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地位低等的奴隶成为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这是难以想象的。但是,石勒却将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
石勒,原名匐勒,羯族人,出生于上党武乡,他的父亲是部族的一位小将领。石勒年少时就才干非凡,不仅勇猛有力,更善骑射,但是,石勒家境贫穷,被迫去做佃农,后经历战乱,辗转被卖,又险些被杀。
石勒一路奔波,后来入山东,被卖入山东茌平人师懽家中为奴,石勒在师懽家中踏实能干,师懽见此人不同于常人,便免除了石勒的奴隶身份。
在山东茌平,石勒结识了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此人乃是汲桑。师懽的家临近牧马场,闲暇之余,石勒常到此游玩,日积月累便懂得了一些相马的技术。而汲桑乃是此处牧帅,师懽常常与之交往,石勒与汲桑便在此结识,这里也成为他们发家的一个开始。
石勒虽然免除了奴隶身份,但仍然提心吊胆,因为官兵对于他们这些胡人那是见到就绑。石勒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安安稳稳过日子,可是天不遂人愿,官逼人反。石勒扔下手头工作,大步向牧马场方向走去,造反的决心已经在他头脑中下定。
到了牧马场,石勒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说的人蠢蠢欲动。先有八个人加入他的阵营,乃是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后来又有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加入他们的阵营,这十八人,各骑一骑,号称十八骑。
这十八勇士,成为石勒起家的基本力量,在山东、河北一带,他们劫取不义之财,掠夺丝绸珠宝等,用此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结交志同道合之士,为他们队伍的壮大打下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与壮大,石勒所率领的队伍达到了数百人,而牧马场牧帅汲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就在西晋诸王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匈奴人刘渊在左国城称王,建立了中原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天下大势朝夕变幻,石勒的成长也在激烈的变化之中。石勒拥有百余部属,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如此小的阵容独立发展,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石勒与汲桑商议,找个有前途的将领去投靠,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恰逢成都王司马颖被打败,他的旧部公师藩便以为司马颖复仇为由起兵,颇有实力。石勒与汲桑见公师藩能成大事,便率领百十人前去投奔,途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石勒这个名字才叫起来。(www.xing528.com)
公师藩对石勒非常赏识,令其为前队督,攻打邺城,然而,公师藩在战乱中被杀,败得一塌糊涂。石勒、汲桑不得不开始他们的逃亡生涯,这二人逃回牧马场,再次召集人马,准备从头来过。
这年是永嘉元年(307),汲桑、石勒二人一个为大将军,一个为前锋,再次攻打邺城。
此时,朝廷当政者是东海王司马越,镇守邺城的是司马越的弟弟东瀛公司马腾。司马腾在邺城并不得人心,八王之乱以来,邺城一直是战争所在地,多次战乱已经让邺城千疮百孔,一穷二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生活悲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司马腾日日笙歌,日子过得极尽奢华,人民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
占据邺城以后,汲桑、石勒稍做休息便领兵南下,渡过黄河,浩浩荡荡往兖州方向而去。在行军的过程中,石勒部士卒不断增加,阵容不断强大,朝廷为之震动。
邺城被破,司马腾被杀,消息传到长安,司马越甚是震惊。石勒,一个从奴隶发家的小人物,此时受到了朝廷的充分重视。
司马越派出几支军队分兵镇压,更有老将苟晞领兵。苟晞此人非同小可,久经沙场,此次朝廷能请出他,可见对此次用兵的重视。
经过几个月的对峙,双方也大战了多个回合,最终,汲桑、石勒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汲桑在作战中不幸战死,石勒率领余部逃生。
没有立足之地的石勒面临再次落魄,这次,他要去投奔的是在左国城自称汉王的匈奴人刘渊。
刘渊汉政权刚刚建立,正值笼络人才之时,见石勒来投奔,自是十分欣喜,于是晋封石勒为辅汉将军、评晋王,统领所率军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