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通史第五卷:寺观建筑丰富多样

四川通史第五卷:寺观建筑丰富多样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现这一风格和特点的建筑,在四川境内比比皆是。因此,在这一时期,四川地区便不乏若干建筑艺术珍品问世。寺原由山门、大雄殿、观音殿和两侧厢房组成,两殿均为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建在一中轴线上,相距约10米,依地势由低到高,分级修建,组成四合院建筑,占地6000平方米。万年寺砖殿,是这个时期为数不多的砖建无梁建筑遗存,无疑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四川通史第五卷:寺观建筑丰富多样

元明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官式建筑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金元时期灵活处理空间和构件的做法不见了,代之以固定化的构架,大小、尺寸、比例都是绝对的房屋标准,因而元明以来的建筑大多呈现比较沉重、拘束但又稳重、严谨的风格[229]

在元代建筑中,殿宇柱子排列灵活,与屋架不作对称联系,普遍采用减柱、移柱的做法,因而使得整个建筑总体造型比例匀称。梁架结构简练,显得非常明朗、古朴、实用。体现这一风格和特点的建筑,在四川境内比比皆是。

图11-47 梓潼七曲山大庙

梓潼县七曲山大庙盘陀殿,殿建在石砌台基上,单檐歇山黄琉璃瓦屋顶,前檐下设门窗,余三面砌墙,与柱同高。殿内施内柱2根,四周檐柱10根。柱头排列,按纵横成行,惟两根后内柱和前檐明间两柱减去。殿总体造型比例匀称,梁架结构简练,斗拱实用古朴,是省内古建筑中比较完美的元代建筑。

芦山县青龙寺大殿,建于大元至正四年(1344)。大殿正面为四柱三开间,顶脊为歇山式九脊顶。四周檐柱共18根,内柱4根,现存斗拱21组。大殿正面斗拱共9组,为跳六铺作,柱头铺作尤为宏大,是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斗拱特征。此殿四根角柱均呈内倾收为侧角,基本体现出《宋营造法式》风格。

此外,眉山市报恩寺大殿,始建于元泰定四年(1327);阆中市五龙庙,重修于元至正三年(1343);峨眉山市东岳庙飞来殿,重建于泰定四年(1327);阆中县永安寺大殿,至顺四年(1333)修建。这些寺庙建筑,在梁架、檐柱、斗拱用材制作上,均体现元代的建筑风格,是四川省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对于研究元代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在明代建筑中,官式成分十分突出。这集中体现在官式建筑十分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贯穿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因而在同类建筑中呈现出千篇一律、刻板雷同的格调。在宗教建筑中,无论在中轴线对称布局、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还是殿宇的式样形制上,均可发现其大同小异之处。为了体现封建等级差别,这一时期的建筑往往通过形体尺度的对比色彩、彩画的装饰上的规定来区别尊卑贵贱。如在官式建筑中,屋顶型式以重檐庑殿、重檐歇山为尊;建筑开间数以九为最高间,以下依次为七、五、三间各级;色彩以黄为最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230]

随着这一时期标准化、定型化规定的贯彻,包括彩画雕刻等建筑工艺被广泛地运用于立柱、屋瓦、门窗、须弥座、栏杆等各个建筑部位的装饰上,因而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更加华丽多彩。加之四川有丰富的优质石料、木料可供使用,这就为这一时期的建筑师们设计创作建筑及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因此,在这一时期,四川地区便不乏若干建筑艺术珍品问世。

平武县报恩寺,为明代镇守平武的土官佥事王玺于正统五年(1440)动工修建,竣工于天顺四年(1460),前后历时20年。位于城关龙安镇内,占地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坐西向东,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次第升高,左右建筑相互对称。总体布局为前、中、后三进院落,四周绕以石砌围墙,形成一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琉璃筒瓦,金碧辉煌,红墙环绕的古代建筑群。寺内系全部木结构,其中千手观音像,转轮经藏,全以楠木精雕细作而成,所有壁塑、壁画、藻井、雕刻等,无不呈龙的形象。据统计,寺内有形态各异的龙9999条,故有“山中龙宫”之誉。此寺历多次地震而无损毁,被誉之为“明初罕见的遗构”。(www.xing528.com)

图11-48 平武报恩寺山门

三台县云台观,位于三台县安居镇云台山上,坐北向南,始建于南宋七年(1214)。明万历十五年(1587)重建,万历三十二年(1604)毁于大火。同年,明神宗以太监为监工敕令重建,清代增修,形成规模宏大的三重四合院相连的对称建筑群。中轴线上有玄天宫、藏经阁、降魔殿、灵官殿、九间房、青龙百虎殿、三合门、三皇殿、云台胜景坊等。西有文昌殿、城隍殿;东有茅庵殿、观音阁、瘟祖殿、回龙阁等。观内今存万历十九年(1591)隆昌人郭元翰《云台胜记》墨稿、万历《玄天佑圣观圣谕》等明代文物[231]

图11-49 三台云台观牌坊

宜宾市旋螺殿,又名文昌宫,始建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位于李庄石牛山,殿坐北向南,外观为三重檐八角攒尖顶之木结构建筑,内为二层,通高25米,平面呈八方形,每边宽8米,进深8米。建筑风格独特,造型瑰丽。其主要特点:梁架采用抬梁支柱法,较一般同类古建筑精简实用;斗拱结构,三檐即有三种样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互有区别,且与宋、清两代官式做法迥异;顶部藻井,惹人注目,八面均用半拱叠架成网目状花纹,并向右侧转至顶,形如旋螺,高敞奇丽,殿因此得名。旋螺殿的风格独特,尤其是梁架结构之精工,运用力学之巧妙,1944年被中国营造学社专家誉为“傲于当世之作”。

图11-50 宜宾李庄旋螺殿

屏山县万寿寺,原名万福寺,位于县城南1公里处锦屏乡,前临金沙江,后靠锦屏山。据明嘉靖《马湖府志》载,该寺原为明代马湖府掌管佛教的僧官——僧纲司正都纲寓所。因郡守常于此举行庆祝大会,“祈求福寿”,故名“万福寺”。根据该寺观音殿藻井上所置铜镜铸文“成化二年二月十一日造”,可知该寺的建造年代不晚于明代。寺原由山门、大雄殿、观音殿和两侧厢房组成,两殿均为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建在一中轴线上,相距约10米,依地势由低到高,分级修建,组成四合院建筑,占地6000平方米。万寿寺的建筑风格,有别于宋、清营造法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研究古代建筑工艺及民族文化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外,峨眉山万年寺明代无梁砖殿的无梁结构,是元明时期工匠们为了解决大殿的承重,并使其得以永久保存,发明以砖石券代替木构殿阁,同时也推动了砖结构的发展。万年寺砖殿,是这个时期为数不多的砖建无梁建筑遗存,无疑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