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对一件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解读方式,那么艺术欣赏和解读方式有哪些?
答:解读中国艺术图像,有南朝谢赫的“谢赫六法”: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六法中以“气韵生动”统摄其余五法,气韵乃是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所在。气韵生动主要有两点注意:一,艺术作品内在的生命节奏和韵律,是由笔墨、构图等带动而散发出的生命气息。二,画面之生动对欣赏者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活泼泼的生命,盎然而生,是为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最先主要针对人物画提出的,旨在讲长线条的质量,随着山水画、花鸟画的兴起,长线条变短,骨法用笔逐渐演变为文人画的“笔墨”。
应物象形,主要是对象写真,画得像不像的问题。
随类赋彩,讲色彩的使用,最早是指人物画的色彩,根据衣服不同块面平涂敷色。
经营位置,讲作品的构图问题。
传移模写,是一种师承或摹古的学习方式,模写主要是指依靠师傅粉本临摹学习,传移是把小的粉本放大到墙壁上。
我们可以用“谢赫六法”,解读一下宋摹本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图8.1)。此图是对宫廷生活的写照,是宫女们从事捣练、络线、熨平、缝制等劳动的真实展现。
图8.1:《捣练图》
张萱
37×145.3cm
绢本设色
宋摹本 宋徽宗
美国波士顿
美术馆
首观整幅画面的气韵:雍容华贵,正是唐代的精神气质。从右往左,首段捣练四人,紧促生动,接着穿针倒线的两人逐渐舒缓,尾段扇风助火的女子以及熨烫的四人,将画面拉得平缓悠长,起承转合,整个画面如音乐旋律一般,有意思的是,在长练下游戏的一个儿童,是全卷的旁逸斜枝,饶添生动。
从骨法用笔看,整幅画用高古游丝描,工细绵长柔韧的长线条,将女性华贵的服饰,丰肥的体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所谓“应物象形”,画中捣练、熨平、缝制等宫廷劳动栩栩如生,女子们脸型圆润,体态丰腴,丰美高贵展现得淋漓尽致。(www.xing528.com)
所谓“随类赋彩”,朱红、橘黄、石青、草绿、米黄、象牙白,数种色彩敷染辉映,总体呈现出一种雅净妍丽之美。
在经营位置方面,画面以连续的场景展开,从右往左分为三组,即捣练、缝制和熨练,共12人。捣练组由四人组成,为站立状;缝制组由两人组成,为坐姿;熨练组则有六人,一人坐着扇火,熨布者四人,另一人为玩耍的女孩。三组人物有站有坐,距离疏密,错落有致。
传移模写,张萱善画人物,对贵公子及宫苑子女尤为擅长,画风承袭了晋唐顾恺之等人物大家用线用色之长处。
问: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品评方法,能运用来分析西方油画图像吗?
答:我想是可以的。我们不妨以拉斐尔《大公爵的圣母》为例(图8.2),来尝试一下。
拉斐尔一生画了很多圣母像,该幅气韵庄严而诗意,柔静略带忧伤,是天主教虔诚庄严的情义与古希腊艺术理想之美的融合。
从骨法用笔看,此画除了人物头发及衣服边廓线用笔外,笔触很少,主要以平涂罩染法,画面平滑如镜,圣母与圣子宁静秀雅。
图8.2:《大公爵的圣母》
拉斐尔·桑西
84×55cm
木板油画
1504—1505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
庇蒂美术馆
随类赋彩上,文艺复兴初期油画也是成块面平涂,圣母胸衣一块深红,披风整块青褐,罩以微妙的光影,圣母子形象与背景之间,以晕染法,一层层渐变过渡推进。
应物象形,文艺复兴借助光学、解剖学、透视学等科学为艺术造型助力,拉斐尔造型功底尤为扎实。该画人物比例协调,形象动人,拉斐尔对圣母与圣子的面部表情刻画细腻,圣母脸上虽无笑意,却一脸慈柔,投注温情于圣子。
画面整体以三角形构图为主,其中又有多个小三角形暗含其中。三角形的稳定关系,将画面的完美均匀推向极致,拉斐尔对经营位置的推敲,几近完美。
关于师承,拉斐尔的父亲是一位宫廷御用画家,他从小随父亲习画,后拜在佩鲁吉诺门下,当学会老师的透明晕染技法后,又学习达·芬奇晕涂法和米开朗基罗明暗对比法,然后铸炼自己的风格。
可见,谢赫六法,基本涵盖了一个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细部到整体的主要方面,所以无论中西,这种方法都有适用性。当然,也要注意在具体文化背景中,各个要素内涵存在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