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通史·第五卷:农业技术发展及杨慎的贡献

四川通史·第五卷:农业技术发展及杨慎的贡献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书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总结,自唐代全部散失,前代农书仅存留下一部月令式的《四时纂要》,历经宋代,只存留下一部陈旉的《农书》。在明代,随着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的传入,使农业耕作技术在更新的领域得到运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种棉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杨慎一生博通群书,又坚持深入实际,致力于对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医药等知识的研究。经他记录下来的一些植物如葵菜、苦菜,就是例子。

四川通史·第五卷:农业技术发展及杨慎的贡献

农书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总结,自唐代全部散失,前代农书仅存留下一部月令式的《四时纂要》,历经宋代,只存留下一部陈旉的《农书》。到了元代,编写农书蔚然成风,一下子出现了三部农书。《元史》卷170《畅师文传》载:畅师文曾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在监察御史任上,“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而他在上书之前的8年间,曾历任东川枢密院都事、四川北道宣慰司经历、潼川路治中、同知保宁路事、佥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等职。他在四川的这些任职经历,对于其整理编纂《农桑辑要》一书有何帮助,已无所考。但是,这位长期在四川做官的畅师文,作为元代著名农书——《农桑辑要》的作者之一,则已被载入史册,并得到肯定。

在明代,随着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的传入,使农业耕作技术在更新的领域得到运用。如经济作物棉花从明代开始在四川地区普遍推广,每年收获一定产量。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种棉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万历《潼川县志》卷8《食货志》载:“凡广湿坪岭,俱可种棉。秋稼毕时,隙民乃入,男妇夜绩纺登机。”男子也从事棉纺,可见种棉之广,产棉之多。只可惜有关这方面经验与技术的记载缺乏,使我们无从了解更多的情况。(www.xing528.com)

杨慎一生博通群书,又坚持深入实际,致力于对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医药等知识的研究。如经他观察记录:“霜降前一日见霜,则知清明前一日霜止;霜降后一日见霜,则知清明后一日霜止。五日十日而往,前后同占。欲出秧苗,必待霜止。每岁推验,若合符节。”[213]这一记录,对于插秧农事与节候规律的把握有直接的帮助。杨慎长期流寓云南,使他有机会在这个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的地方,见识和考证许多前人和书中所未解决的难题。经他记录下来的一些植物如葵菜、苦菜,就是例子。葵菜和苦菜是古代诗文中参见的植物,但后人徒知其名,往往不知实物是什么。杨慎通过对葵菜名称、特征、功用等的考证,指出葵菜种类繁多,共有15种,其中有的可作菜,有的可以作药物,有的可作染料,有的是苔,有的是花,有的是木,种类不同,用途各异。杨慎还考证出,苦菜古名荼、荼草,又名吴葵、游冬,俗名鹅儿菜、野苦菜;生长期自秋经冬历春乃成,形成叶似苦苣笋而细,花黄似菊;味甜,可以食用,亦可医用治手肿[214]。凡此种种记录,增加了人们的科学技术知识积累,为发掘利用它们的各种实用价值提供了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