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世界》:软实力象征,发行量160万份

《电世界》:软实力象征,发行量160万份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以消费和娱乐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还有160万份左右的《大众力学》存在,这本身就说明崇尚科学的精神没有泯灭,理性思考的风气还没有受到蔑视。我不太清楚我国的科普类杂志的发行情况,只是想,如果我们自己的《电世界》或者相当于《大众力学》的科技杂志也能达到160万份的话,我们的软实力将是怎样的坚强!创刊后的《电世界》发行量相当可观,最高月销量曾达到一万册左右。

在以消费和娱乐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之一——杂志,免不了为这种特征所笼罩。以美国为例,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是《电视指南》和《读者文摘》;以中国为例,便是《故事会》和《读者》名列前茅。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多少年来,一直也在最畅销的杂志排行榜上靠前的位置。美国是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大国,但文化类杂志压倒炙手可热的《时代》《新闻周刊》以及曾经大出风头的生活类杂志《生活》,颇有让人玩味的地方。

再看欧美那些比较纯粹的科技类杂志的命运,《大众科学》发行量超过180万份;《发现》发行130万份左右;《牛顿》发行将近120万份;《科学美国人》发行60万份……最有意思的是,“硬”得不能再“硬”的《大众力学》,发行量在160万份左右,年收入6300万美元!如果我们也来编一本《大众力学》,情况会怎样呢?

在以消费和娱乐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还有160万份左右的《大众力学》存在,这本身就说明崇尚科学的精神没有泯灭,理性思考的风气还没有受到蔑视。或许可以更直接地说,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没有衰退。因此,要阻止这样一个民族的发展、消灭这样一个民族的存在,是极其困难的。

我们注意到《电世界》之所以坚持了半个多世纪而不倒,是它把握住了社会发展的脉搏,它的一个特色栏目“读者信箱”,以其良好的实用性和服务性而成为整个杂志安身立命的基础。小而言之是解决个人技术上的问题,大而言之是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乃至人类文明史的进程问题。光就这一点来看,至少要比娱乐杂志更值得尊重。

我不太清楚我国的科普类杂志的发行情况,只是想,如果我们自己的《电世界》或者相当于《大众力学》的科技杂志也能达到160万份的话,我们的软实力将是怎样的坚强!(www.xing528.com)

关键词:《电世界》杂志

相关背景:1946年,中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上海分会(即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前身)一批卓有远见的电工界翘楚吴宝丰、赵曾珏、顾毓琇、裘维裕、毛启爽、张惠康、胡汝鼎、恽震、张钟俊等就意识到,那时我国电工技术(研究电磁现象及其规律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包括电磁测量、发电、输电、配电、电机、电器、电工材料、工业电子、电子拖动、电热、电焊、照明等)甫起步,正处于启蒙阶段,要促进民族工业大力发展,必须普及电工知识,培养我国自己的电工技术人才。于是,在1946年1月10日,假座上海香港路银行分会俱乐部举行抗战胜利后第一次集会。会上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创办《电世界》杂志,宗旨是以浅显文字、通俗文笔广泛介绍国内外电工设施、电工消息和电工知识。1946年3月先成立“电世界社”,其领导班子阵容豪华:有名誉社长吴宝丰、社长赵曾珏、副社长顾毓琇、总编辑裘维裕、经理部经理胡汝鼎等。同年6月《电世界》正式创刊,成为国内当时唯一一本电工普及刊物。

创刊后的《电世界》发行量相当可观,最高月销量曾达到一万册左右。但受通货恶性膨胀影响,电世界社资金周转日益困难。1948年12月,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中国电工器材工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各电力电讯公司、各电器制造公司等联合发起共同添募资金,并将“动力工程社”资金并入,正式成立“电世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电世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同其他私营企业一样经历了公私合营体制改组,1952年4月更名为“电世界出版社”。1957年1月并入科学技术出版社(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前身)。1960年7月,因期刊整顿,《电世界》停止出版。至此,《电世界》共出版了16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