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艺术馆:艺术乡建,共建乡村

宁波艺术馆:艺术乡建,共建乡村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杜岙美术馆收藏了众多宁波本地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书画、摄影作品等,馆内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宁波籍艺术家作品展,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文人学者。在尊重传统文脉与地域精神的基础上,以“诗赋乡野,艺术乡建”为指引,引导村民共同参与艺术乡村建设,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村民一起维护村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主动关心村中事宜。

宁波艺术馆:艺术乡建,共建乡村

◎张昊桦·文/摄

村社名片 杜岙村位于章水镇中部,总面积9.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258人。获评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

雨后清晨,杜岙村旁的一泓清澈碧波,幻化成缥缈多变的“雾美人”,为溪面裹上一层薄纱,如梦似幻,亦为溪边绿树滴翠的林间增添了几分神秘。漫步村间栈道,环顾乡野,不禁让人身心都沉醉于诗与自然的画卷之中。

2004年5月,由于行政村撤并,下严、黄泥弄、年岙、里宅、外宅合并为现在的杜岙村。因村子所处之地形似肚皮,取“肚岙”之名,后更名为“杜岙”。

清代文人徐兆昺一生喜游四明山水,他曾在《四明谈助》中写道:“岙中多徐姓。自大皎至杜岙十里,尚可通舟。再西则舟不能上矣。”一语道出杜岙村依山傍水、村民主姓徐的特点。据村内老人说,杜岙徐氏的先祖徐汝英为北宋徽宗、钦宗时期重臣,因受朝中权臣排挤,辞官回山东青州。后金兵南下攻宋,徐汝英就携家眷迁到杜岙开基安家。从那时算起,杜岙村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了。(www.xing528.com)

在杜岙村里和背后的大山中,有许多不为外人熟知的古道,在老一辈村民的记忆里,交通条件落后的年代,杜岙村算得上“中转驿站”,周边的村民都是经由这里的古道采买生活用品。由于村庄位于大山中相对隐蔽的位置,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杜岙村作为四明山片区的重要战斗阵地,留下了许多英雄的战斗痕迹。

“资养得林泽,深居遂优闲。”隐世而立的杜岙村吸引了清代文人姚燮的目光,而姚燮也为杜岙留下了大量诗篇,每一首都刻画了杜岙村的不同面貌。随着时间的推移,2016年6月,杜岙美术馆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一个储存“精神食粮”的“仓库”。目前,杜岙美术馆收藏了众多宁波本地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书画摄影作品等,馆内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宁波籍艺术家作品展,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文人学者。

“十四五”期间,杜岙村将发挥好自身优势,努力打造农文旅相结合的新农村。在尊重传统文脉与地域精神的基础上,以“诗赋乡野,艺术乡建”为指引,引导村民共同参与艺术乡村建设,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村民一起维护村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主动关心村中事宜。同时,以山水资源、优美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开发各类游客体验项目,指导村民学习传统技艺,使经济生产和旅游开发相结合,让村民足不出户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