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的问卷主体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的问卷主体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卷主体”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问卷主体”部分,我们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作为因变量,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其中自变量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个体的认知;第二类是个体主观的感受,包括权利感、归属感、自我效能感、主体感。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的问卷主体

问卷主体”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调查。需要做出说明的是,个人基本情况同样也是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在“问卷主体”部分,我们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包括社会责任感的总体和各维度、各层面)作为因变量,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其中自变量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个体的认知;第二类是个体主观的感受,包括权利感、归属感、自我效能感、主体感。

1.自变量

(1)个体的认知因素

据有关调查,当代大学生入学以后,影响他们思想、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均为“社会现实”。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急剧变迁和转型的关键期,个体在最高信仰、政治观念、对待传统文化上的认知差异同样也反映在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践行中。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1874—1928)提出,价值及与其相应的非价值,构成一个客观的价值等级:神圣的价值(懊悔、谦卑、崇敬)与非神圣的否定价值、精神的价值(真理、美、正义)与反面的否定价值、生命的价值与反面的否定价值、功利的价值与反面的否定价值、感官的价值与反面的否定价值。五种价值等级都分别与五种不同的感受相关。每当一个人喜爱较低价值而非较高价值或者喜爱非价值而非喜爱价值时,心灵的失序就会发生。强调实用价值而贬斥神圣价值、精神价值、生命价值,是对价值等级秩序的严重歪曲。高级价值信仰的缺失会导致低级价值社会责任感的虚无,没有高级信仰作为奠基,低级价值就无法实现。因此,最高价值信仰是影响个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信仰主要涉及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本问卷设计信仰和犬儒是否影响社会责任感的题项是:33、46、79、80、83、84、86、88、95、97、100。

社群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的公民观到底哪个对社会责任感更有利?信仰自由主义社会的人可以不参加邻居的聚会、不加入政党、商会等等。人们很少有兴趣参与投票甚至讨厌投票;越来越少的人参与公共政治活动,且他们只想从公共制度中获得利益和好处而不考虑为这个公共制度做点什么,松散自利的个体构成的社会被冷酷无情的机械化生活所充斥着,权利转化为利益甚至自私自利、公民责任感下降、公共精神缺失、政治参与冷漠、“搭便车”等。社群主义公民观反对自由主义,它强调社群是优先于公民个人而存在的,主张个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与政治生活。“因此社群主义从形式上更具有自由主义普遍性的特点。但是其强调社群的整体性和公共善优先的观念,却又和公民共和主义一脉相承。”[4]由此我们发现,从理论上看,持社群主义公民观的个体其社会责任感理应更强,但在现实中情况却更加复杂,这一点值得深入调查分析。有关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公民观测查的题项设置是:21、45、59、102。

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可以很好地解释人际关系中的文化差异。费孝通认为,西方文化中,受个体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团体格局的人际关系;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受儒家文化人伦思想影响,形成了一种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远近亲疏待遇有别的差序格局的社会交往模式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水平。相关问题对应的题项是:7、17、28、40、54、96。

(2)个体的感受因素

权利感必然会对社会责任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权利和责任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北京十一学校因实施创新育人模式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瞩目。正如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在谈到十一学校的改革经验时说:“让学生拥有自己的选择权,相信他们会因选择而生发责任,进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才。”[5]这个选择权就是要让学生产生权利感,权利感对应着责任感,谁赋予“我”权利,“我”就对谁有责任,“我”能享受哪个层次的权利,就相应产生哪个层次的责任感。大学生权利构成是由其特殊身份决定的,他们不仅享有作为受教育者应享有的特殊的法定权利,同时也应享有作为特殊消费者应享有的民事权利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具体而言,大学生权利包括教育平等权、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知情权、监督权、人生权、财产权、申诉权等。本问卷中权利感的调查通过题项9、19、30、42、56、69、78、81、90进行。

根据默顿对群体概念的研究,群体成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归属感,成员之间都有某种行为期待,在遇到外界冲击的时候,每个人都期望其他成员能尽其所能共同抵御冲击;在群体内部发生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对其他人的行为具有期待。只有当个体处在一个被尊重、被需要、被认可的群体中时,个体才容易生发出强烈的对所在群体的责任感。本调查依据大学生所属群体的各个层面,把归属感具体化为寝室、班级、学校、居住地、国家5个层面来进行测查。因此,本书假设个体的归属感生发在哪个层面,其社会责任感也就相对应在哪个层面,二者应该呈高度的正相关。归属感问题在问卷中对应的题项是:8、18、29、41、55、58、67、68、76、91、94。

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也可以说是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一般而言,高的自我效能感会产生高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电影超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名言也正出于此。笔者分别访谈了高职生和985院校大学生,当问及:“你是否认可我们国家目前高考体制改革的方案?如果不认可,你觉得不足之处在哪里?你是否会有责任去改变现状?”时,相比于985院校大学生而言,高职生普遍流露出:“不太关我的事,我关心也没有用”之类的感叹和无奈。在当下信息化发达的媒体时代,我们总能看到明星从事慈善事业的现象,这也符合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的假设。自我效能感与社会责任感是否存在正相关,且相关性强弱如何,这些问题有待在问卷设计中进行考虑。依据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理解,自我效能感一般是一个领域特定的概念,因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我信念,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未必这样。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认为有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存在,它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因此,为全面地测查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本问卷也采用了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题项主要参考了G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由德国心理学家编制,目前已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有良好的信效度,但本问卷结合研究需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自我效能感在本问卷中对应的题项是:10、20、31、43、57、92、93、99、101。

众所周知,从众心理和“搭便车”心态都是由于主体感的缺失对社会责任感造成的不良影响。主体感作为一种个体自我感知到的独立、自由和主观能动性的感受和体验,对社会责任感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我们在与大学生集中座谈时谈到对他人的责任感时问及:“当你在马路边看到有需要的老人时,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回答:“这个要看看具体情况,需要我的时候再说”,或者有人直接回应:“我不做自然有人做”,这些答案真实地再现了当代人身上普遍存在的主体感缺失的问题,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不是从自我内在的独立认知出发,而是以他者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本问卷中主体感测查对应的题项是:32、44、60、82、85、89、98。

2.因变量(www.xing528.com)

本书的因变量分为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又可以被概括为三个层面。

(1)六个维度

依据本书对社会责任感的概念界定,我们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分为对自我、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和对全人类责任感的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的责任感因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不同包含的涵义也不同。

自我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学业、职业发展及能力提升的负责的态度和情感体验。自我责任感通过问卷中的题项4、11、22、34、48、61、70进行调查。

家庭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父母的关爱、经济上的分担、爱惜生命、积极维护家庭和谐、为家人做出一定的牺牲等方面体现的一种负责的态度。家庭责任感通过问卷中的题项2、12、23、35、49、62、71进行调查。

对他人的责任感体现在对陌生他者和熟人两个层面。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对陌生他者在对方需要时提供一定的物质上的救助,情感上产生的怜悯之心等;对熟人表现在情感上的分享和分担,在朋友遭遇不幸时的全力担当。对他人的责任感在问卷中对应的题项是:3、13、24、36、50、63、72。

对集体的责任感涉及大学生所在的不同集体层面和范畴,我们把集体分为寝室、班级、社团、学校四个层面,主要内容有不损害集体荣誉、积极奉献、参与集体活动和决策。对集体的责任感对应的题项是:1、14、25、37、51、64、74。

对国家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方面。作为国家的一员,大学生应具备公民的责任担当,如在经济上自觉纳税的意识、政治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代表选举、文化上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具有传承的意识、军事上有抵御外国入侵的主体担当和自愿入伍等观念和行为。对国家的责任感对应的题项是:5、15、26、38、52、65、75。

对全人类的责任感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保护方面。大学生意识到全球的发展状况和自己密不可分、关心全球的经济政治走势、保护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爱护环境、关注全球能源危机、热爱世界和平等都体现了大学生对全人类的责任感。对全人类的责任感对应的题项是:6、16、27、39、53、66、73。

(2)三个层面

在上述六个维度社会责任感的界定下,我们提出了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考虑的原因在于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面向对象比较广的概念,常识或生活中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更多的是面向中观或宏观领域,我们假设影响这三个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路径因子会有不同,对于这三个层面的社会责任感划分有利于我们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具体来说:微观层面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对自己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责任感;中观层面的社会责任感指对集体的责任感;宏观层面的责任感包括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全人类的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