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底牌:上海书展推动书业文化发展和文化消费

上海底牌:上海书展推动书业文化发展和文化消费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书展,对于提升上海的书业文化品格,拉动文化消费,有着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此外,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节点是,它使人不禁联想起上海这个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轫之地曾经的光荣。“四马路”上书业的光荣,也很能说明书业文化有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戏学书局相当重视通过宣传来扩大影响,沪上的戏院、茶楼常见其广告招贴。戏学书局于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上海图书发行公司。

上海底牌:上海书展推动书业文化发展和文化消费

上海书展,对于提升上海的书业文化品格,拉动文化消费,有着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此外,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节点是,它使人不禁联想起上海这个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轫之地曾经的光荣。

难以置信,从前上海的“四马路”(即现福州路)一带,居然麇集着三百多家大大小小的出版机构和书店!其规模之壮观,不仅超过了当时林立的酒楼和米店,也大大超过了现在无处不在的银行、证交所和房屋中介。什么叫辉煌?这就是。我想,大概没有什么比拥有这样的历史更能使上海人兴奋和自傲的了。

先前海派书业文化高地的建构,不仅仅依托于商务、中华、世界开明等几大书局,更是由那些充满活力的中小书局和书店合力打造而成。那些中小书局和书店,以自己的学识、智慧及对文化的理解和对市场的把握,成为大书局有力的补充和挑战,创造了许多堪称现代出版史的奇迹,为培育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传承中华文明的炬火,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往往是大书局的软肋。

毫不夸张地说,从前上海的出版业,说它占了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可谓只少不多。在流通环节上,沪版书的缺席,便意味着文化的缺损,经济效益的流失。

可如今沪版图书的年总销售码洋,竟只是占了全国的很小比例!正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

上海书业怎么了?

今非昔比,曾经的外埠“小社”现在正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而言必称“沪版”的时光只剩下了淡淡的印痕。这也证明了一点,出版业的振兴与发展,要靠机制、人才和思路的创新,用简单的行政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马路”上书业的光荣,也很能说明书业文化有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星光已经黯淡,上海书业再也不能失去梦想——那种重振雄风的梦想。当然,更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www.xing528.com)

关键词:四马路文化街

相关背景:所谓的“文化街”,好像就是指“四马路”(今福州路)。其实“文化街”的概念,不只限于“四马路”,还应该涵盖这一带的河南中路、山东路、汉口路等路段。其支柱自然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和开明书店等大书店及申报、新闻报等大报馆。然而有四家被人淡忘的特色书店,很值得一提。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湖南长沙人陈子沛、陈子寿兄弟二人与堂兄陈子美结伴东渡日本留学。1901年,陈子美出资在日本东京创办群益书社,从事书刊销售。1907年,陈氏兄弟又在上海设群益分社。1912年,群益在上海的业务扩大,自此,群益总社遂设于上海。群益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出版《新青年》,二是出版教科书和翻译小说。“一·二八”战事爆发,日军轰炸闸北,群益损失惨重,自此衰落,于1935年停业。

戏学书局是民国时期沪上唯一专业出版、经销戏剧书籍的特色书店。开业那日,京剧界朋友竞相祝贺,“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还合作书画一幅相贺。戏学书局出版的小册子《戏考》具价格优势,一册仅一只烧饼价钱。戏学书局相当重视通过宣传来扩大影响,沪上的戏院、茶楼常见其广告招贴。戏学书局于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上海图书发行公司。

1934年开张的三一画片公司,除零敲碎打发行零售五花八门的大小画片、月份牌、年画西洋画外,出版《美术生活》月刊是其拳头产品。该月刊乃那年头排得上号的美术杂志,这不仅因三一公司的印刷工艺在当时堪称全国第一,更关键的是杂志编辑部阵容强大,既有钱瘦铁、江小鹣、郎静山、吴朗西等十余好手坐镇,还特聘吴湖帆张大千、汪亚尘、林风眠、徐悲鸿、陆丹林、黄宾虹、贺天健、颜文梁诸名家为客串编辑。此外,编辑部还隔三岔五推出儿童、漫画摄影运动会、美展等专号,以争取更多读者。1937年8月因日寇侵华而停刊。

儿童书局以科学倡导儿童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为己任,出版陈鹤琴的《儿童国语教课书》、丰子恺的《儿童生活漫画》与《幼幼画集》、陶行知的《古庙敲钟录》、楼适夷译著的《穷儿苦狗记》和俞子夷等人编的十余种师范教本,大受儿童及家长欢迎。它出版的《儿童知识画报》《常识画报》《儿童杂志》《儿童故事月刊》等画刊杂志及儿童故事、中国名人故事、世界发明家故事、动物奇观等故事丛书,也是其启发儿童智慧、知识的大手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