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鲁迅的价值及其不朽之处

认识鲁迅的价值及其不朽之处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迅先生下世迄今已有80多年。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从以上三联,我们大致可以知道鲁迅为什么不朽;而知道了鲁迅为什么不朽,也就知道所谓鲁迅身上十分有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了。这就是鲁迅留给我们的最有用的东西,也是鲁迅之所以不朽的理由。

认识鲁迅的价值及其不朽之处

鲁迅先生下世迄今已有80多年。在这个不算短的时间里,人们仍然常常要说到他,这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述,也不仅仅因为我们不想成为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的一员(郁达夫尝言: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是因为我们在鲁迅身上还能得到十分有用的东西。

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

其一,是蔡元培先生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其二,当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有友人撰成挽联一副:“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其三,新中国成立之初,陈毅元帅有一联挽鲁迅曰:“要打叭儿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从以上三联,我们大致可以知道鲁迅为什么不朽;而知道了鲁迅为什么不朽,也就知道所谓鲁迅身上十分有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了。

在鲁迅生前身后,就学问而言,王国维可谓一时无两;就著述而言,梁任公堪称著作等身;就社会活动而言,胡适折冲樽俎,自是一把好手;至于血沃中原、赴汤蹈火的仁人志士,更是不在少数。然而,最终成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毛泽东语),文化影响力历近百年而不衰者,唯有鲁迅。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独立准确的思辨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老练深邃,成为这一代人的翘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给予了百万后学以最直接、最实在、最有价值的训练。就像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头脑体操”,那些受惠于鲁迅的人们,对于人类发展前途的认识既充满信心又不盲目乐观,因为鲁迅从来就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这就是鲁迅留给我们的最有用的东西,也是鲁迅之所以不朽的理由。

关键词:鲁迅葬礼(www.xing528.com)

相关背景: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2日鲁迅出殡。约下午4时50分,送葬的队伍潮水般地涌入万国公墓的甬道。葬仪在纪念堂前露天举行。灵柩安置在广道上,主席团治丧委员等站在堂前的石阶上,后面正中央高高地挂着司徒乔所作的大遗像,两旁插满着挽联。群众的队伍则分开两边站在堂前的大道上。电影公司的“开麦拉”和摄影记者们不停地在工作。几分钟后主席宣布开会,按着预先商量好的程序开始了葬仪。

鲁迅先生安葬的万国公墓,位于上海的西郊,是当时上海最有名的也是规模较大的公墓。

奏哀乐后,首先由治丧委员会主席蔡元培致辞:“我们要使鲁迅先生的精神永远不死,必须担负起继续发扬他精神的责任来。我们要踏着前驱的血迹,建造历史的塔尖。”

接着由沈钧儒代表救国会报告先生事略。

在热烈的要求掌声中,宋庆龄和群众见面。宋庆龄很少在公众面前讲话,那天她词略而简,用带有浦东口音的上海话急急地说:“鲁迅先生虽死,其精神实仍不死,吾人纪念鲁迅先生,在集合真正革命之同志,以从事于反帝之运动,为被压迫民众而奋斗。”

最后由胡愈之代表主席团读哀辞:“……鲁迅先生的遗体,埋藏于黄土之中,鲁迅先生的遗教,却将永远埋藏在全世界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的心底。”

许广平也发表了她的哀辞。

之后,是向灵柩行最后的敬礼,并静默致哀。由王造时、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四人献旗,旗为白底黑字,上缀由沈钧儒手书的“民族魂”三字覆盖在棺木上。灵柩由扶柩人抬到墓地的东首墓穴。当许广平把第一抔土撒上去的时候,万国公墓上空响起了无数人的痛哭声和断断续续的《安息歌》歌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