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廉希宪镇秦蜀,四川通史第五卷

廉希宪镇秦蜀,四川通史第五卷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忽必烈将陕西、四川合并为一道,任命廉希宪为宣抚使,商挺为抚使,前往京兆接管政权。廉希宪派去诏谕的使者朵罗台已被杀掉。与此同时,廉希宪还下令调遣驻守在秦、巩一带的汪良臣率军进遏六盘山。如果执行这一新的诏命,放了刘太平、霍鲁海,就等于放虎归山,为了避免后患,在赦诏至临潼时,廉希宪立即下命绞杀刘太平等于狱中,然后才去迎接赦诏。事后,廉希宪遣使入朝,自劾“停赦行刑”、征调诸军、擅以汪良臣为帅之罪。

廉希宪镇秦蜀,四川通史第五卷

元代对四川的政治统治,始于忽必烈汗时代。忽必烈一生的事业,是从在潜邸(指天子未即位前所居之地)幕府集结贤士起家的。而他之所以能够战胜他的竞争对手、幼弟阿里不哥,成功登上大汗宝座,与谋臣廉希宪巧妙联络蒙哥汗原来部署在四川的大将,一举击溃支持阿里不哥的势力——驻守六盘山的浑都海部有直接的关系。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二儿子。他的家庭因为封地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关系,通过一些供其服务的汉人僧、道、医生与翻译等人员,较早与汉地人物有接触。由于当时北方战乱,不少知识分子混迹于这些人员之中,有些人本身就是儒士。通过这层关系,忽必烈年轻时耳濡目染,不能不接受其影响。在对中国悠久历史逐渐了解的基础上,忽必烈对那些常为士人所称道的圣君明臣不禁怀有向往之情。为了实现自己“大有为于天下”的远大抱负,忽必烈决心效法唐太宗招揽十八学士的榜样,开始在潜邸设置幕府,广招天下之士。据统计,从1244年起,到1260年即大汗位止,忽必烈在潜邸所延揽的人才,可考者约有60余人,他们都是当时东西各国及中国北方最优秀的俊彦[1]。在这些优秀人才中,西域人廉希宪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图1-1 元世祖忽必烈像(故宫博物院藏)

廉希宪虽然是西域人,但汉化较深,是一个纯粹的儒者,本人好读书,被忽必烈称之为“廉孟子”。他在维护中原文化与促成汉化上所作的努力,与中原学者别无二致。1254年,忽必烈接受蒙哥汗授予他的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封地,便任命廉希宪为宣抚使。京兆靠近甘肃、四川,“控制陇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的情况十分复杂:“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廉希宪到任后,访求老百姓的疾苦,“抑强扶弱”;向当地的名儒请教“治道”;兴办学校,教育人才,禁止把儒士当奴隶,深得当地的民心。但由于蒙哥汗深恐忽必烈在中原势力坐大,于是便派亲信阿蓝答儿和刘太平到京兆进行钩考,意在通过清算京兆府的钱粮来迫使忽必烈放弃汉法。不得已忽必烈只得放弃京兆,把京兆还归蒙哥汗。

图1-2 廉善甫(希宪)像(采自《三才图会》)

蒙哥汗死讯刚至,驻军鄂州前线的忽必烈即派廉希宪先行,“深察事变”。廉希宪在协助忽必烈夺取汗位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失为当时政治舞台上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廉希宪策划的谋略中,有两条最为要害:一是以“天时人事”进言,力劝忽必烈采取先发制人策略,抢先即位。他认为如果让阿里不哥抢先即位,将陷“我为后时”,一切都会被动;反之,如果抢先即位,这样就可以向天下“颁告德音”,阿里不哥若有不服,就会落个“叛逆”罪名。其二是尽快派人到京兆,控制川、陕,切断阿里不哥与六盘山蒙古驻军的联系。

蒙哥死后,原来跟随他南征的蒙古诸军“散处秦、蜀”一带。大将浑都海屯驻在六盘山,其部将密里火者戍守成都,乞台不花戍守青居(今南充市南),与控制京兆的官员刘太平、霍鲁海连成一气,企图拥立在漠北的阿里不哥为汗,是忽必烈即位的最大政治军事障碍。加之刘太平生性险诈,“要结诸将”。如果这些势力依仗关中的形胜,“设有异谋,渐不可制”。为了侦探当地的“人情事宜”,必须立即派人赶往京兆了解情况。忽必烈根据廉希宪的建议,决定派赵良弼从鄂州到陕西。(www.xing528.com)

当忽必烈一行从鄂州向北进发的途中,赵良弼就带回了关中形势的紧急情报:浑都海屯军六盘山,兵强马壮,听说蒙哥去世后,无心留守,其部下皆欲北归,如果军队开拔,恐有不测;驻在成都的大帅纽璘,统领秦、蜀蒙古诸军,年少气盛,与六盘山驻军过往甚密,其副将乞台不花亲戚家属皆在北庭,“其心皆不可测”;刘太平、霍鲁海气焰嚣张,与六盘山互为表里,已经自行尚书省事,拘收关中诸处钱粮,并且打着接应川蜀的旗号,实欲据有其地。此外,在四川的百家奴、刘黑马、汪惟正兄弟,则处于观望之中,正等待局势变化,以便考虑听命行事。

不久,忽必烈从燕京回到开平,他采纳廉希宪等谋臣的建议,毅然于当年(1260)三月一日举行忽里勒台会议,二十四日宣布即大汗位。忽必烈即位后,颁诏成立十路宣抚司,派遣宣抚使到中原各地接管权力。当时,忽必烈将陕西、四川合并为一道,任命廉希宪为宣抚使,商挺为抚使,前往京兆接管政权。

当廉希宪、商挺带着诏旨来到京兆时,刘太平、霍鲁海等人已经抢先于五月一日乘急传入城中,密谋为变。两天后,廉希宪、商挺入城,召集城中的官吏,宣示蒙古国第五大汗忽必烈的诏旨,并遣人驰往六盘山宣谕安抚。这时,京兆城中两种势力并存,事变正在酝酿之中。

过了不几天,驻六盘山的断事官阔阔出遣使来报告:浑都海已经响应阿里不哥起兵谋反了。廉希宪派去诏谕的使者朵罗台已被杀掉。浑都海正派人乘急传到四川,命成都的部将密里火者、青居部将乞台不花,各起本部兵马,前来六盘山赴援。同时,浑都海还给蒙古军奥鲁官(军需后勤官)兀奴忽一批金帛,让他用来招募新军。浑都海还暗中与在京兆的刘太平、霍鲁海约定“同日举事”。

在这紧要关头,廉希宪当机立断,在来不及请示圣旨的情况下,断然作出非常处置,依靠一些非蒙古的大将,抢先对支持浑都海的蒙古军部将、官员采取拘捕、诛灭行动:先遣成都万户刘黑马入京兆,将城中的刘太平、霍鲁海及其党羽一举抓捕,关进狱中;又遣刘黑马回成都,把密里火者杀掉,还命留守青居的汪惟正把乞台不花杀掉。与此同时,廉希宪还下令调遣驻守在秦、巩一带的汪良臣率军进遏六盘山。这样,京兆形势才得以初步安定下来。

不料,刚刚收系刘太平、霍鲁海入狱一天,就传来忽必烈因为阿里不哥反,而宣告“诏赦天下”的急报。如果执行这一新的诏命,放了刘太平、霍鲁海,就等于放虎归山,为了避免后患,在赦诏至临潼时,廉希宪立即下命绞杀刘太平等于狱中,然后才去迎接赦诏。事后,廉希宪遣使入朝,自劾“停赦行刑”、征调诸军、擅以汪良臣为帅之罪。忽必烈不仅没有怪罪于他,还称赞他说,这就是你们读书人所说的“权”字是也。我既委任你“方面之权”,自当“从宜无拘常制,坐失事机”。

浑都海原本应命于阿里不哥,但当他得知忽必烈势力已经控制京兆后,不敢轻举妄动,从而打消了东进的念头,加上军中将士咸思北归,于是采取下策,“重装北归”,遂西渡黄河,至七月,退至甘州。直到这时,阿里不哥派出的接应部队,才在阿蓝答儿的率领下与浑都海实现会合。但当他们掉头东进,回攻关中之时,廉希宪已经征集秦陇、平凉诸军,招募陕右新军,巩固了关中阵地。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军,同支持忽必烈的蒙古军,第一次在疆场上对峙,两军拒守月余,号称精锐的浑都海军也不能取胜。忽必烈随即命诸王合丹、合必赤领兵出击,分三路向浑都海发起进攻。参加作战的还有由汪良臣统领的秦巩平凉诸军,以及由八春统领的“蜀卒践更,及在家余丁”。两军大战于删丹(今甘肃山丹),阿里不哥军大溃,阿蓝答儿、浑都海相继败死。随着阿里不哥所倚重的这支主力部队的土崩瓦解,忽必烈逐渐巩固了在陕西的统治,接着又把政令推向四川本土。

当时蒙古的统治势力还没有达到控制四川全境的地步,许多政令都是通过设在陕西、甘肃的军政机构来遥控指挥的。元代统治四川的历史序幕,可以说是以陕西、甘肃为起点一步步揭开的。

中统元年(1260)八月,忽必烈下诏,改京兆宣抚使为秦蜀行中书省,以廉希宪为右丞,商挺为签行省事,赵良弼为行省参议。廉希宪鉴于四川地区屡经兵燹,降陷州县的大量居民仍躲藏在山谷之中,为了在与南宋四川当局争夺城寨中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他上奏说,此刻特别应当申敕军吏,禁止俘掠,如有违者,“千户以下与犯人同罪”。同时还应下令禁止贩卖人口的行为。忽必烈采纳这一建议,一面诏谕秦蜀行省“存恤归附军民”;一面注意充分发挥宋降将的作用,通过升官晋爵笼络他们,以扩大政治诏谕的范围和影响。如命宋云顶城(今成都金堂县云顶山)降将张威持诏安抚成都路尚未投降的绵、资、邛、彭等州,赐给西川、潼川、隆庆、顺庆等府各处山寨归附官吏宣命、金符有差。忽必烈还给南宋降将杨大渊颁手诏,特赐虎符,充夔府路行省,兼安抚勾当。经过这一番经略,“由是四川遂安,降者益众”[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