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从传统到现代,各种观念、思想、伦理、道德等碰撞冲突,方兴未艾。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相对化的过程,使得大学生面临一定的责任冲突,弱化了他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因为,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大多是一元的、绝对的。然而在当代,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念,认为没有终极的、绝对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相对的。一切价值和价值观念都是相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人而言,不具有永恒性和普遍的有效性。既然价值观念是多元、相对的,就会存在着排列和权衡各种不可归结的价值的不同方式和不同价值主体(国家、民族、个人等),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些不同的体系之间会产生差异、分歧和矛盾。
本书在调查问卷中(第104题:“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考虑的重要性次序是怎样的?”)考查了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反映的价值观现状,结果显示(见表3-11),大学生的价值序列从高到低呈现为:经济收入、个人兴趣和价值的实现、工作稳定性、家人的建议﹑专业技术的发展、政治前途、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从职业选项中的权衡中可以窥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即凸显“个体价值”和“功利主义"取向,而缺乏“社会价值”和“公共精神”的追求。大学生身处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和冲突之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责任冲突,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两难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价值澄清的过程。"价值澄清理论”[8]认为,价值是个体经验的产物,经验是个人价值的来源。"不同的经验会导致不同的价值观,而任何个人的价值观将随其经验的积累和改变而更改。”[9]因此,价值是个人的、相对的,是个人自由选择的。可能正是因为过分强调个体价值的多元性和相对性,且由于彰显个体在价值选择过程中的主体性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反思自己的责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确立新的价值立场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应忽视的是,如此“相对价值”的观念奉行的是“怎么都行”的放任自流的思想,正如本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实则并不利于我们所弘扬的个体对社会责任的共同价值追求的结论,这也是我们的道德教育所不希望看到的。(www.xing528.com)
理性剖析这些主客观原因才是摆脱困境的出路。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相对化的外部原因主要是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后现代思潮的不断冲击,这些原因也是当代责任冲突的客观原因和现实背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主体能力提高、社会物质生产发展、人们交往范围扩大、社会发展超越了原有地域。后现代思潮的兴起,给传统思维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扬弃,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及多元性为基本特征,对现代思潮进行了极大的抨击。这样的“全球性”外部环境为大学生价值选择和价值观形成的“多元化”“相对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也确实提升了大学生选择多样化生活方式或行为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但同时一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以及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抬头,它们包裹着正义、自由等普世价值的外衣,逐渐渗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面对良莠不齐的、复杂的道德环境,大学生群体也出现了“道德贫困”和信仰危机。一方面是西方社会思潮的猛烈冲击,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观念的固执保守,这些多元、复杂的矛盾冲突在大学生个体身上共存,碰撞、融合是难以避免的。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使得这些多元的价值观念在个体身上冲突、碰撞,看似是危机,实际上也是转机,它为学校责任教育提供了机遇,使得学校不得不正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强学校的价值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