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司马绍登基后,改元太宁。接着,司马绍就特许王敦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明帝这么做是为了稳住王敦,毕竟自己刚刚上位,羽翼未丰。王敦一看明帝不但没有对己不利,还给予了自己这么多特权,于是,王敦于这年四月就出建康,移镇姑孰。
王敦虽然出都了,但并没有放松对中央政府的控制。王敦以前的老巢是武昌,现在改为姑孰,姑孰距离建康更近。而且王敦自领任扬州牧。扬州牧以前是王导,王敦虽然把王导由司空提升为司徒,却剥夺了他扬州牧的官衔。
为了对付王敦,明帝首先拉拢的是流民帅郗鉴。郗鉴是高平金乡人,汉献帝时御史大夫郗虑玄孙。洛阳沦陷时,郗鉴并没有南渡江南,而是和宗族乡党千余家保据邹山,司马睿委任他为兖州刺史。后来石勒逐渐南侵,郗鉴于永昌元年(322)退保合肥。纪瞻就表荐郗鉴,司马睿任命他为尚书,入居建康。
因为郗鉴手下的那些流民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正好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于是司马绍拜郗鉴为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假节,出屯合肥。
王敦当然不愿司马绍在自己身边安排一个钉子,于是他上书给司马绍,要求改任郗鉴为尚书令,征还京师。郗鉴从合肥返回建康时,路过姑孰,就与王敦相见,随便聊聊。结果话不投机,王敦大怒之下竟将郗鉴扣留下来。王敦的亲信钱凤建议王敦不如借机杀掉郗鉴,可王敦却说,郗鉴是儒雅之士,又很有名望,不能就这么杀死。没过多久,王敦就把郗鉴放回了建康。
郗鉴重回建康后,立即和司马绍讨论剿灭王敦的计谋。十一月,王敦让自己的兄长、征南大将军王含为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接替了郗鉴的位置。王敦又将从弟王舒从廷尉调任为荆州刺史、鹰扬将军、领护南蛮校尉,监荆州沔南诸军事,接替王含的职务,任命从弟王彬为江州刺史、前将军。(www.xing528.com)
此时的王氏,掌控着荆州、江州、扬州、徐州、江西,王敦的爪牙沈充占据着三吴地区。王敦对王彬透露了要出兵建康的打算。王彬苦苦相劝,王敦见其与己意见不合,就想让左右逮捕王彬。王彬愤怒地说:“前时你害了兄长,现在还要杀弟弟吗?”王敦以前曾把王棱杀了,所以王彬这么说,王敦一听这话也觉不忍心,就打发王彬做豫章太守。
王敦自己没有孩子,恰巧王舒的二儿子王允之,刚10岁左右,非常聪明,王敦很喜欢这孩子就留他陪伴自己。有一次晚上陪侍王敦宴饮,王允之也喝了点,就先进屋睡了。王敦就在屋外与钱凤等人谋划废立大事,这些都被王允之听到了。王允之担心王敦多疑,就用手指抠喉咙,吐出了很多吃的,弄得脸和衣服上一塌糊涂,还伪作鼾声,假装睡觉。钱凤等人走后,王敦果然进屋用蜡烛照视,发现王允之身边十分污秽,又喊了几声,王允之只是翻了个身接着睡觉。王敦以为王允之真的睡着了,才放下心来,自己回去安寝。当时王舒刚刚拜为廷尉,王允之就跟王敦请假,请求回建康看望父亲,王敦答应了。回到了建康,王允之就把王敦的阴谋告诉了王舒,王舒和王导连忙一起将这一情报报告给了明帝司马绍。
王敦还以为自己的密谋没有泄露,紧接着他又把矛头对准了义兴周氏。会稽内史周札在王敦之乱中,开石头城迎降王敦,为王敦顺利攻入建康立下了大功。王敦后来任命周札为光禄勋,很快又转为尚书,迁右将军、会稽内史。周札长兄周靖之子周懋被封为晋陵太守、清流亭侯,周懋弟周莚为征虏将军、吴兴内史,周莚弟周赞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武康县侯,周赞弟周缙为太子文学、都乡侯,周札次兄周玘之子周勰为临淮太守、吴程公。当时周氏一门五侯,贵盛无比。周莚的母亲去世时,前来送葬的人多达千人。这反为王敦所忌。恰好这时候王敦生了病,钱凤也劝王敦早除周氏,王敦深以为然。
周的弟弟周嵩被王敦引为从事中郎,每次想到兄长无辜遭殃,周嵩心里面总是愤愤不平。王敦没有子嗣,曾把王含的儿子王应过继过来,还让他统领军队。周嵩又是王应的嫂父,他私下对王敦切齿,就说王应年少难主军事。王敦听说周嵩到处这么跟别人说,就更加对周氏不放心了。
当时有一个叫李脱的道士,自称已经800多岁了,号称李八百,从中原一直到建康,有很多信徒。他有个弟子李弘自称应谶当王。于是王敦终于找到了一个灭周氏的借口,就让庐江太守李恒上表建康,告发周札等人与李脱图谋不轨。朝廷接到此表,派人逮捕了李脱等人,枭首示众。王敦也在营中将周莚、周嵩杀死,又命令参军贺鸾通知沈充,率兵前往会稽袭杀周札。至此,江南的强宗义兴周氏,被王敦屠灭殆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