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底牌:老学校的坚守与价值

上海底牌:老学校的坚守与价值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是一种可怕的东西。除了痴迷骨董者,世上殆无他人以老为开心事。虽然多数人视老为敌,然而人们对于老学校,从来就是有所不慊,网开一面,似乎校龄和知识累积乃是兄弟敌体。所以一些很有年份的东西就此拗断,其中包括那些颇有影响的老校。何以人家能于丧乱之时,犹能“抱残守缺”,倚老卖老,坐收名利?此间倚老而不卖老,并非谦逊,其实质是不懂“老”之价值。

上海底牌:老学校的坚守与价值

老,是一种可怕的东西。男人沾上它,好比伏枥之老骥,心有余而力不足;女人碰到它,仿佛失色之朱颜,流水落花春去也。除了痴迷骨董者,世上殆无他人以老为开心事。

虽然多数人视老为敌,然而人们对于老学校,从来就是有所不慊,网开一面,似乎校龄和知识累积乃是兄弟敌体。这真是谵言。试看哈佛之于剑桥,牛津之于巴黎(大学),都是青胜于蓝的范例。不过,校龄既长,底蕴见深,倒也是常态,其中经验与校友支持为宝贵财富。是谓学校要老的理由。

上庠之属,在我国本来就有渊源,古代四大书院,便是傲视古今的首善之区。然而,“胜国衣冠古,孤臣鬓发星”,好像是不可逃逭的渊薮。每一次社会鼎革,总要将胜国旧制来个清算。所以一些很有年份的东西就此拗断,其中包括那些颇有影响的老校。此外另有一状,便是我们对于曾经的名校老校,碍于各种原因,虽不褫夺其名,但吝于关照、疏于经营,终使上好资源流于自灭状态,而独于“新桃换旧符”,却不亦乐乎。此种情况不唯外省有,本地亦随处可见,恕不挑明。人们何不扪心自问:“牛桥”(OXBRIDGE)不也经历一部“二十四史”吗?何以人家能于丧乱之时,犹能“抱残守缺”,倚老卖老,坐收名利?此间倚老而不卖老,并非谦逊,其实质是不懂“老”之价值。

敬业之名,近三百年而不倒,自然是有识之士力挽狂澜的结果,也与敬业师生克绍箕裘密不可分。我们这个城市,如果更多一些这种有历史的事物,做足文章,无疑可以加深其文化内涵,提升其品质

关键词:最老的中学 敬业中学

相关背景:敬业中学创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是上海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名校。(www.xing528.com)

据清嘉庆《上海县志》记载:“敬业书院初名申江书院,在县署北,明潘恩宅也。”原来,潘恩在明嘉靖时以左都御史致仕,其子允端官至四川布政使,父子俩曾权重一时。其时,潘恩父子在上海兴土木,建造府第,其中包括现在的豫园和申江书院的旧址世春堂(即今梧桐路安仁里一带)。清乾隆十年(1745年),江苏按察使翁藻曾驻上海,公务之余,常集诸生讲解经书,并积极筹措创建书院。后因奉调江西,创建书院计划暂且搁置。两年后,翁藻还调江苏,乾隆十三年(1748年)与当时上海知县王侹率先捐俸,将世春堂修缮一新,改建为讲堂斋舍,定名为“申江书院”,作为举贡生童每月会课的场所。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巡道杨魁集资大兴土木重建书院,改名为敬业书院。

1902年,即在清政府正式颁布“癸卯学制”的前一年,上海知县汪懋下令改敬业书院为新式学校,定名为敬业学堂,于同年4月1日开学。

1905年,敬业学堂采用校长制,并改校名为“上海县官立敬业高等小学堂”。1913年,据“壬子癸丑学制”,敬业改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23年改办初中,称上海县立敬业初级中学。1929年添办高中,设普通科与师范科,更名为上海特别市市立敬业中学。1937年11月12日,上海除租界之外皆沦于敌手,敬业中学奉令停办,迁入租界,改组为私立南方中学。抗战胜利后,南方中学复名为敬业中学。

近三百年来,从敬业毕业的无数学生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其中,敬业书院时期有文史学家陆锡荣和以诗文赢得“乾嘉江南七子”称号的赵文哲、黄文莲等。然而,最杰出的学子,当数叶企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