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艺术家首先是匠人,在此,“匠人”并不是低层次意义的劳动者,而是有精神高度的手艺人。
一位具有艺术家精神的匠人是怎样的呢?
真正的匠人精神等同于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其一,对工具的热爱和尊重。任何一位匠人都热爱工具,日日与之对话,耳鬓厮磨,而逐步上手,建立信任,匠人使用工具并非人对工具的机械性驱使。日本手艺人匠人精神尤著,有些手艺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比如煮饭,把饭煮得最好。盐野米松的《树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三卷)》讲大木匠的故事,在日本对最高级别的木匠尊称为栋梁,西冈常一的祖父那一辈便是法隆寺的栋梁,到他也是栋梁。西冈常一认为,工具如同匠人的手,打磨工具便能看匠人的手艺如何。造宫造大庙的大宗师,入门功夫就是整理和打磨自己的工具,磨凿子也好,磨锯子也好,其实磨的是人的心性。
其二,对材料充满敬畏,因材施作,在材料本身上生发出其生命。在日本,宫殿木匠有个口诀:“建造堂塔的用材,不是买木料而是去买一座山”[1]“长在山岭上和山腰上的树可用于结构用材,长在山谷里的树可用于附件用料。”[2]“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里生长的树木沐浴了充足的阳光,因此长得很结实,尤其是山顶上的树,不仅沐浴了充足的阳光,同时,风吹日晒、雨雪吹打让它们生长得木质坚硬、癖性强烈。这种性格强烈的树材最适合用在柱子、横梁这样支撑整个建筑的部位。长在山谷地段的树,水分和养分都很充足,在这种地方光照风力都不足,树能顺利地成长,但是相反地,这种顺利成长没有癖性的树也不会太强壮。因此它们只能用来做装饰用的材料,比如用来装饰天井、屋顶的围栏,等等。”[3]因此,木料用于建筑,便有两个生命:树的生命和建筑的生命。正如西冈栋梁所言:“建造宫殿的时候,需要我们对每一棵树的癖性了如指掌,在这个基础上再把它们用在适合它们的地方。那样的话,千年的扁柏就能成就千年的建筑。这一点,法隆寺给了我们最好的印证。”[4]
同样,日本服装设计师敏子女士也感受到了“料”的生命,她说她摸到一部布料的质地时,一件服装就由此生长了。所以尊重并顺应材料的生命,才能牵引、点化出好的作品。艺术创作也是如此,厉害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钟爱的笔、墨、纸、砚,毛笔有毛笔的生命,墨有墨的生命,纸有纸的生命,砚台也有砚台的生命,因材所造就、生发出的艺术,往往才有最好的美的生命。
其三,肉身对作品的加入。手工制作物,正是有人的身体加入,才有生命,这是与机械产品的重要区别所在。中国绘画中,借助界尺画的作品,一般品位不高。古代皇宫打磨家具,直接用手摩挲,赋予其身体滋润感,绝不会像现代人用纱布,所以古代皇宫家具会有一层明灰色的包浆,就像农民用旧了的锄头木把,肉红色的,这是肉体和锄头木把长久厮磨所留有的肉体气息。
其四,作品是匠人全副生命的投注。中国古人铸剑,生死以授。传说中,铸剑名手干将为吴王铸剑,三月已过,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却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忧心如焚,仰天长叹,其妻莫邪深知其中诀窍,于是投身于火焰,衣袂飘扬间化为灰烬,铁水竟汩汩流淌,剑顺利而成,一雄一雌,亮若冰晶,削铁如泥,栩然通灵,名之“干将、莫邪”,这就是中国古代神剑。日本有专门煮饭的大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米饭。之前日本建造宫殿的西冈栋梁,用一辈子与古建筑、扁柏打交道,把生命投注在为之生为之死的建筑梁木中。此时,匠人也有了两个生命,人的生命,物之生命,作品是匠人生命的物化,是全部生命的投注。(www.xing528.com)
一个匠人达到以上四个层次,由技入道,渐入佳境地修炼,匠人便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
问:这种匠人精神在艺术创作或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在西方工匠时代,艺术学徒的训练主要由行会承担,许多著名艺术家,如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达·芬奇等,年轻时都在行会画舫中学习,锤炼匠人精神。根据佛罗伦萨画家琴尼尼1437年左右写的《艺术手册》记载,一个艺徒要从师傅那里学到基本绘画技艺大约要13年时间。第一年是不断的钢笔、粉笔、炭条或排刷的绘画练习;再六年掌握制作颜料和嵌板的技巧,还要学会压缩尺寸和磨石膏粉,上画布、打底子、镀金抛光、钻孔压模;再六年专攻湿版画和镶版画,学会起稿上色,修饰上光等。
图4.1:《析世鉴·天书》
徐冰
活字印刷,宋版书制作成册,近四千“伪汉字”
1987年
再如徐冰的作品《析世鉴·天书》创作(图4.1),当时徐冰在十多平的房间里,花了4年多时间,学习研究活字印刷,制造了四千多个伪汉字,最后精心印刷在中国书画长卷上,一作成名。在“观念”盛行的当代艺术中,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全身心的投注,非常严肃的创作过程。工匠精神是艺术的奠基石,有了这个基石,便可以加入科学精神、宗教精神、文人精神等。
上海美术学院徐建融老师有篇文章叫《向宋人学习》,提出向宋代艺术家学习,向张择端学习。张择端在当时可能不是一流的画家,但在今天看来,水平很高。张择端是以工匠精神作画,一片屋瓦、一块布料都画得都那么谨细,那么认真,《清明上河图》画面每个细节无不以“严重以肃,恪勤以周”的工匠精神进行创作,由此可观,当时的平均水平之高,保证了宋代宫廷画的整体水平。反之,如果全部以大写意为目标,那么绘画的整体水平就会下降,这就是晚明大写意风行、中国画没落现象出现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