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今,艺术市场较为活跃,作品价格起伏不定,收藏群体也变得复杂起来。这其中经济因素对艺术起到什么作用?经济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当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存在时,便进入交换和流通中,艺术便具有了经济学的属性。与经济关联的艺术不再被看作是审美自足的艺术品,而是被看作一种产品或商品。此时,艺术家化身为生产者,艺术品被生产以后,依靠各种途径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被消费,到达观赏者或赞助人手中,此过程便是艺术走向市场的过程,在市场里就会有价格和竞争。
看似怡情悦性的中国古代文人画,在当时也是有价格买卖的。尽管博物馆里董其昌的作品现在看很文雅,似乎远离功利性,但在他那个时代,也是以商品来流通的,董其昌也会以此维生。当作品明码标价进入市场,有利可图时,造假现象也随之出现。有时造假水平之高,连画家本人也真赝莫辨,甚至画家本人也参与造假活动。
明代,书画经纪人已出现,即以书画生意为生的古董商,他们知道谁手中有好作品,也清楚哪些人需要好作品,于是成为中介商,谋取利润。在江南,他们乘着“书画船”满载书画,定期送给有购买意向的买家,他们会把书画给买家留观一段时间,以决定是否最终收藏。明代书画鉴赏大家李日华收藏的书画很多是这样来的。一般,艺术经纪人将书画文玩从南搬到北,又从北运往南,使得艺术品在更大的范围流动,市场繁荣起来。
问:中国的艺术市场最早大概什么时候产生的?
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便成为市场流通的特殊商品。至唐代艺术市场开始繁荣,如相国寺有书画地摊,此时艺术商品意识开始变得强烈。而宋代是艺术市场商业化的重要时期,如北宋的汴梁市集,南宋临安的勾栏瓦舍等都有书画摊,书画频繁辗转,与此同时也充斥着大量赝品。元代书画市场继续发展,商业意识与市场观念进一步影响了书画市场,市场价格成为艺术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到明清时期,书画市场全面繁荣,成为私人收藏的主要获取场所,同时出现明码标价与书画作伪的现象。现代意义的中国艺术市场,在20世纪初以后才开始出现,交易场所有画廊、拍卖会等。
问:收藏或艺术市场会不会左右艺术发展的走向呢?
答:艺术收藏一直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只是收藏力量在历史更迭中不断变化。古典时代,主要的收藏力量是宫廷、教会、皇室等权贵阶层。现代艺术首先是新兴资产阶层赞助,比如印象派就是城市新兴资产阶级赞助的,当代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市场,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
在西方早期艺术史上,艺术家创作的题材、材料等都是由赞助人一锤定音的,换句话说,赞助人成为真正的艺术创造者,后来艺术家地位提升,创作自主性加强了,艺术家与赞助人一直在展开创作权力拉锯。
今天,艺术市场已非常成熟,从一级市场的画廊,到二级市场的拍卖会等,十分完备。哪些艺术家或作品能成为市场的宠儿,最大的幕后推手就是资本。如现代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1990年代以后的商业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推动,因为当时的主流体制和学院派并未对现代主义艺术看好。直到1991年左右,国际资本的注入,人们视野的拓展,中国当代艺术的“四大天王”,才逐渐地被市场认同。其实,市场认可也是一种书写方式,是一股不断壮大的艺术史书写力量。(www.xing528.com)
问:现在的艺术品在观者看来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些画面简单、甚至奇形怪状的作品能有很高的市场拍卖价值?
答: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拍卖价值并不等于艺术作品的学术价值,决定艺术品价值的并非市场价格,而更多的是学术价值。如今,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品被天价卖出,更多的是资本运作的结果,对艺术品的消费也是一种“炫耀式消费”,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欣赏、收藏艺术品的资格与能力,以高价收购艺术品,可以用来标榜身份和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价艺术品的流通多是权贵阶层资本权力的游戏。
艺术作品一般内涵三种价值,即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关乎形式,一件作品气韵、笔墨、构图、色彩审美的独创性等级,决定作品价值品级,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很多为日常生活便条,但审美价值高,倪瓒笔墨精简、王蒙笔墨蓊郁,皆有独特创造品格,故审美价值高。文化价值,关乎内涵,王羲之《兰亭序》(图7.6)本身是美文,文化价值高,《清明上河图》反映千姿百态的北宋社会生活,有文化价值,张雨《杂诗卷》后题跋名人30多人,文化价值当然高。历史价值,关乎时间,时间越久越稀缺,晋唐书画流传至明代极为稀少,价格皆高。艺术作品价格,最终也应该由这三者价值决定。
图7.6:《兰亭序》王羲之
24.5×69.9cm
纸本
唐摹本 冯承素
故宫博物院
中国艺术史上,最早讨论书画价格的是唐代张彦远。他认为绘画劳动量大,价格应高于书法价格;画价还受上古、中古、下古时间,上品、中品、下品品级,大画与细画等工细因素影响;总之,决定书画价格的要素有名气、品级与时间。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