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艺术社会学:西方与中国的研究方法

揭秘艺术社会学:西方与中国的研究方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方有巴克森德尔、哈斯克尔等研究西方艺术史,汉学家高居翰、柯律格等以之研究中国艺术史。对这些关系的分析,就是艺术社会学的视角,可以包括赞助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艺术场域研究等。艺术社会学其他方法在此就不赘述了。

揭秘艺术社会学:西方与中国的研究方法

问:艺术作品与艺术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社会中,通过社会学分析艺术,会得到不一样的研究视角吗?

答: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在艺术生产、传播、消费的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研究的方法,在艺术史学史中,严格来讲,叫艺术社会学方法。在西方有巴克森德尔、哈斯克尔等研究西方艺术史,汉学家高居翰、柯律格等以之研究中国艺术史。艺术史的事实是艺术从来不是审美上自足的、非功利的,某种意义上,艺术是一种产品。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凝结在作品中的某些“社会关系”,常常在作品中留下痕迹。对这些关系的分析,就是艺术社会学的视角,可以包括赞助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艺术场域研究等。

借助赞助人研究,我们打破了艺术家的“天才论”,发现很多时候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与赞助人合作的结果。艺术史家巴克森德尔在对1445年的合同进行研究时,发现弗朗西斯卡的绘画中,明显留下了一个赞助人的痕迹。甚至赞助人假艺术家之手,创作了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等。合同中有这样一段话“前述的卢卡师傅必须承诺如此作画:一,所有人物都要在前述的拱顶上完成;二,并且尤其应注重每个人的脸部及中部以上的所有部位;三,卢卡不在场时,不能作画;四,我们商定所有的混色应该有卢卡师傅亲手完成……”,由此可见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www.xing528.com)

同样,中国宋代精工富丽的诸多宫廷绘画中,有“宋徽宗”的痕迹;明代浙派绘画粗豪雄壮的风格中,有明代贵族的品位;扬州八怪的绘画中,有普通市井小民的气息。换言之,一部艺术史既是一部作品史,同时也是一部艺术收藏史。艺术社会史研究,可以由赞助人扩充为艺术家的社会文化交往“圈子”之影响,艺术家的“圈子”广泛而灵活,一般来说,越成功的艺术家,交往圈子越广泛,作品自然不可能全面映射此诸多关系;以与作品创作关联紧密程度而言,应该是赞助人(直接要求)、师长(风格影响)、帮手(代笔或合作)、同行(竞争比较)、朋友(品味感染)等的影响,渐次递减。这种方法,目前已经比较成功地揭示与描述了文徵明、李日华、傅山、吴大澂等中国文人的“圈子”,与他们作品创作、流通的关系。

艺术社会学其他方法在此就不赘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