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玉珍时期四川人口估计为40万,原因与红巾军和青巾军有关

明玉珍时期四川人口估计为40万,原因与红巾军和青巾军有关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大夏政权统治下四川人口稀少的原因,有两个因素值得引起注意。其一是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元廷从四川抽调兵力,前往各地镇压农民起义,由此所造成的人口损耗。加之青巾军纪律败坏,大肆烧杀抢掠,虐害百姓生灵,其给四川人口所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综合以上因素,在明玉珍进入四川时,假设四川土著人口损耗率为50%,据此把明夏政权统治下的四川人口数量估计为40万人应该是合适的。

明玉珍时期四川人口估计为40万,原因与红巾军和青巾军有关

明玉珍自元至正十七年(1357)奉命西征,举兵自巫峡进取重庆。当明玉珍方有意据蜀时,李喜喜所率青巾军自川西北进入成都平原,川西北“各郡臣民遭青巾之虐,百无一二”[108]。经过青巾军大肆杀戮之后,四川人口遭到很大的损耗。至至正二十三年(1263)春,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当时,四川虽然“沃野千里”,但却是“人物凋耗”,实力薄弱,户口稀少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明玉珍据蜀后,不得不在内部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安辑扶养为急务;在外部则效法诸葛亮南征云南,以取财用,以图自保。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四川境内出现了“幸获扶养,颇得苏息”,“方今图为画一之规,与民共享太平之治”的景象[109]。但即使这样,蜀国的国力仍然有限,所谓“蜀兵视诸国为弱,胜兵不满万人”[110]

对于建立在人口稀少基础上的明夏蜀国的综合实力,朱元璋及其派遣的使臣洞察得最为清楚,剖析得最为明白。他们在不同阶段对大夏政权下的蜀国有过不同的论述,均涉及对当时四川的人口、版图以及兵力的评价。如就疆土而言:“昔据蜀最盛者,莫如汉昭烈……今足下疆场,南不过播州,北不过汉中,以此准彼,相去万万。”[111]就兵力与民力而言,“方今天下之变,中国士马精强,民庶繁衍者,汴、洛、齐、三晋为然,今皆在豪杰之手。自彭城之南,嵩、汝以东,两淮之间,三分人民予以得其二。足下之兵虽出于颍之东南汉、沔、湖、湘之地,然陈友谅握其权纲,足下因有所见,以偏师入蜀,度其兵有三分之一。兹既奄有全蜀……然西有李喜喜等兵侵扰杀掠,生民无几”[112]。就财力而言,“(蜀)自用兵以来,商贾路绝,民疲财匮,乃独称富饶,岂自天而降耶!”[113]以上这些材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四川人口稀少的现实。

对于大夏政权统治下四川人口稀少的原因,有两个因素值得引起注意。

其一是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元廷从四川抽调兵力,前往各地镇压农民起义,由此所造成的人口损耗。在元末农民战争初期,战火尚未波及四川,当江淮、荆楚地区战事吃紧之际,元廷一度将四川作为主要的兵源地,大肆抽调四川兵力到各地去作战。见于《元史》记载,征调四川军将参与的重大战役,前期有: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所率之“四川军”出襄阳,“克复安陆府”之役;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林秃参与的“合军”讨伐徐寿辉的蕲水之役;答失八都鲁参与的“复均、房等州”、“讨东正阳”之役;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枢虎儿吐华“募兵万人下蜀江”守中兴、荆门之役等等[114]。到了后期,当元朝官军主力被农民军击溃之后,元廷不得不依靠招募地方“义军”来支撑局势。其时,正在襄阳镇压南锁红军的答失八都鲁,奉命招募了一支二万人的地主武装。由于答失八都鲁的军将主要是川中子弟,故当时人以“川军”称之。后来这支队伍转战南北,成为维持元朝摇摇欲坠统治的两大支柱之一。上述这些从四川征调而来的兵力,后来都随元王朝一起覆灭了。

其二是明玉珍入蜀不久,由李喜喜率领的青巾军从甘南败溃入四川,攻陷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数十城”。考虑到当时蜀中承平日久,戒备松懈,在青巾军的突然袭击下,损失惨重,致使“西土劲敌暴横,群生涂炭”[115]。加之青巾军纪律败坏,大肆烧杀抢掠,虐害百姓生灵,其给四川人口所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如按方孝孺所说“各郡臣民遭青巾之虐,百无一二”[116]来估算,在川西数十城的范围之内,这些地区的人口也是所剩无几了。(www.xing528.com)

前已述及,目前学界对于元代中后期四川人口数量的估计大致一致,即在70万~80万人之间。综合以上因素,在明玉珍进入四川时,假设四川土著人口损耗率为50%,据此把明夏政权统治下的四川人口数量估计为40万人应该是合适的。这与曹树基所作的估计大体接近。他说:“在明玉珍进驻四川之前,四川人口最多70万。如果元末战争中损失的人口约为当时人口的一半,四川的土著就只有30万~40万人了。”[117]

在经过14年(1257~1371)的明夏时期之后,到明洪武四年(1371)明军平定四川时,朱元璋从明夏所得的版图是“路、府七,元帅府八,宣谕、宣抚司二十五,州三十七,县六十七,官吏将士共五万九百九十人”[118]。这些数据也从另一个角度检测了明夏政权下的人口数量问题。

众所周知,明夏政权统治四川时的版图,北不过汉中,南不过播州,这不仅与元代四川的辖境基本相同,也与三国蜀汉政权的幅员差不多。明夏政权所设的府州政权机构的数目也是大体一致的。蜀汉政权灭亡时,刘禅派尚书郎李虎向魏国送交蜀汉的人口统计册——《士民簿》,计“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119]。蜀汉时有官吏将士共计14万多人,有户28万,官吏与民户的比例大约是1∶2,即平均每两户养一名官吏。如拿这一比例来推测明夏政权,不难得出蜀汉统治下的实际人户数。李世平《四川人口史》据此认为:“明夏降附时共有官吏将士50990人……这时四川境内的户口数量,可以参考蜀汉《士民簿》的比率……准此比率,明昇投降时,四川境内应当有101980户。如果再考虑到‘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明史稿·明玉珍传》),‘始定赋税,十取其一,农家无力役之征’(《明氏实录》),可知人民负担较轻,养一名官吏将士当有两户以上。那么,假设是三户,四川境内便有15万户左右,比至元年间的12万户有所增加。”[120]

如果把明玉珍入蜀时四川土著人口设定为30万~40万人,到明夏政权投降时的人口推测为15万户,以每户5口计,即为75万人。这样,从理论上说,多出来的这30万~45万人,应该就是明玉珍从湖广所带来的将士,以及随后从荆楚招募而来的移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