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颖率兵渡过颍水,直奔洛阳而来,孙秀见大势已去,早已没了主意。义阳王司马威给孙秀出了一个主意,要他召集洛阳城四品以下官员家里15岁以上的儿子,组成一支军队,出城迎敌。这个命令一下达即便是之前有人还想支持孙秀,现在也给逼到反对他那边去了,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拿起刀上战场?更何况,凭什么要小官贡献孩子,如此怎么能不激起民怨。
朝廷里里外外的人都恨不得一刀杀了孙秀才能解气,司马威一看态势不对,把孙秀一扔,自己先跑了。从前线回来的孙会、许超等人聚集在孙秀身边,七嘴八舌讨论着计策。
孙秀这边是一团乱,左将军王舆趁机倒戈,召集七百多人从南掖门攻进皇宫。王舆亲自带队冲进中书省缉拿孙秀,孙秀慌乱中关上中书南门,躲在屋里,最终成了剑下之鬼。
解决掉孙秀,就等于解决了司马伦的大脑。王舆派人传话给司马伦要他乖乖投降,司马伦被押送到专门给失势的宗族准备的地方:金墉城。司马衷从金墉城回到了皇宫,又成了皇帝。
梁王司马肜上书,怒斥司马伦父子的谋逆大罪,建议应该给这父子二人判死刑。针对梁王的建议,司马衷召开了大臣会议,与会的臣子自然都表示赞同,没有人敢说个“不”字,司马衷于是让尚书袁敞带着金屑苦酒取司马伦的命。司马伦从来都不是什么有政治头脑的人,甚至谈不上有头脑,当他得知袁敞的来由,只是用汗巾覆面,不断地说:“孙秀误我!孙秀误我!”
三王起兵到惠帝复位,一共进行了六十多天,司马伦的皇帝梦,也只做了四个月,但死于这场动荡的人,竟有十万人之多。凡是孙秀跟司马伦的支持者,基本上都被杀了,王舆因有功劳,将功折罪,才免了死罪。司马衷改年号“永宁”。
司马冏因为首倡之功,自然排在功臣榜第一位,其他两位王爷也得到了新的官职,最后,司马衷宣布立司马遹唯一的儿子,仅仅2岁的司马尚为皇太孙。齐王司马冏摄政,司马尚被内定为接班人,事情进行到这里,跟之前走程序的场景并无多少不同,只是这一天,突然变得不同起来。
司马威是司马伦的人,当年从司马衷手里抢玉玺这事,是他干的。司马衷一直记着这笔账要算,但他听来听去都没有司马威的名字,于是他直接开口要下旨,这在他十多年的皇帝生涯里,几乎可以说是第一次。(www.xing528.com)
司马威跟河间王司马颙关系亲密,有着这层关系,齐王司马冏跟成都王司马颖都想放司马威一马,没想到惠帝司马衷竟然开口要杀司马威,众目睽睽之下,这些人只得同意了。
司马冏在朝堂上确立了威信,住到了自己的父亲司马攸曾经的府邸,在府里置了四十个僚属,在大朝廷外,组建了一个自己的小朝廷。军国大事无须送往宫中,直接呈送司马冏即可。齐王这一系列举动,伤了那些支持者的心。
与司马冏不同,司马颖成了失望中的人们新的救命稻草。司马冏率兵进入洛阳,第一件事就是夸耀自己的功劳,司马颖反而很谦虚。
司马冏住到了洛阳父亲的房子,而司马颖去太庙拜祭了自己的父亲司马炎后,就收拾东西回自己的封地去了。等到司马冏接到消息说司马颖回家了,大惊,连忙跨上马赶紧追出去,追到洛阳城外七里涧才赶上司马颖。司马颖下车跟司马冏挥泪告别,什么朝廷大事都没说,一个劲念叨自己的母亲,说当今太妃的身体不好,自己实在不放心。
司马颖回到家,司马冏派出的使者也到了,赐给司马颖各种奖赏。司马颖推掉了奖赏,还上表请求奖赏跟随自己的幕僚卢志、和演、董洪、王彦、赵骧等五人,这五个人因此都封了公侯。
司马颖抚恤百姓的同时,又亲自督造了八千多副寿材,把死难的将士都葬于黄桥北;还建立祠堂,刊刻石碑,找人写了一篇碑文,详细记述了八千人的功劳、事迹,还派人去死难者家里去慰问,旌表门闾。司马颖还派人把司马伦那边的死难者一万四千多人的丧事也都包办了,这一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司马颖有情有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