不可失其国民之分际,而张大此问题也。若张大此问题,则吾辈因在教会,而丧其国民之资格,且使不在教会之人,又因受学于教会,而亦丧其国民之资格。西人闻之,必愀然不安、愤然不平,而诘难于政府,则将生国际交涉。此非为国民者所忍出此也。但如上云云,前之关系非细,亦有断不能默尔而息者。故愿联合各地教会学堂,共派代表人,将以上种种疑问,联名具禀学部,恳其一视同仁,毋使向隅,则幸甚。鄙人虽昧于教育,然亦为真教之一分子,又为国民之一分子,实有见于此举之万万不可少。故不惮多事,而与诸君子悉心商榷也。

【注释】

[1]李仲覃,江苏南汇(今上海)人。李政道的祖父。仲覃之父(李政道曾祖父)李子义是美国监理会蓝柏牧师的早期跟随者,1866年应蓝柏要求迁居苏州,住在钟楼(文星阁)附近,是苏州监理会的创始人之一。李仲覃1892年毕业于博习书院,留校教授国学、数学、科学知识、神学。后担任苏州教区牧师,兼任东吴大学圣道学教习。1915年,时任苏州教区长的李仲覃主持重建了圣约翰堂。

[2]东吴大学青年会之宗旨在于发扬慈善精神、普及教育事业,经过十多年发展,成绩可观,尤为可贵的是创办惠寒小学,为贫寒子弟提供读书机会。在《1922年东吴年刊》中,介绍东吴青年会时曰:“大学里许多团体,最受舆论界赞许的却是要让青年会了,因他不独在服务方面能表扬基督教的真精神,就是在办事上也处处显出和衷共济的诚意。民国十年中,会务上的发展很有记载的价值,现在约略分为数端写在下面:(一)举定委员修改旧章,以求会务施行上的便利;(二)改革营业部的范围并经理洗衣作事务;(三)扩充惠寒小学,并筹款建筑校舍。以上种种事业,都有完美的果。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前会长张君师竹通函辞职,挽留无效,会中失去一个重要分子,使我们非常的以为可惜。还有一事,最满人意的,就是惠寒小学在四五个月中筹款达到二千余元,我们极感激慈善家慷慨解囊的美意,也觉得社会上对于教育事业,力求普及,这真是民国进步的好气象。总之,我们已知道青年会的进步实在迅速,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自满,仍是齐心合力,求此后更蒸蒸日上呢!”

[3]对于国乐的研习,基本以学生社团为主。1912年,又成立了景倕会。《1922年东吴年刊》介绍景倕会曰:“景倕会自从成立以来,已经十年了。这十年中间的进步非常迅速,会员有三十多人,专门研究国乐,各人都有精深的心得。所以,每逢交谊会、圣诞节等盛举,秩序单中,景倕会一定有份的,所奏的乐,没有一种不受中西人士的欢迎。今年是景倕会的十周纪念,所以要开一个国乐大会,发耀我们的精神,把会务大大扩充起来,聘请一位音乐教习指授,每星期多加练习功夫。现在有杨君天逊、邵君文炯,捐助二副锣鼓,会里还要添办许多丝竹品。你想这不是一个很完备的国乐会么?”

[4]《1922年东吴年刊》介绍东吴大学军乐队的成绩时曰:“吾校军乐队,设立有年,所以发扬本校之精神者也。而有时应各团体之请,以表现团员服务之义,实难仆数;尤以一九一六年与一九二一年之代表中国于远东运动会为其最著者。然本队之有此成绩,岂非戴君逸青之训练,黄君仁霖之所指示有以致之耶?今年校务部特赠巨款,俾队员得每人备冬服一袭,藉资鼓励;亦同人所引为荣幸者也,故并志之。”

[5]本处原文西历括注有误,应为1906年。

[6]东吴大学健身会在学生中影响巨大,成绩斐然。在《1922年东吴年刊》中,学生周赓唐为东吴大学健身会所写的总结曰:“一九二二年的健身会,从组织方面看来,和从前没有什么分别;但是办事方面的精神,各部所有的成绩,那却和以前大不相同了,这不能不归功于上届许多职员,因为他们尽心尽力地为了健身会做事,并且也要谢谢校务部的热心,因为他们已经为了健身会费了许多心血。今年健身会各部的进步,实在不少;各部所经过的情形,也是很复杂,如今只得把几件大纲目记在下面:(一)强迫运动。强迫运动,从开始以来,已有好几年了,所得到的效果,也很不小。自从健身房落成之后,强迫运动的精神,更是一天一天的进步,从前运动的时间,总在下午四时之后,现在因为便利起见,将运动钟点,和平常功课一样排列,将来成效,想必是更有可观的。(二)运动比赛。我们校内,各种运动,多有迅速的进步,无论足球、篮球或网球,和人家比赛的时候,总是常占优胜。去年虽没夺得锦标;比较别的校也差上不多,好在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这种精神实在是出人头地。至于各部详细的经过,请看各部小史。”

[7]据上海Methodist Publishing House 1910年出版的Catalogue of Soochow University记载:“In Feb.1908 the first graduate from the College Department received his diploma with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译文:1908年2月,大学部的第一位毕业生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是则东吴大学首次授予学士学位的具体时间在1908年2月。《1918年东吴英文年刊》中东吴大学的“Important Dates”条记载:“1907—First graduating class from college.”(译文:1907年,大学第一届学生毕业。)据Catalogue of Soochow University其后所列毕业生名单,以及《1928年私立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一览》之《历届毕业生名录》等校史资料,第一个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应该是1907年唯一的毕业生沈伯甫。十年之后,东吴大学又有硕士学历文凭之颁发,成为中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学的现代大学。《1917年东吴年刊》在《纪事》栏中记载:“硕士学位自本学期始,校务部议定给发硕士学位。刻下陈君调父、徐君景韩已择定理化科之专习。陈君专究钢铁及铜类合金。徐君研究水门汀之制造。异日当为我校理科之翘楚也。”《1918年东吴英文年刊》中东吴大学的“Important Dates”条 记 载:“1917—The Master's Degree conferred upon graduate students the first time.”(译文:1917年,第一次给毕业生授予硕士学位。)

[8]甄陶:本义为烧制陶器,后常用来比喻培养造就人才。扬雄《法言·先知》:“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

[9]传统书信中的敬辞书写方式,文末不具名,另外附名片。以“名正肃”表示对尊长的尊敬。后面的“名另肃”也是相同的用法。

[10]鱼鱼雅雅:形容车驾前行时威仪整肃的样子。语出韩愈《元和圣德诗》:“驾龙十二,鱼鱼雅雅。”

[11]提撕:提携、耳提面命的意思。语出《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

[12]巽语:恭顺赞许的话。语出《论语·子罕》:“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13]开印伊始:旧时官府于旧历年底封印,次年正月开封用印,照常办事。由此可知东吴大学首届毕业生沈伯甫的毕业典礼在正月廿六日(1908年2月27日)。校史资料有1907年、1908年二说,究其实,其毕业在1907年,以毕业典礼算则在1908年。

[14]矞采:旧时书信中常用的祝词、贺语,如“敬维勋祉驻蕃,政献骏著,引瞻矞采”。原义为如天上的五彩祥云一般美丽动人。

[15]东吴大学注重学生演说、辩论的能力,渊源已久。《1910年东吴大学英文年刊》在介绍大学社团时就提及辩论社,其中有曰:“There are two Literary Societies in the University,the Philosophic and the Dialectic,and each student is a member of one or the other.The meetings are held on Monday morning,when two hours are given to debates in English,and to orations,declamations and essays in either English or Chinese.The training thus gained is proving very profitable to the members.Several times each term the societies have a joint debate,to which the members may invite their friends.”(译文:“大学里有哲学社和辩论社两个社团,每个学生都是其中一个社团的成员。每星期一上午举行会议,在两小时会议期间,社员用英语进行辩论,用英文或中文发表演说、宣言和论文。这样的训练对社团成员是十分有益的。社团每学期会举行几次联合辩论,会员可以邀请他们的朋友参加。”)《1922年东吴年刊》专列《雄辩清谈》栏目,介绍了丽泽会(成立于1908年)、竞智会、正名会、明强会、昌言会、立诚会等六个学生组织的辩论社团。在此选录其中对立诚会的介绍,其中有曰:“吾立诚会,固东吴声誉美满之辩论会也。会之成立,虽未满一载,而成绩斐然,此无他,以人才多而已。每当开会时,辄见一般青年子弟,皆怀抱苏、张之才,或以辩论擅长,或以演说出众,无不口若悬河,声如洪钟,而使人倾听起敬者。至若会中精神之活泼,秩序之整齐,犹余事也。今届会员已八九十人,洵不可云不盛。所望者,此后吾同人,去自满之气,努力前进,与日俱新,吾立诚会将来之发达,正未可量焉。”

[16]据《1918年东吴英文年刊》记载,1914—1917年的辩论题目分别是:“Foreign loans will do more good to present-day China than harm.”(译文:外国贷款对当今中国的好处利大于弊。)“A victory of the Allies will be better for China than the success of the Central powers.”(译文:对中国来说,协约国的胜利比同盟国的成功更好。)“In present-day China the moral question is more urgent than the economic question.”(译文:当今中国道德问题比经济问题更紧迫。)“To build railways is more urgent in presengt day China than to reorganize the army and the navy.”(译文:当今中国修建铁路比组建陆军和海军更紧迫。)这些论题都是紧密结合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的。

[17]潘慎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毕业于东吴大学,获理学学士,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理科硕士,归国后曾担任东吴大学教务长。

[18]徐景韩,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在东吴大学获得理学学士、理科硕士,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理科硕士,归国后在东吴大学担任化学系教授。

[19]参赛的辩手李兢渊在他所作白话诗《喜笑怒骂·其一》中说到了东吴大学辩论夺得锦标一事,其中有曰:“演说运动,常夺锦标,败既不馁,胜亦不骄,这种学生,真是可喜。翻书阅报,好像用功,一经考问,不知西东,这种学生,真是可笑。集会讨论,立党相倾,与人不睦,造人假信,这种学生,真是可怒。体操运动,不尽所能,追问号数,乱说害人,这种学生,真是可骂。”

[20]李骏耀,李伯莲三子(李政道堂叔),1924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代表我国参加远东运动会,并取得良好成绩。另外,李伯莲长子李骏惠191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四子李俊宝1927年也毕业于东吴大学。

[21]据《1922年东吴年刊》报道本年度八大校田径运动会夺得锦标曰:“东吴田径赛队以不屈不挠之精神,负华东之重望久矣。近来成绩,经前教练司马德先生之热心指示,与各队员含辛茹苦之实习,已驾南洋、约翰而上之。去春八大学竞赛,吾校居第二位;远东运动会举行于沪,本队队员于运动场上代表中国者计四人。今春八大学运动会举行于秣陵,红黑色运动员已夺得锦标归矣。”本年度春季的八校田径运动会,各校的得分情况为:东吴大学41 分、复旦大学33 分、南洋大学30 分、圣约翰大学17 分、沪江大学13 分、金陵大学8 分、东南大学1分、之江大学0 分。个人得分最高的为东吴大学的李骏耀(Lee Tsing Yao),得16 分。

[22]陆志韦(1894—1970),又名陆保琦,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著名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诗人。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代表作有《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及所谓“喻化”》《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等。

[23]三三四制:又称壬戌学制。1922年11月,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新学制。对各级学校的修业年限做了新的规定:初等教育6年,中等教育6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高等教育(专门学校)3年,高等教育(大学)4年。

[24]《1928年私立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一览》之《毕业所需学分总数及学分之支配》中规定:“各科课程均以学分计核,每学期(十八星期)每周三小时之工作为一学分。此三小时可分配如下:上课一小时,自修二小时为一学分;或试验室工作二小时,自修一小时为一学分;或试验室工作三小时而无自修亦为一学分。学生毕业须修毕一百三十八学分,而其总平均成绩须在三·五或三·五以上。此一百三十八学分分配如下:(一)普通必修课:四十六学分;(二)主科:二十四学分(至少数);(三)副科:十四学分(至少数);(四)文理科必修课(见第十一页课程支配概略章);(五)选修课。此项规定已于民国十六年秋季起实行。”

[25]乘舆之济:典出《孟子·离娄章句下》“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yú)济人于溱(zhēn)洧(wěi)。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26]易箦:人临死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