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治中国不及百年,然而却对传统的社会风俗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元人戴良说:“宋亡垂八十载,故家旧俗日就湮没,而流风遗韵之存者寡矣。”[297]明初人宋濂说:“元有天下已久,宋之遗俗变且尽矣。”[298]在这种背景下,四川也不例外。揭傒斯有云:元朝平定四川,“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袭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陋”[299]。因为朝代的更替,而使后代的社会风俗发生嬗变,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许多传统风俗由于受惯性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会代代传承下去。
成书于元代中期的《大元混一方舆胜览》,保存了许多富于价值的地方史料。在其记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中,该书专门辟有“风土”的栏目。栏目中有许多内容是来自于前代文献的转录,不一定是元代所特有的民俗事象,但有的则是源于当时的记录或概述。由于其所引据的文献有的已经失传,因此,载录下来的这部分地方风土事象,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例如:
彭州,“大旱不旱。以其土地沃饶也”。
安州,引《图经》称,“习俗静约”。
灌州,引《图经》称,“其俗刚悍,颇尚风节”。
雅州,引《图经》称,“地多岚瘴”,盛产“蒙顶茶”。
茂州,引《图经》称,“累石为巢,俗耐饥寒”。
资州,引《图经》称,“为多士国”。
绍熙府,引《图经》称,“有简俭风”。
昌州,引《图经》称,“士愿而劝学”。
涪州,盛产“松屏。石间有松纹”。
大宁州,“辣茶辟岚气。地接朐䏰,多瘴,土人以茱萸、辣茶饮之,以辟岚气”。
万州,引《图经》称,“风俗朴野”,“尚鬼信巫,乃巴蜀之旧俗”。
绍庆路,引《图经》称,“蛮僚杂混”。引《旧经》称,“少有蚕丝”。
巴州,出“米膏饼”。引《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既成,以米膏出之。欲煮饼,先灸。令色变,捣末,瓮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
龙州,“皆山石,少平陆,鲜稻谷,人皆仰食于绵、剑邻邑”。
长宁军,引《图经》称,“极边,酒、茗弛禁,是以人乐其生”[300]。
明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3“风俗志”,保留了当时成都府各县县志对本地风俗事象的记述,对了解明代四川风俗,尤其是成都风俗的传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兹援引如下:
工巧货殖(《双流志》);(www.xing528.com)
民富礼盛,今颇变昔(《新繁志》);
业耕读,寡争讼,远佛老(《新都志》);
事多从简,文渐为盛(《金堂志》);
原愨好静(《井研志》);
人多竞利,士有好文(《郫县志》);
多产秀异(《资县志》);
有古齐鲁之风(《内江志》);
俗杂羌夷,渐回文物(《灌县志》);
敏惠质朴(《彭县崇宁本志》);
静约不侈(见《图经》,《安县志》);
力耕织,尚礼文(《新津志》);
淳美雅重(《绵竹志》);
节俭好礼,狱讼稍炽(《德阳志》);
文而不华,俭而不侈(《汉州彰明本志》);
勤力农桑(《罗江志》);
俗本羌氐,多习射猎(《威州志》《保县志》同)[3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