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桃花源原型意象:作品心理分析方法

桃花源原型意象:作品心理分析方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心理学的方法,该如何分析作品?显然,桃花源就是积淀在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原型意象。阿恩海姆把这一理论运用到视知觉与视觉图像研究中,他认为视觉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以之分析过很多经典绘画的“力”。此外,还有一些实验心理学方法,对艺术中的一些审美情感问题、功能问题,进行研究。

桃花源原型意象:作品心理分析方法

问:一件作品的产生,往往是作者心物相生的成果。在艺术图像中也隐藏着作者的心理意图。以心理学的方法,该如何分析作品?

答:这种方法,是指从心理分析学的视角,对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进行阐析。它的最基本的美学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潜意识与性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是深层动因。它在分析作品时有三个方面的运用:

一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超我会压抑本我,由自我来调节二者,遵循现实原则。尤其是本我中的性本能和艺术创作原动力关系紧密,艺术是“白日梦”,是对欲望的转化和升华,艺术背后是性本能的驱动。弗洛伊德曾著《达·芬奇的童年记忆》,认为“恋母情结”是达·芬奇在艺术和科学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真正原动力,他最具神秘色彩的《蒙娜丽莎》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图8.6),正是对“恋母情结”的写照。弗洛伊德认为蒙娜丽莎的出现,引发了作为私生子的达·芬奇对生母的痛切记忆,而蒙娜丽莎的微笑唤醒了他长久以来沉睡在心底的这个记忆——母亲的微笑。因而蒙娜丽莎成了母亲的替代品。因此,童年的性渴求最终演化为成年达·芬奇探索艺术奥秘的强烈欲望。他写道:“一个新变化向他袭来。他的最深层的心理内容再一次活跃起来,这有利于他的艺术,当时他的艺术正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他遇到了一个唤醒他母亲那充满情欲的快乐又幸福的微笑的记忆的女人,在这个苏醒了的记忆的影响下,在他艺术努力开始时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恢复起来了,那时他也以微笑的妇女为模特儿。他画了《蒙娜丽莎》《圣安妮和另外两个人》和一系列以神秘的谜一般的微笑为特点的画。在他的最早的性冲动的帮助下,他体验到了再一次征服艺术中的压抑的欣喜。”[1]尽管弗洛伊德的这种解读,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证伪与非议,但确实洞开了一种认知艺术的全新视野。

图8.6:《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达·芬奇
77×53cm
木板油画
1503—1517年
法国卢浮宫
博物馆(www.xing528.com)

二是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作为弗洛伊德的学生,他修正了老师的理论,认为人的潜意识最底层的并不是性欲本能,而是集体无意识。他将心灵结构分为层次分明的三个部分: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被荣格称作“情结”,它不是人格中最深的层次。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为‘带感情色彩的情结’ 所组成的,而集体无意的内容则是所谓的‘原型’。” 一个族群、一种文化会有一种集体的共同潜意识,人类一些人生情境意象,一代一代反复经历,积淀为心理结构中的“形式”,就成了原型。如树林原型、太阳原型、英雄原型、骗子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等。艺术中反复出现的母题,其实就跟原型有关。我们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完全是一个关于爱情人性世外桃源,其实回溯上去,陶渊明的桃花源原型,再回溯就是老子“小国寡民”的世界:与世隔绝,一片祥和。显然,桃花源就是积淀在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原型意象。

三是格式塔心理学,该学派认为知觉先天具有整理后天杂多材料的功能,即简化与透入:直觉事物“格式塔”,即事物内在要素整体的“张力”结构,“力” 的场。阿恩海姆把这一理论运用到视知觉与视觉图像研究中,他认为视觉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以之分析过很多经典绘画的“力”。塞尚静物画中就隐藏着一些结构,咬合出亘古难移的“力”(图8.7)。而八大山人花鸟画,则履险如夷,借助危石、花鸟与题跋,相反相成,构筑了一些富有张力的“格式塔”。艺术家的视知觉,自然就能在作品中创造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格式塔”。

此外,还有一些实验心理学方法,对艺术中的一些审美情感问题、功能问题,进行研究。比如,抽象画能否表达感情?研究发现,受试者在看完被其视为快乐的抽象画800秒以后,面孔上呈现出积极的情感,微笑肌群被激活;在看完被其视为悲伤的抽象画后,脸上出现消极的情感,皱眉肌群被激活。[2]

图8.7:《花与水果

保罗·塞尚
82×65.5cm
布面油画
1888—189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