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后,曹芳也未能亲政,司马师不久便废除了他,另立13岁的曹髦为帝。曹髦登基,实权掌握在司马师手中,权势比司马懿那时更大了,但是没有多久,司马师就病死了。顺其自然,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继承了他的一切权力,继续完成司马氏的大业。
司马昭的权力日益膨胀,野心也日益膨胀。可是他虽然大权在握,但终究没有皇帝的称号。他的下一步便是取代曹髦,自己做皇帝。曹髦也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个傀儡,哪一天司马昭不高兴了,便会除掉他。与其坐着等死,不如铤而走险,奋力一击,干掉司马昭,即使失败,也不失皇帝的尊严。但是要杀司马昭,他一个人是做不到的,于是他找了几百个仆从、侍卫去袭击司马昭。这正好给了司马昭除掉曹髦的借口。
曹髦死后,司马昭又立了曹奂为帝。曹奂很乖,完全服从司马昭。终于有一天司马昭再也不需要他了。不久,司马昭就自称晋王。
泰始元年(265),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晋王之位。司马炎很想做皇帝,于是派人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
泰始元年(265),司马炎称帝,国号晋,史称为西晋,建都洛阳,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司马炎即位之后,晋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出现了“太康繁荣”的局面。政治上,司马炎行分封,把宗室都分封为王,这就为以后埋下了祸端。地方势力不断膨胀,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后来导致八王之乱发生。司马炎下诏命令郡国任用贤能,颁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正身;二勤百姓;三抚孤寡;四敦本息末;五去人事。司马炎命贾充修订律法,这成为后世法律形式的蓝本。司马炎命令地方官轻徭薄赋,以农为本,使地尽其力,重农抑商。经济上,废除民屯,罢农官,劝课农桑,严禁私募佃客,这些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
曹丕篡汉自立,到司马炎建立晋朝,有45年。司马炎以同样的手段夺去了曹姓政权。司马炎虽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他明白现在仍是危机四伏。
从内部看,在曹氏家族与司马氏家族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曹氏家族遭到了司马氏家族的残酷屠杀。另外,司马氏毕竟是篡夺了曹氏政权,名不正言不顺。司马氏心里还是有所顾忌的,这成为司马炎长期横亘心中的阴影。(www.xing528.com)
从外部看,蜀国已灭,孙吴虽在,但不足以与晋抗衡,灭亡是早晚的事。下一步就是吞并东吴,完成统一大业。
司马炎为了稳固政权,首先安抚曹氏和投降过来的蜀国旧臣。司马炎下诏让陈留王曹奂保留天子的礼仪制度,不向他称臣。曹奂死后,司马炎追尊他为元皇帝。司马炎赐安乐公刘禅子弟其中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些收买人心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战乱刚刚平息,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了尽早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司马炎奉行无为政策,营造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这种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兴则百姓安。司马炎以洛阳为中心,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晋泰始二年(266),司马炎颁布诏令,鼓励农业生产。史料记载,泰始五年(269),汲郡太守王宏重视农业生产,积极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扩大劳动力,认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加强监督,开荒五千余顷。王宏实施的重视农业生产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正遇荒年,其他郡县的人民均有饥色,汲郡却粮食充足,人民仍能安居。晋武帝赐谷千斛,褒扬了他。晋武帝还下令兴修水利,修建了新渠、富寿、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顷。晋武帝废除屯田制,实行占田法和课田法。这种税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太康年间,西晋发展生产,以农为本,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人民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