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投奔刘表之后,暂得一席容身之地,但是寄人篱下,处处看人脸色,还要忍受刘表的监视与牵绊,自认为千载难逢的时机又不被刘表看重,刘备因心中抱负得不到伸展而愤愤难平。入荆州多年,刘备仍旧毫无建树,眼见曹操铲除袁氏集团平定北方,即将完成北方统一大业。所谓居安思危,刘备似乎已经看到危机正逐步逼近。
刘备的决心很坚定,他虽已到了奔五的年龄,但是能够看清这一点,仍为时不晚。不管如何,要扩充实力,招贤纳士必不可少,刘备拜访司马徽,司马徽称学生诸葛亮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而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的徐庶也称赞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在与徐庶的交往中,刘备见识了徐庶的智谋与品行,非同寻常,刘备称其为有王佐之才。而徐庶曾将自己与诸葛亮做了一个对比,“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
司马徽与徐庶都乃当世名士,有经天纬地之才,而诸葛亮如此被二人推崇,可见诸葛亮不是一般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15岁时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此拜师求学,成为司马徽与庞德公的学生。诸葛玄死后,诸葛亮结庐隆中,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
诸葛亮于隆中十年,把自己锤炼成了一个百科全书般的通才,天文、地理、气象、阴阳、兵法无不通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才华上毫不逊色,品行更是让人无可指摘,“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诸葛亮一生的格言。
出于对诸葛亮才华的赏识,刘备与关羽、张飞带着厚礼三顾茅庐。诸葛亮终被打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www.xing528.com)
这一年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已49岁,诸葛亮仅27岁,君臣相见恨晚。刘备“三顾茅庐”看似是一件礼贤下士的小事,却是汉末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件重大事件,这主要得益于诸葛亮颇有先见的“隆中策”。
这篇“隆中策”,主要围绕和针对曹操,当今天下,能够与曹操相抗衡的,唯有江东孙权,因此可联合孙权抗曹操。但是在此之前,要先夺取荆州、益州,占有一席之地,荆州乃是用武之地,益州乃是天府之国,以这两处为根据地,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与孙权联合,夹击曹操,以图天下。
诸葛亮与刘备一番交谈,深感觅得明主,便毫不隐瞒,精辟分析当世形势,提出“兴汉室,成大业”的战略。刘备听诸葛亮所言,如醍醐灌顶,敲醒了梦中人,对诸葛亮甚是佩服。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刘备寻求出路的方式。以前刘备只是想做一个官员为朝廷效力,后来随着黄巾起义,刘备走上了争夺中原霸权的道路。总体而言,刘备一直是在硬碰硬,没有想办法进行迂回,与曹操的几次硬碰硬最后的结果都是惨败。而诸葛亮的出现为刘备解决了最为关键的路线问题,刘备听闻这样的言论,终于醒悟,让自己的事业走向了正途。
刘备以诸葛亮的“隆中策”为终极目标,从无立锥之地,一步一步走上三足鼎立的道路,其中懂得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立下了汗马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