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四川入藏新通道的开辟及线路分析

明代四川入藏新通道的开辟及线路分析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以前,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均循旧时的唐蕃古道,即以甘肃、青海的路径为主要入藏通道。由于四川入藏已成为主要通道,沿途驿站必然要供给来往官员、使臣的食宿和交通工具。明代四川入藏通道的具体线路,在四川境内段比较明确,大致是由成都至雅州、碉门、鱼通,或经黎州进入藏区。

明代四川入藏新通道的开辟及线路分析

明代以前,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均循旧时的唐蕃古道,即以甘肃、青海的路径为主要入藏通道。这一格局,从明代开始改变了。由于交通的发展,藏汉交流的频繁,由四川入藏成为主要途径。

洪武二年(1369),明军进入陇右遣使至藏族地区招谕,又派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至河州(今甘南临夏东北)劝谕各部归顺明朝。翌年,明将攻克河州,于是这带的藏族首领入朝南京,输诚归附。四年(1371)设河州卫,七年(1374)设西安都指挥使司于河州,下辖河州、朵甘思、乌斯藏三卫。明太祖诏设的朵甘都司,其辖区包括今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果洛、海南及黄南部分地区,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及阿坝地区[67]

洪武十二年(1379),明朝平息洮州(今甘肃临潭)、松州(四川松潘)藏族上层的叛乱,设茂州卫、松州卫、洮州卫。每个卫管辖若干藏族土司,指挥使由中央派遣。社会安定,加强管理与交往,发展交通便是一大要务。

四川西部藏族地区或相邻地区,元朝时早已设立了一些军政性质的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明代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使之逐渐成为进藏主要通道的起点。

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遣使臣招抚长河西、鱼通、宁远诸处,并采纳使臣建议,改善这些地区的交通状况,碉门至岩州,“量地理远近,均立邮传,与黎、雅烽火相应”[68],岩州设立有易马的茶仓,修缮交通也便于运茶。

图10-9 川藏公路甘孜二郎山

明成祖朱棣嗣位后,注重内政与治边,永乐元年(1403)即遣僧为使往乌斯藏宣谕赐赉,四年(1406)封阐化王为“灌顶国师”,赐螭纽玉印、白金、锦帛、巴茶若干。五年(1407),命阐化王与护教、赞善二王、必力工瓦国师及必里、朵甘、陇答诸卫所、川藏诸族,复置驿站,通道往来。十二年(1414),派中官杨三保为使臣,“令阐化、护教、赞善三王与川卜、川藏等共修驿站。诸未复者尽复之。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无虞寇盗矣。其后贡益频数”[69]。《明史·西域传》载:“乌斯藏,在云南西徼外,去云南丽江府千余里,四川马湖府千百余里,陕西西宁卫五千余里。”此说虽不够准确,但云南、四川进藏比甘肃、青海进藏的路程要近确是实情。去云南,要过四川或贵州,所以四川进藏为捷径。永乐五年(1407)和十二年(1414),明成祖派使传诏并督促乌斯藏诸王和四川相邻的诸卫所、土司共修复和添置驿站,使西藏与内地的交通得以畅通,这是前所未有之事。明代在云南、青海、甘肃也曾修缮通西藏的旧驿路,但因川藏交通是捷径,于是遂成为入藏的主要交通线。故明人有所谓:“西番与蜀相近,贡道必由锦城。”[70]

图10-10 川藏线四川折多山理塘段路况

明永乐时期之后,使臣前往藏区,藏区诸教王入贡,皆取道四川,成为法定的通道。成化四年(1468),乌斯藏大乘法王完卜遣使朝贡,一无法王印文,二从洮州进入,被礼部认为“非制,宜减其赐物”[71]正德五年(1510),大乘法王遣其徒入贡,“从河州卫入贡,礼官以其非贡道,请减其赏,并治指挥徐经罪”[72],皇帝准其奏。

由于四川入藏已成为主要通道,沿途驿站必然要供给来往官员、使臣的食宿和交通工具。这一方面给四川带来物流、文化、信息的生机,另一方面给四川带来沉重的负担。洪武、永乐时期,藏区各法王朝贡每次几十人,以后每次入贡者四五百人,天顺年间达二三千人。成化年间入贡者,“络绎不绝,赏赐不赀”[73]。如此景况,朝廷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规定“乌斯藏赞善、阐教、阐化、辅教四王,三年一贡,每王遣使百人,少不过五十人,由四川路入。国师以下不许贡,其长河西、董卜韩胡二处,一年一贡或二年一贡,遣人不许过百,松、茂州地方住坐番僧,每年亦许三五十人来贡。其附近乌斯藏地方,入贡年例如乌斯藏,亦不许(过)五六十人”[74]。每年如此多批次、如此多使臣来往于川藏交通线上,实为四川旷古未有之大观。

正德十年(1515),明武宗朱厚照迷信乌斯藏有先知先觉的活佛,命中官刘允往迎,“允行,以珠琲为幢幡,黄金为供具,赐其僧金印,犒赏以钜万计,内库黄金为之罄尽。敕允往返以十年为期,所携茶盐以数十万计”。刘允从北京出发,取道运河入长江,由三峡进入四川,舟船“相连二百余里,及抵成都,日支官廪百石,蔬菜银百两,锦官驿不足,取傍近数十驿供之。治入番器物,诂直二十万,守臣力争,减至十三万。工人杂造,夜以继日。居岁余,始率将校十人、士千人以行,越两月入其地”[75]。刘允一行入藏后,骄横奢靡,行事失当,遭藏人怀疑而袭击,不仅未迎到活佛,反使物资尽失,将校死二人,士卒死数百,伤者一半。刘允回到成都,还诫部下隐瞒实情。此时恰逢明武宗驾崩,明世宗即位后才将他治罪。

这一事件,且不言明武宗的荒唐和中官刘允的骄奢无能给四川地区、成都省城带来的严重骚扰和对藏汉正常交流的伤害;从另一方面看,说明了四川入藏交通已成为中央政府管理藏区的主要通道和四川这条交通线上所具有的区位意义。这就是:四川地方政府无形中增加了一种职能,即代中央朝廷管理这条藏汉主要通道和监管纠劾来往贡使、使臣的一些事务,使之能按制正常往来。例如:成化五年(1469),赞善王不遵定制,遣使率各寺番僧132人入贡,又无番王印文,四川都司只放行10余人入贡,其余遣还。弘治八年(1495),阐化王死,其子嗣位为新王,朝廷命番僧二人为正副使前往封赠,及至,新王亦死,新王之子要求嗣封,二番僧同意授封。二番僧返回至四川,四川守臣劾奏其擅自封赠,并将其逮捕论斩,后减死罪为戍边,副使以下宽宥释放。嘉靖十五年(1536),乌斯藏大乘法王偕辅教、阐化王入贡,使者多达4000余人。明世宗以人数超额,减其赏赐,“并治四川之司官滥送之罪”[76]

明代四川入藏通道的具体线路,在四川境内段比较明确,大致是由成都至雅州、碉门、鱼通,或经黎州进入藏区。至于过了大渡河后,去今昌都、拉萨等地的茶马驿路,史料缺乏具体记载。

【注释】

[1]《元史》卷94《食货志》。

[2]《新元史》卷39《兵志》。

[3]王雷鸣编注:《历代食货志注释》,农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三册第289页。

[4]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中册),商务印书馆民国37年版,第439~440页。

[5]姚燧:《牧庵集》卷20《张公神道碑》。

[6]《元典章》卷9《吏部三》。

[7]《明史》卷81《食货志》。

[8]《明史》卷81《食货志》。

[9]《明宣宗实录》卷50。

[10]《明英宗实录》卷166。

[11]天启《成都府志》卷6《钱法》。

[12]张瀚:《松窗梦语》卷4《商贾记》。

[13]《明武宗实录》卷27。

[14]《皇明文征》卷40。

[15]宋应星:《天工开物》卷2。

[16]张瀚:《松窗梦语》卷2《西游记》。

[17]《明史》卷80《食货志》。

[18]《明史》卷80《食货志》。

[19]郭青螺:《题买楚蜀盐鱼以饷新兵疏》,《明经世文编》卷419。

[20]张瀚:《松窗梦语》卷4。

[21]张养蒙:《为川民采木乞酌收余材以宽比累事》,《明经世文编》卷427。

[22]《明神宗实录》卷211。

[23]《明神宗实录》卷180。

[24]《明神宗实录》卷180。

[25]张瀚:《松窗梦语》卷2。

[26]王士性:《广志绎》卷5。

[27]万历《合州志》卷1。

[28]嘉靖《洪雅县志》卷1。

[29]李棠:《剑州新设市场记》,雍正《剑州志》卷23。

[30]《明宣宗实录》卷59。(www.xing528.com)

[31]张瀚:《松窗梦语》卷4。

[32]《元史》卷5《世祖纪》。

[33]《永乐大典》卷19416《站赤》;《元史》卷5。

[34]《永乐大典》卷19416《站赤》。

[35]《元史》卷10《世祖纪》。

[36]《元史》卷11《世祖纪》。

[37]《元史》卷131《速哥传》。

[38]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四川文物志》下册,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1731页。

[39]蔡美彪:《元代圆牌两种之考释》,《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

[40]参见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1]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卷3。

[42]《元史》卷6《世祖记》。

[43]《元典章》卷36《兵部》3。

[44]《续文献通考》卷24《四裔五》。

[45]《明史》卷311《四川土司志》。

[46]《明太祖实录》卷204、214。

[47]万历《四川总志》卷4《名宦》。

[48]杨慎:《升菴集》卷4《景川曹侯庙碑记》。

[49]嘉庆《四川通志》卷110。

[50]民国《南充县志》卷8《名宦》。

[51]嘉庆《罗江县志》卷2。

[52]嘉庆《四川通志》卷110《政绩》。

[53]万历《四川总志》卷27《记类》。

[54]万历《四川总志》卷11。

[55]嘉庆《四川通志》卷110。

[56]万历《四川总志》卷11。

[57]李映发:《都江堰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纪念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58]参见天启六年(1626)程春宁撰:《士商类要》;杨正泰:《明代驿站考》。

[59]万历《大明会(1626)典》卷146《驿传》。

[60]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合江亭毁于南宋末年战火,明代于其旧地设锦官驿。”

[61]万历《大明会典》卷149《驿传五》。

[62]《明武宗实录》卷27。

[63]王士性:《广志绎》卷5。

[64]罗传栋主编《长江航运史(古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版,第338、339页。

[65]王士性:《广志绎》卷5。

[66]万历《四川总志》卷22。

[67]参见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明朝对藏族地区的治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68]《明史》卷331《西域传》。

[69]《明史》卷331《西域传》。

[70]何宇度:《益部谈资》卷上。

[71]《明史》卷331《西域传》。

[72]《明史》卷331《西域传》。

[73]《明宪宗实录》卷21。

[74]《明宪宗实录》卷78。

[75]《明史》卷331《西域传》。

[76]《明史》卷331《西域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