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底牌:文明城市文化之美

上海底牌:文明城市文化之美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有人说,看一个城市有怎样的歌剧院,可知这个城市的文化程度。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群和发达的立体交通,最多是失去了“现代化”的标签;而不断抹掉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遗存物,那就意味着文化的缺失,灵魂的缺失。这是怎样的一种城市人群,这是怎样的一种城市品格啊!满庭芳、丹桂等戏园与旧式茶园不同,它们规模宏敞,装饰典雅,座位舒适,并有汽油灯照明,受到上海观众的青睐。

上海底牌:文明城市文化之美

有道是:看一个人读什么书,可知他是怎样的人。又有人说,看一个城市有怎样的歌剧院,可知这个城市的文化程度。以此类推,我们是不是能说,有怎样的剧场,可以了解一个城市有怎样的品质?我想,大抵不错。

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几毁几建,因为,伦敦人深知,缺少莎士比亚元素的历史大都市是不完整的。同样,在莎翁的故乡斯特拉特福,也建有著名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也有重建的记录,因为在家乡人看来,到此一游,不让人家到这里来看一出莎剧,是怠慢了客人,是对莎翁的不敬。

巴黎歌剧院建成后,国王路易十四曾授权专人管理,而在拿破仑当政时,他竟亲自掌控,目的使其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专门的“陈列品”。歌剧院成了政治家的砝码。因为要到老佛爷和巴黎春天去购物而耽误了观瞻一下附近举世闻名的歌剧院(其实顺序应该倒过来),是为“煞风景”之一。

……

如果要论这些陈旧过气的建筑所产出的经济效益,也许比不上纽约的世贸大厦或马来西亚的双塔,甚至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66年建成)、悉尼歌剧院(1973年建成)或上海的大剧院都没得一拼,但它们的含金量却并不低。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群和发达的立体交通,最多是失去了“现代化”的标签;而不断抹掉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遗存物,那就意味着文化的缺失,灵魂的缺失。说得更绝对一点,所有居住者实际上都成了“漂浮者”。这是怎样的一种城市人群,这是怎样的一种城市品格啊!

现在,上海的老电影院已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如今年轻人心目中的电影院和从前独栋独幢的电影院已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戏院(京剧被称之为中国歌剧,戏院也就是中国歌剧院),那就只能以硕果仅存而论了。究竟是戏剧不振导致了这种结果,还是剧场需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单位面积之收益率)而轻慢了戏剧,我们无法妄断,但至少,这个城市不耐读了。

关键词:老上海的京剧剧场(www.xing528.com)

相关背景:同治五年(1866年)英籍华人罗逸卿在上海石路(今福建路广东路一带)营建了一座仿京式的戏园,名之为“满庭芳”。翌年春开张,他派人到天津请一批京剧演员来沪演出,这是京剧首次在上海露演。1867年又有巨商刘维忠(定海人)在上海宝善街(今广东路近湖北路)建造了丹桂茶园,邀请北京“三庆”等班的名角到上海演出。满庭芳、丹桂等戏园与旧式茶园不同,它们规模宏敞,装饰典雅,座位舒适,并有汽油灯照明,受到上海观众的青睐。

由于观众欢迎,上海的京班戏园竞相创建。同治中叶至光绪末年上海开设的京班戏园不下50个,如升平轩、金桂轩、同桂轩、大观园、天仙茶园、新丹桂、留春园、咏霓园、一洞天、四美园等。其中丹桂、金桂轩、天仙、大观园被称为清末上海四大京班戏园。

京剧南来上海后,不能不受到上海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物质技术条件以及四海通商五方杂处之地观众特殊的审美要求的影响,1908年10月京剧艺人潘月樵和夏月珊、夏月润兄弟在上海南市十六铺外滩老太平码头附近,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新型剧场——新舞台。它模仿西方剧场,用镜框式舞台;设备完善:有天桥,可装置布景、灯光,并有转台;观众厅可容2000观众;是我国最早使用灯光、布景的戏曲剧场。

上海与北京一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进入了鼎盛时期。1930年,黄金大戏院、齐天舞台、三星大舞台又相继开张。后来大新舞台改名为天蟾舞台,三星大舞台改名更新舞台,齐天舞台改名共舞台。这些剧场在设施方面比以前更胜一筹。舞台扩展了,可以设置机关布景;舞台上机械设备不断改进;剧场建筑注意拢音效果;观众厅拥有两三千个座位,并置备沙发坐垫,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剧环境。另外新兴的游乐场如大世界、花花世界、四大公司屋顶花园都设有京剧场子。

抗战时期,上海专演京剧的剧场有黄金大戏院、更新舞台(20世纪40年代后改名中国大戏院)、卡尔登、天蟾舞台、大舞台、共舞台、皇后、新光、金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