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颜福庆创办国立上海医学院,见死不救再现圣贤

颜福庆创办国立上海医学院,见死不救再现圣贤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缺少了这一环,无异于见死不救。而主其事者,自然而然地被后世推崇为圣贤,比如颜福庆等。至今看来,仍堪称的论。颜福庆婉拒学校的聘请,毅然回国,应聘于湖南长沙雅礼医院。第四中山大学由南京原东南大学等几所学校合并改组成立。该大学计划设立8个学院。颜福庆与第四中山大学校方商议,将医学院设立在了上海。1932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通知“中央大学医学院”改为独立的学院,更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

颜福庆创办国立上海医学院,见死不救再现圣贤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换个说法就是:世界上还有比救人一命更重要的吗?

世界上还有比救人一命更重要的吗?有。比如当年鲁迅先生就以为,拯救人的灵魂就要比救命重要。然而谁都清楚,鲁迅的话,是中国面临即将亡国灭种的特定环境里的产物,没有人会认为对一个危重病人进行宣教可以挽救其肉身,真正有力的措施,还是实施疗救。所以,鲁迅的名言,应当视作一种例外

不过有一种不太例外的情况,大概可以被认为是在“救命”之上的,那就是:培养“救人一命”的特殊人才——医生。

众所周知,医生有别于其他职业,需要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和严格的训练方能称职,很少有无师自通的情况发生。培养一名医生,实际上就是在营造一个复杂的救生系统工程。缺少了这一环,无异于见死不救。而且,中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是简单的塾学,产量既少,学科间又缺少必要的照应,流弊不少。医学不发达的直接后果,是“见死难救”。因此,创办医科大学,在近代中国乃是当务之急。而主其事者,自然而然地被后世推崇为圣贤,比如颜福庆等。

昔日梅贻琦任清华校长,尝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至今看来,仍堪称的论。1956年国家评定教授等级,原上医大(今复旦大学上海学院)被评上的一级教授居然有16席之多,在全国大专院校中,仅次于北大!这是颜福庆的成功,更是上医大的光荣。

对于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成果,一般人或许没有切身的体会。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上海乃至中国的医疗水平有了大大的长进,这一点,只要是病人或者是病人家属,都会深信不疑。这里面,医科大学厥功甚伟,而上医大更是贡献良多,善莫大焉。

上医大并入复旦,只是校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插曲,它的历史使命还没完成,“正谊明道”的校训还需光大,此所谓“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关键词:上海医科大学

相关背景:1927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在上海吴淞创建,1936年迁移至今枫林路校区。至2000年4月27日,它与复旦大学合并。其创始者为颜福庆。(www.xing528.com)

颜福庆(1882—1970),出身于上海江湾一个清贫基督教牧师家庭。曾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06年,颜福庆被选送到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深造,获医学博士学位。这是在耶鲁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颜福庆婉拒学校的聘请,毅然回国,应聘于湖南长沙雅礼医院。1914年,他再度赴美进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1915年,他与伍连德等发起组建中华医学会,并任第一届会长。

颜福庆被聘到北京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期间,深感外国人把持学校大权的弊端,决心要创办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办的、规模比较大的、设备比较齐全的医学院,于是1927年10月组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并任院长。

第四中山大学由南京原东南大学等几所学校合并改组成立。该大学计划设立8个学院。颜福庆与第四中山大学校方商议,将医学院设立在了上海。

1928年2月,医学院更名为“江苏大学医学院”,同年5月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8月,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成为医学院的实习医院。

1932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通知“中央大学医学院”改为独立的学院,更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

1934年6月,学校院务会议决定以“正谊明道”为校训,还决定,学生毕业时举行宣誓典礼,誓词为:“余誓以至诚,本余所学,为人群服务,严守医师条戒,终身不渝,并力求深造,恪尽厥职,谨此宣誓。”颜福庆请知名教育家黄炎培为校歌作词,对校训作了进一步阐释:“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病苦……”

1937年5月,市工务局同意学校所在地沈家浜路改名为医学院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